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楚國(?~前223年),又稱荊、荊楚,是先秦時期位于長江流域的諸侯國,國君為羋姓、熊氏。公元前1042年~1021年,楚人首領熊繹建立楚國。 鼎盛時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東至大海,南起南嶺,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蘇北部、陜西東南部、山東西南部,幅員廣闊。 ![]() 一、鬻熊(Yù Xióng) 羋姓,名熊,祝融火正陸終的后裔,周文王的臣子,楚國的先祖,楚國開國君主熊繹之曾祖父。大約生活于公元前11世紀。 商朝末年,鬻熊投奔周文王,并成為周文王的火師(祭祀時持火之人和商周時期官職)。周成王時,感念鬻熊的功勞,封鬻熊的曾孫熊繹為子爵,楚國始建國。 鬻熊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楚國的創始人,杰出的巫師和政治家。同時楚國的開山之祖只能追溯楚國的開國人物鬻熊,留有《鬻子》一書傳世。 ![]() 二、熊麗 熊麗(生卒年不詳),羋姓,鬻熊之子,母親為妣厲,西周時期楚人首領。 《墨子·非攻下》記載:“昔者楚熊麗始封此睢山(荊山)之間,越王繄虧出自有遽,始邦於越,唐叔與呂尚邦齊晉,此皆地方數百里,今以并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當時,推翻商朝的領袖姬昌的老師正是鬻熊。周武王繼位后,有圖南之意。楚人覺察后,在熊麗的率領下,舉部南遷至睢山與荊山之間,暫時避棲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時,周公避禍于楚。楚人敬之如上賓,周公大感其德,回朝后訴說此事,感動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楚熊麗之孫熊繹為楚君。就這樣,楚國開始躋身于諸侯之列,正式誕生了。 ![]() 三、熊狂 熊狂(生卒年不詳),羋姓,熊麗之子,西周時期楚人首領。 四、熊繹 羋姓,熊氏,名繹,鬻熊曾孫,西周諸侯國楚國始封君。 熊繹的曾祖父鬻熊侍奉周文王,很早去世。熊繹的祖父熊麗、父親熊狂亦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在位時,感念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大臣們輔佐朝政的功績,于是提拔他們的后代,將鬻熊的曾孫熊繹封在南方蠻荒之地,賜給他土地僅有五十里的子爵爵位,建立楚國政權,居于丹陽。 熊繹在位時期,發展生產,擴大疆土,乘柴車、穿破衣開辟荊山,跋山涉水向周天子進貢,并與齊、魯等國國君輔佐周康王。經過熊繹至熊渠數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國疆域不斷擴展,國力不斷增強,由一個方圓僅有五十里的小國發展成泱泱大國。 ![]() 五、熊艾 羋姓,熊氏,熊繹之子,西周時期楚國第二任君主。 西周諸侯爭霸時代楚國的第二任君主。他的祖父是先楚首領熊狂,他的父親熊繹于公元前1042年受周成王姬誦封于楚地,是為第一任君主。熊繹去世,熊艾繼承楚君之位。 西周昭王曾有兩次南征楚國,但都被熊艾擊敗。這不僅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也是楚國強大到足以與周王朝抗衡的一個標志。至此,熊艾時期雄踞南方,楚國開始強大起來。后來楚熊艾死,其兒子熊?繼承楚君之位。 ![]() 六、熊?[xióng dá] 熊艾之子,西周楚國開國君主熊繹之孫,西周時期楚國的第3任君主。 七、熊勝 羋姓,熊氏,熊?之子,楚國的第四任君王。 八、熊楊 羋姓,熊氏,楚國的第五任君王。 在位期間,主要活動范圍,仍限于荊山及古沮、漳河上游地區。 九、熊渠 羋姓,熊氏,名渠,楚熊楊之子,西周時期諸侯國楚國第六任君主(前886年—前877年在位)。 前887年,熊楊去世,熊渠繼位。熊渠繼位后,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動亂之機,開始開疆拓土的進程,相繼攻打庸國(今湖北竹山縣)、揚越(今湖北中部)、鄂國(今湖北鄂州、武漢一帶),將楚國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使楚國逐漸興盛起來。 此后,熊渠更是離經叛道,僭越封長子熊毋康為句亶王、次子熊摯紅為鄂王,少子熊執疵為越章王,鎮守長江中游的三個要地。周厲王繼位后,以暴虐著稱,熊渠擔心受到周朝討伐,便取消他們的王號。 前877年,熊渠去世。此時,熊毋康已早逝,次子熊摯紅繼位。不久,熊執疵發動政變,弒兄代立為君,史稱熊延。 ![]() 十、熊摯紅 熊渠的次子。熊繹之來孫,季連的第36世孫。 熊渠死后,因為他的長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摯紅繼承楚君之位,但少子熊執疵卻發動政變,弒兄代立為君 十一、熊延 羋姓,熊氏,熊渠少子,楚國的第八任君王。公元前875年~公元前847年在位。 熊延,原名熊執疵,是熊渠的少子。熊渠有三子:長子熊康(熊毋康)、次子熊紅(熊摯紅)、少子執疵。熊渠立熊執疵為越章王 ,其封地大約在江漢一代的蠻人聚居區,鎮守長江中游的要地。 公元前877年, 在位10年的熊渠死了,此時,他的長子熊毋康早逝,按西周王朝的制度立次子熊摯紅繼承楚君之位,但熊執疵卻發動政變,弒次兄鄂王熊摯紅代立為君,改名楚熊延。前875年~前847年在位,在位29年。前847年熊延卒,其子楚熊勇立楚君 ![]() 十二、熊勇 羋姓,熊氏,熊延之子,楚國的第九任君王(前848年—前838年在位),共在位9年。 出生于楚國都城丹陽。公元前847年其父熊延逝世,隨后繼位成為楚國國君。熊勇共在位9年,于公元前837,逝世,膝下無子。由其弟熊嚴繼承王位。 十三、熊嚴 羋姓,熊氏,名嚴,荊山(今南漳西北)人,熊延少子,熊勇之弟,西周時期楚國第十任國君,公元前837-公元前828年在位。 十四、熊霜 西周楚國第十一代君主,在位6年 十五、熊徇 羋姓,熊氏,熊嚴第四子,熊霜四弟,西周時期楚國的第十二任君王。 十六、熊咢 羋姓,熊氏,熊徇之子,楚國的第十三任君王(前800年—前791年在位) 十七、熊儀 羋姓,熊氏,名儀,熊咢之子,周代楚國的第十四任君王(前791年―前764年在位)。 十八、楚宵王——熊坎 羋姓,熊氏,名坎,楚若敖長子,周代楚國第十五任君王,在位六年(前763年—前758年在位)。 楚國將死去的先王稱為“敖”,因熊坎死后藏于“霄”地,故稱為楚霄敖。 ![]() 十九、楚厲王——熊眴 羋姓,熊氏,名眴,亦稱楚蚡冒,楚霄敖長子,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58年―公元前741年在位。 楚厲王繼位后,乘柴車、穿破衣開辟山林;大興開疆拓土之事,曾出兵征服陘隰,進一步增強楚國實力。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謚號厲王。楚厲王死后,楚厲王的弟弟熊通發動政變,殺死楚厲王的兒子,自立為國君,是為楚武王。 ![]() 二十、楚武王——熊通 羋姓,熊氏,名通,楚若敖之孫,楚霄敖次子,楚厲王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740年―公元前690年在位,共在位50年,春秋三小霸之一。 公元前741年,楚厲王去世,楚武王殺其兄楚厲王之子,自立為君。楚武王繼位后,奉行鐵腕政策,敢作敢為,給楚國留下清朗而安寧的江漢平原和一套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楚國由此強盛。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熊貲繼位,是為楚文王。 ![]() 二十一、楚文王——熊貲 羋姓,熊氏,名貲,楚武王之子,母鄧曼,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689年―公元前675年在位。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死于伐隨途中。次年,熊貲繼位為,是為楚文王。楚文王早年受過嚴格教育,他的師傅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 楚文王因楚武王在位長達51年,所以繼位時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鋒芒畢露的。《楚史》載:“楚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遷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許這是楚武王的遺命而由楚文王付諸實施的。”《古代荊楚地理新探》稱:“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時(楚文王元年),而事實的遷郢則在十年前(武王晚期,公元前703至前699年)”。 ![]() 二十二、熊艱 羋姓,熊氏,名艱,是楚文王之子。 公元前675年,楚文王去世,熊艱繼位,史稱楚堵敖(楚莊敖)。 楚堵敖在位時,整日飛鷹走狗,不務正業,但是楚國日漸強大。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于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熊惲在得到隨國人的支持后,便聯合隨國人襲擊并殺死楚堵敖,奪得國君之位,是為楚成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