1949年新中國成立,而在這期間,領導整個新中國和共產黨的領導班子被稱為“開國五大書記”,分別是: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開國五大書記最早確立,是1945年6月中國共產黨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的,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五大書記領導結束了。也就是說,五大書記領導我國長達11年之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改革建設中非常重要的領導班子。1950年任弼時去世,增補了陳云、鄧小平為書記處書記,從而形成了“六大書記”的格局。 ![]()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五大書記的學歷問題。 一,毛主席先說偉大領袖毛主席。 毛主席在很多場合說:“我只是一個中專學歷。”很多不明就里的低學歷者,就經常動不動拿毛主席勉勵自己,表示低學歷照樣能干出一番大事業。然而,毛主席的學歷,其實并非中專,而是本科。 毛主席17歲離開韶山沖,開始接受現代學校教育,一開始是東山學校,半年完成小學課程。后來考入湘鄉中學(長沙),半年后又輟學當兵。退伍后,毛主席曾考入長沙中學就讀一個月,此后一直在長沙圖書館自學。長沙的湘鄉會館不能住宿后,毛主席為了找免費食宿的地方,只好考入湖南第四師范學校,一年后湖南第四師范學校并入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毛主席就成了湖南一師的學生。此后,毛主席曾在北京大學工作和旁聽,最終成為了職業革命家。 毛主席求學生涯的終點,是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所以只要能夠弄清湖南一師是什么學校,就知道毛主席的學歷是什么了。 ![]() 長期以來,湖南一師一直被當作中專或者大專來看待,可是最新的檔案卻顯示,這個學校其實是一個本科學校。2011年,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檔案館在清理民國檔案時,發現了一代偉人毛主席在一師畢業時的原始檔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本科第一部第六、七、八、九、十班學生畢業檔案》,在第八班的畢業生名單中赫然有毛澤東的名字,其實早在2006年,芷江縣檔案館就發現并對外公布了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二年級三班讀書時的原始學籍檔案,即本科第一部第八班學習時的檔案。 這份原始檔案明確顯示:“毛澤東于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本科第一部畢業,中華民國七年七月十九日”。 所以,毛主席的第一學歷,其實是本科! 這一點,可能毛主席也沒有太在意。畢竟,毛主席長期以來就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學歷驕傲自矜。恰恰相反,毛主席常常表示自己是農村人,始終堅持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 不過,毛主席雖然學歷只是本科,卻比當時的很多博士水平高很多了。《論持久戰》一文,足以超越當時任何一個軍事學博士、教授的水平。《沁園春雪》一出,國民黨一眾高學歷御用文人一擁而上想要超越,最終也只是螢燭之火與日月爭輝。 ![]() 二,朱老總說完毛主席,我們來了解一下朱德朱老總。 朱老總的求學經歷比較特殊。讀過朱德《我的母親》的同學一定知道,朱德生在四川儀隴的一個佃農家庭,小時候家里特別貧困,很多兄弟姐妹因為沒有飯吃而餓死。朱德從小苦心求學,21歲考入四川高等學堂下屬的體育學堂,23歲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成為了同盟會會員。 四川高等學堂,最早創辦于1896年,原名四川中西學堂。1902年,四川開始籌辦四川大學堂,可是當時清朝政府規定只有京師大學堂可以稱為“大學堂”,其余各省只能稱“高等學堂”。清朝滅亡后,四川高等學堂改名為四川官立高等學校,直到1927年,才改為國立四川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國內13所國立大學之一。現在的四川大學知名校友中,朱老總就是最有名的一位。 ![]() 云南陸軍講武堂,創辦于1909年,與北洋陸軍講武堂和東北講武堂并稱為三大講武堂。在當時來看,云南講武堂大約相當于全國排名前三的軍事學院,也算是名校畢業了。況且,朱老總在云南講武堂學習2年就參加了辛亥革命,3年畢業后留校擔任講武堂軍事教官。放到今天,相當于本科畢業直接留校當講師了。 朱老總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典范,1922年他已經擔任了云南警務處處長兼省會警察廳廳長,位高權重。但是為了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遠赴德國尋找真理,在張申府、周總理介紹下加入了共產黨。1924年,38歲的朱德進入德國哥根廷的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哲學系學習,業余時間檢修研究軍事。 很多人以為,年近40的朱德進入的這所大學很一般,這就是大錯特錯了。德國哥根廷的格奧爾格·奧古斯特大學,由德國國王兼德國漢諾威選帝侯格奧爾格二世創立,也用格奧爾格二世的名字命名。這所“格奧大學”最早創立于1734年,目前為止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就高達45個,和法國巴黎大學、德國柏林洪堡大學一樣,都是歐洲名校。 ![]() 這還不是朱老總求學生涯的終點,朱老總在德國多次被警察逮捕,最終只能轉移到莫斯科學習軍事。朱老總在俄羅斯求學的大學,是大名鼎鼎的莫斯科東方大學。莫斯科東方大學,是當時世界上的真正的國際性大學,是蘇聯為培養蘇俄東方民族和亞洲各國革命干部而創辦的新型政治學校。 朱老總的求學經歷,從十幾歲一直跨到了40多歲,這也算是那個時代讀書經歷最豐富的人了。 ![]() 3,劉少奇。接著來說劉少奇的學歷。 劉少奇從小就是學霸,考中學時就是全縣第一,后來也和毛主席一樣,投筆從戎考入湖南講武堂。不過,劉少奇在湖南講武堂讀書時間并不長,因為護法軍與北洋軍在長沙交戰,湖南講武堂毀于戰火。劉少奇只得另尋出路。1919年劉少奇就讀于長沙私立育才中學畢業班,還沒拿到畢業證就匆匆到北京參加五四運動。在北京,劉少奇決心報考北京的大學,多所學校給他發來了錄取通知,就包含當時最知名的北京大學。只可惜,劉少奇無法負擔學費,最終只能放棄。 這時候,劉少奇聽說了留學法國不收學費,還能半工半讀,就進入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準備留學法國。這期間,劉少奇了解到十月革命和蘇聯情況,還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最終決定到蘇俄留學。 ![]() 1921年,劉少奇和任弼時、肖勁光、羅亦農一起赴蘇俄留學,進入了莫斯科東方大學的中國班學習。不過,這段學習生涯時間并不緊長,僅僅八個月之后,劉少奇就回國參加工作,投入到了中國工人運動之中。 與朱老總相比,劉少奇同志的學習生涯還是比較坎坷的,畢竟,劉少奇的年輕該讀大學的時候,恰恰遇上五四運動的風云激蕩,選擇大學就成了一個重要問題。最終劉少奇選擇了東方大學,卻也只能學習八個月就肄業回國參加工作。 所以,劉少奇算是大學肄業。 ![]() 4,周總理。周總理的留學經歷,堪稱精彩。周恩來曾在東北讀書三年,所讀學校據考證是奉天第六高等小學堂(清朝滅亡后改為東關模范學校),就在那時期,他留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名句。之后,周總理在天津南開中學讀書四年,畢業時與同學們相約“愿相會于中華騰飛世界時”。1917年周恩來南開中學畢業后,開始尋求日本留學,只不過,在日本生活一年半,周總理雖然參加新中學會,學習日語,卻沒有進入某個高等院校就讀,最終在日本留學生“拒約運動”影響下,周總理回國參加五四運動,免試入學進入了南開學校新創辦的大學部。此后不久,周總理就因為抗日游行示威被捕入獄。 南開學校創立者嚴修,為了保護周總理,還專門設置獎學金,資助他出國留學。在歐洲,周總理考察多國革命情況,成為了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優秀的外交家。 ![]() 南開大學畢業,周總理的學歷,和劉少奇同志其實差不多。 5,任弼時。任弼時15歲就考入了湖南長沙的長郡中學,那一年恰好是五四運動爆發,形勢激蕩,任弼時逐漸成為一位革命家。1920年暑假,任弼時與同學蕭勁光商量找點事做,找到了俄羅斯研究會,幾次聽課后,任弼時認為自己找到了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就打算到蘇俄留學。最終,任弼時、蕭勁光和劉少奇等六人,一起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成為了同學。 與劉少奇八個月肄業不同,任弼時在東方大學度過了三年學習生涯,1924年秋才回國。回國后,任弼時在共青團中央工作,還曾代理中央書記2年。任弼時年少氣盛,敢于給黨中央領導陳獨秀提意見。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任弼時當初給陳獨秀提出的意見得到認可,因此被選入了政治局,成為了最年輕的政治局委員。 ![]() 任弼時是五大書記中年紀最小的,是一位零零后。而另外四位書記,朱老總年齡最大,是80后;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則是90后。 值得一說的是,五大書記中有三位湖南人,分別是毛主席、劉少奇和任弼時。而這三位湖南人,有種特殊的亦師亦友的關系。 劉少奇和任弼時成長過程中,有個重要的組織,那就是“俄羅斯研究會”。這是毛主席、何叔衡等人共同創辦的革命團體,其實是湖南的共產黨早期組織。當時毛主席從上海返回長沙,辦了兩件大事,一個是文化出版社,另一個就是“俄羅斯研究會”。這兩個組織的核心成員,最終都成了第一批共產黨員。 長沙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時,僅有毛澤東、何叔衡、彭璜、賀民范、陳子博、彭平之6名成員。值得注意的是賀明范,他是晚清秀才,后來成為了革命者。劉少奇通過《大公報》了解到“俄羅斯研究會”,了解到公開負責人是船山學社社長賀明范。這樣,賀明范介紹劉少奇加入共青團,還介紹劉少奇進入陳獨秀創辦的上海外國語學社讀書。 ![]() 船山學社,毛主席、任弼時、劉少奇結下師友情的地方 開國五大書記,個性迥異,卻能互信互敬、分工合作,開辟了共產黨歷史、新中國歷史上一段星光燦爛的時期。他們的學習經歷證明,學歷不是最重要的,保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是一個革命家的底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