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第二章-腧穴總論

     神明的食糧圣地 2022-05-19 發布于海南

    腧穴總論

    目的要求

    1、掌握腧穴的概念、含義、命名、分類、定位方法。

    2、掌握腧穴作用、主治基本規律、特定穴。

    3、腧穴與陰陽、臟腑、經絡的關系。

    4、掌握腧穴的特異性。

    一、腧穴的定義:

    與“輸“、”俞”的意、音是相通的,有轉輸或輸注之意。

    如:水流的轉輸、灌注。

    :指空隙或聚集之意。

    轉輸的含義:

    ① 人體臟腑經絡之氣穴輸注在體表的部位;

    ② 把疾病輸注并反映于體表一定的部位。

    ③ 把針或灸的感應轉輸到病所。

    腧穴的定義

    ① 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出入于人體的特殊部位。

    ② 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針灸等療法所施術的部位。

    二、腧穴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第一階段:最初的無定位階段,是以痛為輸。

    第二階段:定位、定名階段。

    第三階段:系統分類階段。

    從古醫籍看針灸腧穴的發展:

    1、我國最早的經典醫籍《黃帝內經》 論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稱、分經、主治等(但不夠完整)。

    2、《難經·八十一難》提出了“八會穴”。

    3、晉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專著全書十二卷128篇,其中70多篇專門論述腧穴,為腧穴學理論實踐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4、唐代孫思邈《千金方》《千金翼方》收集大量經外奇穴,首創彩色掛圖。

    5、宋代王惟一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繪有十二幅十二經經穴圖。鑄成兩具腧穴銅人模型。為針灸教學樹立了典范。

    6、元代滑伯仁 《十四經發揮》把十二經與任督二脈合稱為“十四經穴”。

    7、明代楊繼州《針灸大成》是部總結性的著作。對腧穴論述詳細。如:腧穴的主治詳盡、辦證取穴,并附有醫案。

    8、清代李學川 《針灸逢源》把歷代醫籍十四經經穴數目收集了361個,一直沿用至今。

    9、解放后至今對腧穴的作用、規律性聯系等作了大量研究,并陸續發現一些新的經外奇穴,使腧穴學不斷充實提高。

    《黃帝內經》分經論穴,記載穴名150個,總穴數為295個;

    《針灸甲乙經》系統分類,計有任督二脈單穴49個,十二經雙穴150對,共有經穴349個。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經穴部位》記載,十四經穴共有雙穴309對,單穴52個。

    分別為:

    肺經11對、大腸經20對;

    胃經45對、脾經21對;

    心經9對、小腸經19對;

    膀胱經67對、腎經27對;

    心包經9對、三焦經23對;

    膽經44對、肝經14對。

    任脈24個、督脈28個。

    十四經穴是人體腧穴的主要組成部分。 

    三、腧穴與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的關系

    (一)腧穴與陰陽五行的關系:

    1、經脈分陰經與陽經,腧穴亦分屬陰陽。

    五輸穴:

    (二)腧穴與臟腑經絡的關系

    · 腧穴分別歸屬于各經絡,經絡屬于一定的臟腑,腧穴為臟腑經絡氣血輸注的部位。

    · 腧穴--經絡--臟腑

    四、腧穴的命名

    (一)自然類:依據大自然的天文、地理等,結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或氣血流注的情況而命名。

    (二)物象類:以動、植物、建筑物以及其他物品等,結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

    (三)人體類:以人體的解剖部位、生理功能、穴位的治療作用、人體的各個部位和經脈分屬陰陽等而命名。

    五、腧穴的分類

    · 十四經穴

    · 經外奇穴

    · 阿是穴

    · 耳穴

    (一)、經穴

    · ——凡屬十二經脈與任脈、督脈的腧穴稱“十四經穴”簡稱《經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經穴的數目:

    · 清代 

    李學川《針灸逢源》 361穴;

    雙穴(十二經穴)309穴

    單穴(任、督脈)52穴

    (二)奇穴

    ·——十四經穴以外,臨床逐漸發現有奇效的穴位;或一個穴名有幾個刺激點而無從歸經的穴位,稱“經外奇穴”。簡稱“奇穴”。

    奇穴的數目:

    · 《千金方》記載有 187個

    · 《針灸學簡編》(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編)21六

    · 《針灸腧穴索引》謝筠壽編493穴

    · 《針灸經外奇穴圖譜》 郝金凱1963年編588穴

    · 至今仍然不斷發現新的奇穴

    (三)阿是穴

    ·——以病痛局部或與病痛有關的壓痛點為腧穴,“以痛為腧”。還有“天應穴”、“不定穴”等之稱。

    三類腧穴的特點:

    ?(四)耳穴

    · ——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人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變化在耳廓上的反應點。

    · 92年國家規定92個耳穴的名稱及部位

    耳穴特點:

    ①分布:全部分布在耳廓上,其分布猶如一個倒置在子宮內的胎兒。

    ②定名與定位:有專用的名稱和固定的位置。

    ③主治:治療相應的臟腑組織器官肢體病變。

    六、腧穴的作用

    (一)生理方面——輸注氣血 

       腧穴是滲灌氣血、神氣聚會、通調營衛的場所。(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轉輸出入的部位)

    《靈樞》所言節者,神氣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節之交,三百六十五會,絡脈之氣,所以滲灌諸節也。

          人體氣血的虛實盈虧,必須通過經絡反映到腧穴。

    (二)病理方面—反應病證

       內臟或經絡有病時,穴位是疾病在體表的反應點。

          反應點:壓痛、結節、腫脹、瘀血、丘疹、虛陷、皮色或皮溫改變等。

     (三)診斷方面——協助診斷

         既然穴位是疾病在體表的反應點,也就是說,穴位能反映病證、協助診斷

    (四)治療作用——防治疾病        腧穴是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部位。通過刺激穴位, 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平衡,臟腑和調,扶正祛邪。

    七、腧穴主治的基本規律 

    · 腧穴的治療作用:

    · 近治作用

    · 遠治作用

    · 特治作用

    ① 近治作用:

        有治療穴位所在部位以及鄰近部位組織器官、臟腑病變的作用。這是所有穴位的共同點。

    ⑵遠治作用:

          十四經穴,還能治療本經循行所過的遠隔穴位所在部位的組織、器官、臟腑的病變,甚至對全身有影響。 

    ⑶特殊作用 

    ①雙相良性調節作用

    某些穴位(同一穴位):當機體功能低下時,機體功能增強;當機體功能亢進時,恢復正常;

    ②相對特異性,如:大椎退熱、至陰矯正胎位、素髎升壓。

    八、特定穴

      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治療作用的腧穴。因其作用不同,分布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 

    (一)五輸穴(首見于《靈樞》)

    1、含義:十二經中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穴位。 

    古人以自然界水流現象比喻氣血在經脈中運行的情況。

     運行的動向是:由小→大  由淺→深

    《靈樞》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 

    經氣所出之處,如水的源頭------------井;

    經氣流過之處,如剛出的泉水微流---------滎;

    經氣所灌注之處,如水流由淺入深------------輸;

    經氣所行經的部位,象水在通暢的河中流過------經。

    經氣充盛,由此匯入臟腑,如百川匯合入海--合

    2、分布規律:

    從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3、特點及應用:

    ⑴ 井穴——所出為井——指經氣所出的地方。

    特點:經氣淺小,十二經各有一井穴

    分布:手足之末端

    應用:有泄熱、開竅、通閉之功

     有急救作用,治療神志昏迷《靈樞》病在臟取之井 

    《難經》井主心下滿(肝木病)

    ⑵滎穴—所溜為滎—指經氣開始流動

    特點:經氣稍大,經氣開始流動的部位

    分布:掌指、跖趾關節前

    應用:治療熱病

    《靈樞》病變于色者取之滎

    《難經》滎主身熱(心火病)

    ⑶ 輸穴——所注為輸——指經氣灌注的地方。

    特點:經氣漸盛

    分布:掌指、跖趾關節后

    應用:用于關節病變

    《靈樞》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難經》輸主體重節痛(脾土病)

    ⑷ 經穴—所行為經—指經氣暢通無阻,經氣正盛運行經過的部位特點:經氣較盛較大

    分布:腕踝關節附近

    應用:治喘咳、寒熱、咽喉病變

    《靈樞》病變于音取之經 

    《難經》經主喘咳、寒熱(肺金病)

    ⑸ 合穴—所入為合—指經氣會合之處

    特點:經氣深大,由此深入,會合于臟腑。

    分布:肘膝關節附近

    應用:臟腑病

    《內經》合治內腑

    《靈樞》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于合。

    《難經》合主逆氣而泄(腎水病)

    ⑴ 五輸穴配五行: 

    ⑵ 臨床應用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① 本經子母補瀉配穴法:

    如:肺虛證——肺經屬金,補土穴太淵。

    肺實證——瀉水穴尺澤

    ② 他經子母補瀉配穴法:

    如:肺虛證——補脾經之土穴太白。

    肺實證——瀉腎經之水穴陰谷

    ③ 子午流注按時開穴法

    (二)原穴 (首見于《靈樞》) 

    1.含義: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共十二原。

    陰經以輸代原,陽經排列在輸穴后。

    2.分布:腕、踝關節附近

    3.應用:

    ① 幫助診察疾病,臟腑有病可反映到原穴上。

    ② 治療臟腑病變。

    《靈樞》五臟有病當取十二原。

    (三)絡穴 (首見于《靈樞》) 

    1.含義:絡脈從經脈分出的部位。有溝通聯絡表里兩經的作用。

    共十五絡:十二經絡穴、任脈絡穴鳩尾、督脈絡穴長強、脾之大絡大包。

    2.分布:

    · 十二經絡穴分布在肘膝關節以下。

    · 任脈位于腹部的絡穴鳩尾散于腹部。

    · 督脈位于尾骨下的長強穴散于腹部。

    · 脾之大絡大包穴分布于胸脅

    3.應用:

    · 十二經絡穴,治療相表里兩經的病變;

    · 任督絡穴、脾之大絡,治軀干前后病變;

    · 脾之大絡,還可治全身的關節痛、四肢無力。

    · 原絡穴可配合應用,稱“原絡配穴法”、“主客配穴法”。

    例:先肝病(先病者為主)

    ——取肝經原穴太沖(主穴)

    后膽病(后病者為客)

    ——取膽經絡穴光明(客穴)

    (四)俞穴 (首見于《靈樞》) 

    1.含義: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十二俞穴。

    2.分布:背腰部,均在膀胱經第一側線上。

    3.應用:治臟腑病變以及與臟腑相關的五官、皮肉、筋脈病變。

          多用于臟病 (從陽引陰)

    (五)募穴 (首見于《素問》) 

    1.含義:臟腑經氣匯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十二募穴。

    2.分布:胸腹部,與其所屬的臟腑部位基本相一致;分布于本經,也有分布于他經。

    3.應用:治療臟腑病變

          多用于腑病(從陰引陽)

    ·《難經》陰病行陽……俞在陽。

    ·《素問》陰病治陽。

    · 俞穴分布在背部,屬陽,為陰病行陽的位置。

    · 臟屬陰,多以背俞穴治臟病。

    ——以陽治陰、從陽引陰

    ·《難經》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

    ·《素問》陽病治陰

    · 募穴分布在胸腹部屬陰,為陽病行陰的位置。

    · 腑屬陽,多用募穴治腑病。

    ——以陰治陽、從陰引陽

    俞、募穴配合應用,稱俞募配穴法。

    如:胃痛—中脘配胃俞 

    (六)八會穴 首載于《難經》) 

    1.含義: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會聚的八個腧穴。 

    2.分布:軀干部和四肢部。

    3.應用:治療八種精氣有關的病變。

    (七)郄穴 (首載于《甲乙經》) 

    1.含義:各經經氣深聚的部位。共十六郄穴(十二經、陰陽蹺脈、陰陽維脈各有一郄穴)。

    2.分布:肘膝關節以下。

    3.應用:治療本經、本臟腑的重癥、急癥。

    · 陽經郄穴多治痛證、陰經郄穴多治血證。

    (八)下合穴(始見于《靈樞》) 

    1.含義:手足三陽,六腑之氣下合于足三陽經的六個穴位(六腑經氣在下肢足三陽經匯合的部位)。

    2.分布:膝關節附近。

    3.應用:治療六腑病變。

    (九)八脈交會穴

    1.含義:奇經八脈與十二經脈之氣交會的八個腧穴。

    2.分布:肘膝關節以下

    3.應用:治本經及奇經八脈的病變。

    并可根據兩脈相合的腧穴配合應用:

    (十)交會穴 始見于《甲乙經》) 

    1.含義:兩經及兩經以上的經脈相交或會合的腧穴。

    2.分布:頭面、軀干部

    3.應用:治本經及相交經脈的病變。

    4、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 骨度分寸法

    ⑵ 體表標志法

    ⑶ 手指比量法

    ⑷ 簡便取穴法

    ①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體表骨節為主要標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長度和寬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見P39“常用骨度表” 

    ⑵ 體表標志法(自然標志取穴):

     ——以人體自然標志,如:五官、毛發、關節、肌肉等定取穴的方法。

    <1> 固定標志法:

            不受人體活動影響,而固定不移的標志。

    如:五官、毛發、爪甲、乳頭、臍部、骨節的凹凸、肌肉的隆起等。

    如:膻中、天樞、太溪、昆侖。

    背部的標志:

    ① 第七頸椎棘突為最高的棘突

    ② 肩胛崗內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 活動標志法:

            需要采取相應的動作才能出現的標志。

    如:關節、肌肉、皮膚隨活動而出現的凹陷、皺紋。

    ⑶ 指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法、手指比量法)

    以患者手指的某部折作一定分寸來定取穴位的方法。

    ① 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時,中節掌側兩端紋頭之間為1寸。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橫寸。

    ② 拇指同身寸法:

    · 拇指指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

    · 用于四肢部取穴。

    ③ 橫指同身寸法:

    · 將食、中、無名、小指并攏,以中指第二節橫紋處為準,四指的橫度為3寸。又稱“一夫法”。

    · 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橫寸。

    · 手指比量法,要在骨度分寸法規定的基礎上運用,不能用此法量取全身各部的穴位。

    (四)簡便取穴法 

    · 從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簡便易行的取穴法。

    · 如:列缺、百會、風市、合谷等穴均有簡便取穴法。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贝扒开下面自慰给我看| 久久久久高潮综合影院| 99久久免费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性无码AV在线欣赏网|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视频|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亚洲人妻精品| 少妇高清一区二区免费看| 男人扒开女人腿桶到爽免费 |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视频在线| 麻花传媒剧国产MV免费播放 | 人妻中文字幕精品一页|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91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一二三区电影| 人妻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午夜男女爽爽爽影院在线视频| 黄又色又污又爽又高潮|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亚洲 制服 丝袜 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国产线观看| 亚洲日本欧洲二区精品|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 亚洲熟女片嫩草影院| 亚洲av免费成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高大丰满熟妇丰满的大白屁股 | 国产盗摄xxxx视频xxxx|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蜜臀AV| 久女女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初高中生真实在线视频 | 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V欧美V中文在线| 四虎库影成人在线播放| 51精品免费视频国产专区| 激情97综合亚洲色婷婷五|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WWW| 日韩精品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