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公元前1042年~1021年,楚人首領熊繹建立楚國。 鼎盛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 三十三、楚昭王——熊壬 羋姓,熊氏,名壬,楚平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去世,不滿十歲的太子壬繼位,是為楚昭王。楚昭王是楚國的一位中興之主。 公元前514年,吳王僚趁楚平王駕崩,派兵攻打楚國。自此之后,吳國多次進攻楚國,剛剛即位的楚昭王壓力巨大。公元前509年前后,楚國派子常、囊瓦攻打吳國,吳國大軍在豫章大敗楚軍,接著又攻克巢,活捉楚守巢大夫公子繁。對于楚昭王來說,想要反擊吳國,結果還是吃到了敗仗。而這,無疑和伍子胥存在一定的關系。眾所周知,因為楚平王的加害,楚國臣子伍子胥逃到了吳國,自此之后,伍子胥竭力輔佐吳王,以此進攻楚國。 除了伍子胥的幫助,吳國還獲得了晉國的支持。在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是重要的歷史事件。為了壓制楚國,晉國扶持了楚國東邊的吳國。到了公元前506年,晉國、齊國、魯國、宋國等大國,更是展開了商議進攻楚國的會盟。在此背景下,吳國大軍再次進攻楚國,在伍子胥、孫武等人的率領下,吳國大軍長驅直入,在柏舉之戰后攻破了楚國都城郢。因為都城遭到了吳國的攻占,楚昭王只能一路逃往。而其中的顛沛流離和心酸不堪,也磨煉了楚昭王的意志和能力。與此同時,楚大夫申包胥跑到秦國求援,而楚昭王則安定人心,招集潰散的楚國士兵。 公元前505年,前來支援的秦國大軍,和楚國聚攏的士兵一起反擊吳國。最終,因為秦國和楚國的反擊,吳王闔閭見前方大勢已去,選擇班師回國。而這,促使楚昭王得以恢復了楚國。這一年的秋天,楚昭王派遣大軍和秦國大軍一起消滅了幫助吳國的唐國。在擊退吳國之后,楚昭王把郢都遷到鄀地,稱為“載郢”。在遷都之后,楚昭王一方面安定人心,恢復生產,另一方面,和楚文王、楚武王、楚莊王等先祖一樣,楚昭王繼續蠶食周邊的小國,以此擴大楚國的疆域。在此背景下,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國滅亡了頓國 。公元前495年二月,楚國滅亡胡國。 楚昭王這位中興之主,在位期間消滅了唐國、頓國、胡國這三個諸侯國,不僅擴大了楚國的疆域,也向齊國、吳國、晉國、秦國等大國展現了自己的實力。除此之外,楚國還攻打蔡國等諸侯國,繼續向中原地區擴張。 公元前489年,在位27年的楚昭王去世。 ![]() 三十四、楚惠王——熊章 羋姓,熊氏,名章,楚昭王之子,母越姬(越王勾踐之女) ,春秋晚期、戰國初期的楚國國君,公元前488年―公元前432年在位。 楚惠王即位后,重用子西、子期、子閭等人,改革政治,與民休息,發展生產,使楚國國勢得以迅速復蘇。先后平定白公勝之亂,滅亡陳國、蔡國、杞國,將楚國領土擴至東海、淮海、泗水一帶,成為一方強霸。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去世,其子楚簡王繼位。 ![]() 三十五、楚簡王——熊中 羋姓,熊氏,名中,楚惠王之子,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8年在位。 公元前431年,楚簡王出兵北伐,滅亡莒國(今山東莒縣) ,以莒為邑。 公元前413年,楚簡王派兵攻打魏國,攻至上洛(今陜西洛南)。 公元前408年,楚簡王去世,其子楚聲王繼位。 ![]() 三十六、楚聲王——熊當 羋姓熊氏,名當,又作聲桓王,東周時期楚國國君,楚簡王之子。前407年―前402年在位,在位僅六年。 在位時期,楚國社會動蕩不安,國事積弊日深。 楚聲王六年(公元前402年),楚聲王被“盜”所殺,其子熊疑繼位,是為楚悼王。 楚聲王被盜而殺,不僅反映了當時的楚國,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且從側面反映了楚聲王的無能錯亂和窮兵黷武。 ![]() 三十七、楚悼王——熊疑 羋姓,熊氏,名疑,漢族,東周戰國時期楚國國君,楚聲王之子 楚悼王任用吳起變法,前后不過八年左右的光景,卻使楚國從一個貧弱挨打的大國,變成了一個富裕、強盛的大國。 在楚國迅速走向強大,楚悼王讓吳起統帥楚國大軍,以此征戰天下。一方面,針對南方五嶺一帶的百越,吳起率領楚國大軍平定了該地區,將楚國的疆域擴展到今湖南和廣西交界的一帶。 接著,吳起率領的大軍又在西面擊敗了秦國大軍。另一方面,到了公元前383年前后,魏國和趙國兩國為爭奪衛國而交戰,齊國協助魏國,于是魏、齊、衛聯合伐趙。對此,趙國以一敵三,自然是壓力巨大。于是,趙國就向楚國求救。對于趙國的求救,不少楚國大臣應當坐山觀虎斗。但是,吳起這主張這是出兵戰勝魏國的好機會。 最后,在文臣武將的爭論下,楚悼王讓吳起率軍救援趙國。公元前381年,吳起率領的楚軍所向披靡,橫掃中原,一直打到黃河邊;而趙軍也趁勢反擊,占領魏的棘蒲等地。 在此基礎上,楚國從魏國手中奪回了大片的疆域,從而威震魏國、韓國、趙國等諸侯國。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在楚軍勝利的消息傳回來后,楚悼王可能因為過于興奮,所以在這一年突然病逝了。 ![]() 三十八、楚肅王——熊臧 羋姓,熊氏,名臧,楚悼王之子,楚國國君 楚悼王剛死,被吳起變法侵犯利益的貴族拿起弓箭要殺吳起,吳起為了求生跑入靈堂,伏在楚悼王的尸體上,結果貴族殃及楚悼王的尸首。 楚肅王繼位后,以傷害悼王尸體罪,收捕作亂貴族七十余家,并處以三族之刑。公元前377年,蜀國伐楚,取茲方(今湖北松滋),楚軍在扦關(今湖北宜昌市西),進行防御。公元前375年,魏攻楚,戰于榆關(今河南中牟西南),韓國乘機而攻滅鄭國,并遷都至鄭(今河南新鄭)。 楚肅王于公元前370年去世,其弟熊良夫繼位,是為楚宣王。 ![]() 三十九、楚宣王——熊良夫 羋姓,熊氏,名良夫,楚悼王之子,楚肅王之弟,戰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369年―公元前340年在位 楚肅王死后無子,由熊良夫繼位,是為楚宣王。楚宣王繼位后,派遣軍隊西侵巴地(四川重慶以東巴國東南)。 前343年,發兵滅亡陳國、蔡國。令尹昭奚恤當權,北方諸國都怕他。楚宣王甚異之,大臣江乙告訴楚宣王,昭奚恤只是狐假虎威,靠著楚宣王的權勢作威作福。 楚宣王死后,其子熊商立,是為楚威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