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國民黨大整軍,18軍改編為11師,轄11、18和118三個整編旅,胡璉為11師師長。 蔣介石撕毀和平協議,國軍與解放軍很快就交上手了。胡璉帶著他的11師奔赴戰場,胡璉在華東和中原活躍,成了粟裕和劉伯承的勁敵。 ![]() 點擊加載圖片 圖|胡璉 胡璉曾經多次被解放軍盯上,并成功將他包圍,但都被他逃脫了。時間間隔不過兩個月,胡璉都順利逃脫,一來可能真的是因為幸運,二來他也是出了名的“狡猾”。 胡璉3次逃脫粟裕的包圍,不少好友同僚都敗在了粟裕手中。蔣介石大敗逃往臺灣,胡璉緊隨其后。胡璉善于總結,晚年致力于考博,醒悟道:“土木不及一粟。” 第一次是在1947年5月1947年,胡璉帶領11師與74師、第5軍合力重點進攻山東。他們此次的目的是“圍剿”陳毅與粟裕。74師師長是胡璉的昔日同窗好友張靈甫,張靈甫和他的74師被華野陳毅粟裕大軍圍困在孟良崮(gù)高地,光禿禿的山地將成為他們的墳墓。緊急時刻,張靈甫聯系了他最親密的同鄉胡璉。 張靈甫撥通了好友胡璉的電話:“伯玉(胡璉字)老弟,我這里快頂不住了,你再不快點過來,就只能給我收尸了。” 胡璉立即給他打氣說道:“靈甫兄,我已經在拼命了,只是解放軍的實力太過強大。我需要時間,最多四天,你再堅持堅持,我一定趕到!”胡璉帶領11師在支援的路上,遇到了埋伏好的解放軍,一時不得脫身。 然而,張靈甫根本堅持不到四天,陳毅與粟裕的大軍只用三天時間就將74師全部殲滅。華野不想失去良機,欲將趕來支援的胡璉部隊一網打盡。胡璉的11師被團團包圍,蔣介石派出其他部隊拼死救援,胡璉和11師才得以突出重圍。胡璉看著昔日好友張靈甫的下場,不禁膽戰心驚。 胡璉遇到了74師潰逃的殘兵,仔細了解了戰況,他十分感傷地說道:“你們也是,好端端的往荒山上跑干什么?” 孟良崮戰役后,張靈甫的死給胡璉帶來了很大的觸動,他清楚地看到了陳毅與粟裕的軍事實力。對于這次失敗,蔣介石心有不甘,他經過了40余天的策劃與準備,打算重整旗鼓,再次對山東解放區發起進攻。 ![]() 點擊加載圖片 圖|粟裕 經過一次失敗的胡璉,也躍躍欲試,想在蔣介石面前出個風頭。但對手是粟裕,張靈甫全軍覆沒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因此他行動起來十分小心。 第二次是在1947年7月1947年6月29日,胡璉準備來個出其不意,帶領部隊神速攻下了沂蒙山區南麻根據地。占領根據地后胡璉沒有掉以輕心,他帶領戰士觀察了周圍地勢,并迅速建立起子母堡,經過日夜不停趕工,建成了2000多個地堡,形成了火力相互支援的地堡群。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立即調來了五個縱隊,以雷霆萬鈞之勢直撲南麻捉“狐貍”。韋國清帶領2縱隊負責東北方,王必成帶領6縱隊負責東南方,許世友帶領9縱隊從西北方圍住南麻。成鈞帶領7縱隊和一個師的武裝力量負責增援。陳毅與粟裕率領華野司令部住進南麻東北三岔店,指揮這一場捉“狐”戰役。 7月17日,槍炮齊鳴,硝煙四起。胡璉見戰事不妙,立即給上司陳誠發了一封表明心跡的電報,稱:“屬下已經決定破釜沉舟,不成功便成仁!” 或許是胡璉命不該絕,解放軍四野云集,就要給胡璉最后一擊,突然風云突變,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南麻地區四周環山,是一個盆地。暴雨讓河水暴漲,山洪突然爆發。 四野行動受阻,解放軍大部分彈藥受潮失效,戰士們冒雨前進,在泥濘中掙扎。惡劣的天氣,導致部隊戰術水平大幅度降低。 胡璉趁機將部隊分成小組,分批突圍。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接連下了7天7夜,華野沒有放棄,在天氣惡劣的情況下,繼續展開作戰。胡璉帶領11師瘋狂反撲,經過3天的惡戰,胡璉的部隊被壓縮到縱橫5公里的地方。 胡璉的11師彈盡糧絕,再次面臨絕境。胡璉不想落得張靈甫的下場,立即致電蔣介石:“我方傷亡慘重,但戰士們勇氣可嘉,懇飭援兵!空投糧彈。” 蔣介石接到電報,立即讓9師、25師、64師、75師前去增援南麻。20日上午,國民黨援軍突破了華野的阻援部隊,在國民黨轟炸機的掩護下,胡璉與前來增援的部隊發起反攻。 劉伯承評價胡璉,笑著說道:“胡璉這只狐貍,就像刺猬一樣,搓成一團,一時還真不好對付。” 政委鄧小平說道:“我們不打消耗戰,不好對付就以后再來收拾他。” ![]() 點擊加載圖片 圖|劉伯承 劉鄧大軍即將突破黃河,進入魯西南地區作戰,華野5個中隊在南麻地區耗時太久,于是決定撤出戰斗。 胡璉最出色的戰役表現在南麻戰役,扛住了華野4個縱隊主力7天。我們前面提到,胡璉能扛住華野的圍攻,與運氣脫不了關系,但與胡璉的沉著應對也有關。胡璉令部下建筑了2000多個暗堡,提前在每個獨立點存夠了一個星期以上的水和食物。 在獨立的根據點中,有臨時的廁所、廚房、糧炮等,這是11師扛住華野重拳出擊的關鍵。南麻一戰發生在孟良崮戰役后,好友張靈甫的先例讓胡璉心有余悸。光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胡璉是善于總結和吸取教訓的人。 戰后論功行賞,蔣介石吹捧胡璉為“常勝將軍”,頒發了法幣5億元給11師上下。這下子可把胡璉神化了,他帶領11師成功脫困,口出狂言:“我胡璉不是張靈甫,想吃掉我,可沒有那么容易。” 國民黨25師師長黃百韜氣得把軍帽狠狠摔在地上,咧著嘴大罵道:“如果不是南麻接連下了7天暴雨,他胡璉早就和張靈甫作伴去了。” 胡璉第三次死里逃生是在1948年1948年,國民黨第12兵團成立,原本是由胡璉來擔任司令官的,但他與國防部部長白崇禧鬧翻了,甚至吵到老蔣那里去了。胡璉揚言要辭職,蔣介石不得不將黃維推了出來,擔任12兵團司令員,胡璉為副司令員。黃維原本是國防部新制軍官學校的校長,從事了多年的教育。黃維在就任12兵團司令員時,對蔣介石提出過一個條件:“打完仗,我還是回學校辦學吧。之后,第12兵團還是要交給胡璉的。”蔣介石同意了。 幾個月后,第12兵團在淮海戰役中幾乎全軍覆沒。這并不能說,黃維非良將,只不過他遇到了更厲害的對手——粟裕和劉伯承。 1948年11月,黃維的12兵團掉進了口袋陣。 蔣介石著急上火,他手里沒有多少家底了,不管如何也要想辦法營救黃維兵團。蔣介石想到了胡璉,命令警衛道:“快去!把胡璉找來!” ![]() 點擊加載圖片 圖|蔣介石 胡璉立即趕往了南京,蔣介石聽說他來了掀開了被子,穿著睡衣就從樓上下來了。蔣介石見到胡璉就像是見到救星一般,緊緊抓住胡璉的手說道:“伯玉,我一向是看重你的,12兵團陷入了困境,你來了,我就放心了。” 胡璉拍著胸腹說道:“校長放心,我一定帶12兵團脫離險境,拱衛南京,穩定大局。” “你要多少人馬?” 胡璉這時也被內心的虛榮沖昏了頭腦,說道:“我一個人就可以了。” “你一個人?” 胡璉裝模作樣地解釋道:“12兵團此時最缺乏的是士氣,只要官兵上下一心,再堅持堅持,一定可以脫困,否則人再多也沒有用。” 蔣介石聽后積極說道:“你講得很好,如此一來我就放心了。我讓空軍為你準備飛機,晚上和我一起吃個飯,我親自為你送行。” 12兵團上下每天都期盼著天上能掉下空投和“胡老頭”,國民黨士兵認為黃維帶他們掉進陷阱,只有胡璉才能帶他們沖出包圍圈。 12月1日,一架小飛機穿云破霧,即將降落在雙堆集臨時修建的機場上。國民黨一線部隊終于看到了希望,那張熟悉的面孔也出現在人群中,士兵們呼喊著:“胡老頭來了!” 然而,并沒有那么容易,華野抽調了5個縱隊的兵力,加速了圍殲黃維兵團的速度。胡璉的到來,并沒有改變國民黨12兵團失敗的結局。 胡璉見狀,再次乘坐飛機,來到南京,向蔣介石討要救兵。此時蔣介石也無計可施,因為他已經無兵可派了。胡璉只能乘坐飛機來到雙堆集,對黃維說道:“老蔣讓我們突圍,我們不要指望杜聿明和李延年了。” 敗局已定,12兵團雖然兵敗,但仍有不少殘兵,一起逃跑的話目標太大。胡璉對黃維提議道:“爹死娘嫁人,我們還是各人顧各人,能跑一個算一個!” ![]() 點擊加載圖片 圖|黃維 1948年12月15日,黃維與胡璉分別乘坐兩輛坦克,帶上第12兵團殘部逃命。黃維的坦克車在半路中發生了故障,他只能混入亂兵之中四處逃亡。最終,黃維在“繳槍不殺”的喊話聲中,舉起了雙手…… 胡璉乘坐的坦克車沒有出現任何意外,他一路向南逃竄,遇見了一批又一批的解放軍。解放軍戰士們都以為這是有人在試開剛繳獲過來的坦克車,竟無一人將他攔下。胡璉乘坐坦克車得以一帆風順地上了公路。 坦克車油料耗盡,在路上拋錨,胡璉這才下車步行逃亡。在半路上,巡邏的解放軍發現了胡璉,槍聲四起,胡璉背上中了流彈。 胡璉急如漏網之魚,惶惶若喪家之犬。他來到了河邊,剛好有一艘船經過。胡璉的警衛兵強逼船夫送他們過渦河,胡璉也因此保住了一條命。 胡璉雖然成功逃脫,卻也傷得不輕,他被輾轉送去了上海醫治。由于救治及時,就沒有去閻王爺那里報道,醫生在他的背后取出了32塊大小不一的彈片。其中一塊,離心臟的位置,只有一紙之隔。 胡璉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雙堆集”和“粟裕”卻成了他永遠醫治不了的心病。 胡璉與張靈甫吳強的小說《紅日》,對張靈甫進行了一個理性沉淀后的總結,他用的原話是:“他驕縱、冷酷、矜持、虛偽、狡詐。”矜持代表的是不張揚,狡詐代表的是不魯莽,且詭計多端。華野的戰斗資料中,也有記載說74師非常擅長佯攻掩人耳目,主力從側面迂回。為了迷惑華野,他們經常拿一些鋼盔擺在戰壕邊。 74師作戰經驗豐富,大多都是老兵,張靈甫在國軍同級別將領中,關系最好的人是胡璉。張靈甫驕縱清高一般看不上他人,胡璉也是如此。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他們兩個可謂是“志同道合”。 毛主席評價胡璉“狡如狐,猛如虎”,也是在評價胡璉的作戰能力。 ![]() 點擊加載圖片 圖|毛澤東 龍鳳戰役,胡璉的第11師,被戰神劉伯承的兵力切割圍攻。戰況慘烈,胡璉的11師損失慘重,軍隊士氣低落。在這種情況下,胡璉在戰爭不利的作戰間隙,還在與幕僚們說笑,拿當年楊虎城被圍困求救友軍的一個事件活躍氣氛。 11師被圍困情況緊急,他求救邱清泉,讓他帶兵過來支援。邱清泉救援不積極,因為這件事兩人鬧掰了。 胡璉拿楊虎城當年發電報求援被拒絕調侃,說道:“之前,楊虎城在西安被圍住了,也和我們一樣給友軍發電報求援。友軍接到電報,卻沒有動靜。楊虎城大怒,親自回電,說了16個字,'敵來打我,你則不管,我若一死,你也難免’。” 幕僚們聽后哈哈大笑,嘲笑邱清泉心胸狹隘,鼠目寸光。 胡璉臨戰不慌,樂觀謹慎,作戰十分靈活。原本孟良崮戰役,胡璉帶領第11師是要去增援的,他們在路上遇到了解放軍的阻援,還沒有趕到,74師就已經全軍覆滅了。胡璉對好友張靈甫的死,感到十分惋惜。但更多的是后怕,粟裕也成了他最不想面對的對手。 金門幸運逃生蔣介石帶領余部逃往了臺灣,1957年,胡璉奉命守衛金門。胡璉一時被人稱為“金門王”,他煞費苦心在金門修建了無數個地下工事和暗堡,整座山都快要被掏空,硬是開辟出了一座能容納3000多人的避難山洞。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炮轟金門。胡璉與同事正在翠谷湖心亭小聚,胡璉不勝酒力,就先行一步,去休息了。 吉星文、趙家驤等人飲酒后,來到橋頭交談。 翠谷是金門防衛司令部所在地,一般來說,解放軍的炮彈是打不到這里的。但是,在這一天,幾發炮彈居然從天而降,當場炸死了酒后余興未了的“副司令”。 胡璉在睡夢中聽到了炮彈的爆炸聲,嚇得頓時清醒,撒腿就跑,狼狽地逃回了地下室。而此時,外面已經被解放軍的炮彈炸得天昏地暗,金門很快就成了一片火海。 ![]() 點擊加載圖片 圖|胡璉 在海上的美艦官兵看到后,致電胡璉問道:“你們還活著嗎?” 胡璉奇跡般地撿回了一條命。可惜的是,胡璉這位猛將甘愿為老蔣所驅使,沾染了不少戾氣,身邊人對他的評價是:“殺人如麻,揮金如土。” 胡璉在一片炮聲中,怎么也想不明白,國民黨為什么會失敗?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的槍械遠不如解放時期的。在抗日戰場上,胡璉與日軍血戰,子彈拼完了就上刺刀。到了解放戰爭,國民黨軍卻屢屢受挫。 抗日時期,胡璉在抗日前線,是正義之師。老百姓見他們斷了糧草時,自發給他們送米送菜,甚至不惜用生命來掩護他們。 但是在解放戰爭中,國民黨失去了民心,老百姓遇到國軍,唯恐避之不及。為兵為將,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國民黨失去了民心,這就是根本原因。 胡璉作為蔣介石的頭號擁護者,這樣的愚忠,在不知不覺中,吞噬了心中的國家大義。 胡璉的老同事杜聿明和宋希濂在功德林想明白了,都在為了統一國家而努力。而胡璉卻出任了“駐南越大使館大使”,這一做法與支持搞“兩個中國”有什么區別?臺灣只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沒有權利在任何國家派駐大使。由于積極反共,胡璉成了當地游擊隊暗殺的對象。 有著“狐貍”之稱的胡璉,處處謹慎。但經過游擊隊隊長長期偵察,對胡璉的生活起居的規律有了一定的了解。 1967年5月19日,南越兩名游擊隊隊員潛入了胡璉的辦公室,在他的辦公桌上放了一顆定時炸彈。 10點半,胡璉照常離開辦公室,去隔壁辦公室主持會議。胡璉起身離開僅僅5秒時間,炸彈當場爆炸。胡璉沒有受傷,只是受到了驚嚇,短短5秒的時間,如果胡璉晚起身5秒,就要被當場炸死了。 ![]() 點擊加載圖片 圖|胡璉 在《毛澤東軍事文集》中,其中有7篇電文都是專門針對18軍和胡璉。當時,不少解放軍將領都以俘虜胡璉為榮。可惜的是,始終都沒有抓到他,開國上將宋時輪評價道:“胡璉這個人優柔寡斷,生性多疑。只要受到了一絲驚嚇,必然求生自保。” 胡璉“忠君”思想太過嚴重,以至于忘記了他最初是為了什么而戰。在這一點上,他的老同事杜聿明、李宗仁和衛立煌等將領遠比他做得好太多。薛岳將軍也和胡璉一樣在臺灣生活,薛岳卻始終將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止一次反對美國的“建議”。 在國民黨將領中,不少抗日名將在臺灣,祖國從來沒有否認他們的功績,人民也會永遠尊重他們。有功有過,他們不過是跟錯了人而已。 1972年,胡璉在越南已經任職8年了,這一年他因病不得不回臺北休養。晚年的胡璉開始將全部精力放在了學習上,他愛上了文學和歷史。 68歲的胡璉在臺大聽課,有著“學然后知不足”的心境。胡璉進入了歷史研究所,選修了宋史和現代史。 胡璉晚年是他一生中最清醒的時候,他回顧與粟裕交手,斷言:“土木不及一粟,地有所不守,唯軍是保。” 胡璉在大學三年中,除了生病請過三天假,竟然沒有缺過一次課。 胡璉年近古稀,筆耕不輟,根據早年一些刻骨銘心的戰斗回憶,寫了不少著作,比如《古寧頭作戰經過》、《金門憶舊》和《越南見聞》等書。 胡璉在金門期間,他對國民黨退守臺灣的教訓頗有思考,似乎想清楚了國民黨失敗的原因。于是,胡璉非常重視和金門百姓之間的溝通。金門鄉人嫁娶,胡璉知道后,主動提供自己的坐騎去迎親。金門寒門子弟,成績優異,胡璉也會自掏腰包提供資助,甚至供他們出國留學。 胡璉晚年正在攻讀博士,準備好了博士論文題目《宋太祖的雄略之面面觀與今昔觀》,大綱都已經擬好了。 ![]() 點擊加載圖片 圖|胡璉 胡璉一生見證了太多,從北伐到軍閥混戰,從“圍剿”紅軍到一致抗日,再到解放戰爭。這位黃埔子弟,戎馬半生,一次次化險為夷、死里逃生。我們能看到的是,他總是會在失敗中找到真理。國民黨失敗是因為不得民心,所以自己在金門廣結善緣,果然受到了金門百姓的尊重。 胡璉在南越遭遇暗殺,他可能也醒悟過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沒有資格在南越設立大使館,駐南越大使的身份也是荒唐。所以晚年將所有精力放在學習上,遠離了政治。 1977年6月22日,胡璉還來不及完成論文,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0歲。金門百姓為了紀念胡璉,在金門南門莒(jǔ)修建了一座伯玉亭。 如今,伯玉亭已經成為了金門的一個旅游景點,與祖國大陸遙遙相望。兩岸和平和祖國統一,想必也是這位傳奇將軍最后的心愿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