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雙尾貓
這種柳葉劍發(fā)現(xiàn)的范圍很廣,在關于柳葉劍冷研究之前發(fā)過相關文章,比如《青銅柳葉劍竟是西周魚國男性貴族的標配武器》,從形制上來看,這把短劍屬于典型的柳葉劍,圖案也和巴人器物類似,但是銘文上楚公逆□□中戈,說明雖然是倗國君主墓葬出土的,但是短劍是楚國的。
短劍上的楚公逆銘文和宋代嘉魚縣以及北趙晉侯墓地M64出土“楚公逆”鐘上的銘文類似,是指一位叫逆的楚國君主。 那這位楚公逆是誰呢?清末學者孫詒讓根據(jù)咢與逆同從屰聲,最先從古文字學的角度考證楚公逆為楚君熊咢。結果湊巧的是,在1993年山西北趙晉侯墓地M64,又出土一組6件楚公逆編鐘,于是證明宋代著錄的楚公逆鐘銘文不偽,外加由于北趙M64的年代明確為正好和熊咢年代接近,這就從考古學方面支持了楚公逆為熊咢的結論。 基于以上兩方面的證據(jù),學界普遍認同楚公逆鐘是一件宣王時期的“標準器”。 這里說下熊咢(?—前791年):熊徇之子,周代楚國的第十三任君王(前800年—前791年在位)時間和周宣王在位時間(前828年-前782年)有重合, 但是凡是就怕但是,從類型學來看,一些學者根據(jù)楚公逆鐘的器型紋樣來看,不像周宣王時期的樣式,而短劍出土的墓葬年代也早于周宣王時期。 如果根據(jù)新的年代數(shù)據(jù)來看,楚公逆的年代在孝、夷至厲王時期,而不是周宣王時期。根據(jù)《史記·楚世家》 和《清華簡·楚居》所記載,這一時期的楚國國君有熊亶、熊勝(酓樊)、熊楊(熊勝之弟,酓賜)、熊渠、熊摯、熊勇(六年,厲王奔彘),歷時五代六王。 所以在器物的斷代、研究新的推論基礎上,結合古文音韻認為,楚公逆的身份應該是對應熊渠,年代早于公元前841年。 說到熊渠,這位楚國君主在位時大肆擴張 ,將楚國勢力推進至江漢平原核心地區(qū),在此之前楚國主要活動在江漢平原邊緣,并且在擴張后為了顯示自己的實力,自號蠻夷。 《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謚。”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他的這句我蠻夷也,也成了后來楚國君主發(fā)動戰(zhàn)爭的口頭禪。(楚伐隨。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這個當初的楚國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西周建立時的楚國國力很弱、地位也不高。 在紀錄片《楚國八百年》中有這樣一段鏡頭,楚國的國君去參加諸侯會盟,結果因為地位卑微被派去看守火堆,整個畫面顯示得特別無奈,讓人感覺周人傲慢自大。那么這件事有記錄嗎?
在不少文獻中都提過這次經(jīng)歷,比如《國語》就提過,那么考古發(fā)掘中發(fā)現(xiàn)過相關文物嗎?還別說真有。 在2011年上半年,湖北省隨州市淅河鎮(zhèn)蔣寨村葉家山出土一件青銅鼎。 相比較那些印象中只有大力士才能舉起來的青銅鼎,這件三足青銅鼎通高20.9厘米、口徑16—16.5厘米,體積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說有點小。 從造型風格來看,這是典型的商周之際的文物。雖然青銅鼎不大,但是上面的銘文卻是記錄了一項重要事件: 丁巳,王大祓,戊午荊子蔑歷,敝白牡一。己未,王賞多邦伯,荊子麗敞(賞)矩鬯卣、貝二朋。用作文母乙彝。 這個事件被考證是岐陽會盟,時間是在周公東征勝利之后。楚國的國君參與祭祀典禮的舉辦,被賞賜祭祀用的香酒和二朋(二十個)海貝。 從一些記錄來看,當時楚國君主擔任火師。 《國語·周語》:虞人入材,甸人積薪,火師監(jiān)燎,水師監(jiān)濯。 也就是,除了看守火堆還有麗酒之類的任務,總的來說,相比較那些賞賜動輒十幾朋或者幾十朋的諸侯,楚國的這件青銅鼎和記錄的賞賜,顯示楚國當時國力的薄弱,不受周王室的重視。這件青銅鼎是曾國墓葬中出土,很明顯楚人把青銅鼎后來送人了。除了《國語》和青銅鼎的記錄以外,《清華簡》里還記錄了當時楚國君王在新地方建成房屋后,沒有物品祭祀,所以去偷牛的事情。 可以說,西周初年,誰也沒想到楚國后來能變的那么強。
回過頭來再看看楚公逆編鐘,編鐘銘文銘文共計69字。其銘侵蝕嚴重,字跡漫漶不清,經(jīng)諸多學者考證,鐘銘終于得以通讀。釋文: 唯八月甲午,楚公逆祀厥先高祖考,夫任四方首。楚公逆出,求厥用祀。四方首休多擒欽融,納享赤金九萬鈞,楚公逆用自作和諧钖鐘百肆。楚公逆其萬年壽,用保厥大邦,永寶用。 從楚公逆鐘以及其他楚公逆相關器物研究來看,楚國當時已經(jīng)有一定實力和西周剛建立時的楚國已經(jīng)不可同日而語了,相比較很迷你的青銅鼎,編鐘上顯示了楚公出兵,獲得青銅萬鈞的記錄。 還有楚季甬鐘(年代大概在周宣王時期,出土于湖北省宜昌市萬福垴遺址)的發(fā)現(xiàn)和萬福垴遺址出土的青銅大鼎來看,楚人當時已經(jīng)把勢力范圍擴張到湖北西部。而楚公逆短劍那種濃厚的巴式風格,似乎暗示了這一點。
那么為何楚國的器物會出現(xiàn)在山西呢?有兩個猜想一個是友好交流,另一個是戰(zhàn)敗進貢。 《史記》的一條信息再次引起注意,那就是周厲王時期,因為周厲王暴虐,使得熊渠不得不取消王號。那么周厲王是如何暴虐的? 之前冷研提過西周軍隊,周厲王時,面對鄂侯馭方勾結淮夷造反(這背后可能有楚國的參與),西周動員十四個師,最后又動用了井族的上千兵力,終于平定,而鄂國以滅國告終。周厲王下令勿遺壽幼,也就是老少不留,是否真正做到不好說,但是威懾力是有的。 那么,楚國在鄂國被滅后,楚公器物被作為之前被送給鄂國的禮物,而成為周朝聯(lián)軍的戰(zhàn)利品,出現(xiàn)在山西,也是有可能的。 顯然,這把劍配合楚公逆的言論,可以證明這是楚國第一次反周行動。雖然這次以失敗告終(昭王南征新觀點認為攻打的是虎方和豺方等部族,不是楚國),但楚人不服周朝,依然繼續(xù)搞事情。 所以在春秋時期,楚國已經(jīng)很強大了。作為春秋五霸的齊桓公,面對楚國,也只能聯(lián)合諸侯,在淮河一帶對峙,可以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參考資料: "楚公逆"的年代及相關問題新探 靳健,謝堯亭 - 《江漢考古》 論萬福垴楚遺址及其出土楚季編甬鐘的年代與相關問題 劉彬徽《江漢考古》 荊子鼎與成王岐陽之盟 黃錦前 -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