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撰寫的《證券者的思維方式》,現在瞅來真的很水。想了想,以《軍事戰略學教程-第四講》為藍本改寫成本文,引為自我指引。《軍事戰略學教程》為中國軍事科學院系列教材之一,算比較權威。 一、投資戰略思維的任務 二、投資戰略思維的本質 (一)全局性 (二)觀念性 (三)主體性 三、投資戰略思維的特征 (一)整體性 (二)確定性 (三)前瞻性 (四)踐履性 (五)繼承性 四、投資戰略思維的模式 (一)客觀與主觀 (二)封閉與開放 (三)單一與系統 五、投資戰略思維的方法 (一)宏觀運籌的方法 (二)歷史演繹的方法 (三)系統集成的方法 (四)數學推理的方法 (五)動態追蹤的方法 (六)對策互博的方法 (七)超前預測的方法 六、戰略思維的一般規律 (一)哲學基礎 (二)資金組織 (三)知識結構 (四)思維節奏 (五)踐履無盡 正文 戰略思維是從戰略高度把握客觀事物的高級思維形式,是證券者主體依據投資戰略諸要素形成戰略思想、戰略方針和戰略決策而進行的觀念運動。作為投資科學和思維科學的交叉與融合,作為思維科學在投資藝術領域最高層次的體現,投資戰略思維是認識論、方法論在投資領域里的具體運用,它貫穿了投資研究與投資交易的全過程。研究投資戰略思維,探討投資戰略思維的本質、特征、模式、方法和規律,是證券者不可繞過的核心功課。 一、投資戰略思維的任務 投資——所謂投資,是特定經濟主體在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中借助實物資產或金融資產獲取本金保障、資本增值或經常性收益的經濟行為(吳曉求\《證券投資學》)?!悦珴蓶|《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之文意:只要有投資,就有投資的全局。全球金融市場可以是投資的一全局,一國金融市場可以是投資的一全局,一個產銷同理的大類行業、一個相互聯動的熱點板塊,也可以是投資的一全局。凡屬帶有要照顧各方面和各階段的性質的,都是投資的全局。研究帶全局性的投資指導規律,是戰略學的任務。研究帶局部性的投資指導規律,是戰役學和戰術學的任務。(《毛主席教導我們:如何研究投資》) 那么,哪些問題是帶全局性的投資指導規律呢?《孫子兵法\始計篇》“五事”+“七計”可構成一幅“證券投資戰略的主要問題”: 第一,“經五事=道\天\地\將\法”,對應證券投資可如下理解為:“道”=資金所有權與運作權利益一致、“天”=經濟社會演變與周期及事件、“地”=資產\股權結構及資金風格、“將”=證券者的素質水平、“法”=投資機構的投研風控管理。 第二,“校七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對應證券投資或可如下理解為:主=基金組織設計或單一產品條款、將=基金經理、天地=投資環境、法令=投資規則、兵眾=投資資金、士卒=投資團隊、賞罰=團隊激勵”。 結論:彼得·林奇說“更大的局”,需把投資一切重要的問題,都提到較高的原則性上去解決。達到這個目的,想必就是研究證券投資戰略問題的任務?!拔迨隆?“七計”不失為一種問題框架。當然范撒普的書,另有一種框架。不論是“五事七計”or范撒普的框架,我們對“投資戰略思維的任務”的界定是不變的:研究帶全局性的投資指導規律,是投資戰略思維的任務。研究帶局部性的投資指導規律,是交易投資思維的任務。形式與內容,任務是“投資戰略思維”的內容。本文主要討論“投資戰略思維”的形式。 二、投資戰略思維的本質 投資戰略作為籌劃和指導研究與交易全局的方略,其本質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投資戰略思維的本質。 (一)全局性 投資戰略思維不是為解決投資策略與投資技法問題進行的思維活動,而是制定投資戰略與實施戰略過程中的高層次的思維活動,是投資藝術領域進行整體戰略籌劃,實施宏觀決策與戰略指導的全局性思維。 投資戰略思維既反映了一定的思維層次,又是一種思維方法。從方法上看,投資戰略思維是一種總攬全局、關照全局的宏觀性思維。在層次上有高低上下之分,但在把握全局方面卻無分內分外之別。例如,私募證券的基金經歷懂得和熟悉全公司的戰略全局,就會對私募基金組織建設和投研的戰略全局把握得更科學、更準確、更有力;私募基金的研究總監懂得和熟悉全公司投研的戰略全局,就會對本部門的工作安排和任務落實得更明確、更有章法。因此,一切證券者,都有必要了解和把握投資戰略思維的本質,增強全局觀念,學會投資戰略思維。 投資戰略思維作為投資藝術領域最高層次的思維,并不排斥其他層次和形式的思維。相反,它應積極地利用其他思維的優長和成果,來提高自己的思維質量。從思維形式上看,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都可以運用到投資戰略思維中來,為提高投資戰略思維的質量服務。 (二)觀念性 投資戰略思維作為一種觀念形態,不是憑空啟動和運轉的,也不是證券者頭腦里固有的,而是投資實踐和實踐需求在證券者頭腦中的反映,它是一種思維裝置。 戰略思維來自投資實踐。離開投資實踐的肥壤沃土,戰略思維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戰略思維又不是以往投資實踐的翻版,不是投資歷史的簡單沿襲。當戰略思維在前輩先賢的頭腦中產生以后,就會將思維成果融于實踐之中、載于書籍之上,從而為后來者的戰略思維提供基礎和出發地。而后來者在投資實踐中的當下現實需求又為戰略思維主體插上縱橫馳騁和自由創造的翅膀。當然,思維主體的能動性離不開實踐的強力制約,思維主體能動性所產生的思維成果無不深深打上實踐的時代烙印。 同時,K線股價是直觀的,企業內在價值是內蘊的。如果想理清與穿透企業內在價值,那就勢必是“邏輯知解”的,就勢必需要借助“概念”這一路徑來達成它交易買賣的目的。投資體系構成應涵蓋“主要假設、核心概念、投資理念、投資流程、投資策略”等部分。關于價值法的概念框架,格雷厄姆《證券分析》(第六版\巴曙松)第一部分已然給出,該書81頁指出了價值法兩個假設,即1價值圍繞價格波動、2均值回歸。核心概念即內在價值、市場價格、安全邊際等?!瓡r代演進,格雷厄姆門下的投資思想也在豐富之中,前輩們用一生心力鑄造的投資概念大廈是穩固的,我們可重新裝修,但沒必要拆掉重建或另起爐灶。 (三)主體性 股票投資之學,它不是呈現關于股票的客觀研究,它是指出成為真正證券者的途徑,它是自我轉化作為以投資變化氣質的整體性過程。主體性原則不僅以「知識」作為把握對象的手段,也更以「行為」作為把握對象的手段,通過知識與行為來完成自我本性的改造與彰顯。而證券者要從全局上籌劃和實施投資,就必然要通過戰略思維,通過戰略思維所產生的思維成果,來實現這一目的。 戰略思維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主要指證券者的具體思維過程。例如,證券者要進行情況判斷,確定戰略目標和戰略方針,制定戰略計劃,實施戰略決策,規劃資金倉位的規模和運用原則;在交易過程情況下,要關照各個交易對象、交易階段的關系,當前任務和后續任務的銜接,等等。在進行上述戰略運籌中,戰略思維的質量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交易執行的正確與否、成功與否。思維的低質量必然導致戰略舉措失誤,喪失戰略主動權,造成投資失利的嚴重后果。主體性原則,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原則,其他特征圍繞于此。 三、投資戰略思維的特征 (一)整體性 證券者買入的是上市公司整體的一部分,需要把握的是上市公司整全意象,而不是某一部分或某一細節。證券投資是由若干要素構成的整體,這就決定證券者要具備宏觀的、綜合的和整體的思維方法,要強調各局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與協調。證券投資上的思維考量,從來都不只局限在市場交易層面,而是延伸到宏觀經濟、監管政策、具體產業等廣泛的領域,戰略思維需要把這些內容納入其中。它要求證券者在研究與交易結合起來,進行連貫思考。 某一部分或某一細節是思維的材料或概念大廈的磚石,為的是拼接或建造“整全意象”這座大廈。雖然重要信息不足是證券者需要接受的的事實,部分重要信息可能不足,部分技術認知可能淺顯,但這不一定會妨礙整棟大廈的構建。糾錯成本的控制,使證券者能容忍信息材料的有限。在這個過程中,證券者把思維聚焦于“整全意象”的基本脈動,營銷部分挖一挖、資本部分挖一挖、組織能力挖一挖、同業競爭格局挖一挖,隨時尋找基本脈動的訊號。隨時問一問自己,“整全意象”到底是怎樣的? (二)確定性 證券投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是超復雜的巨系統,可變因素多,人為假象多,對應性變化多。戰略思維的對象,充滿不確定性和偶然性。投資結論的蓋然性,是我們要承認的事實。所謂蓋然性,即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的性質。無論我們對自己的推測多么自信,總會存在發生未預料事件的風險,使得實際情景偏離預期情景。即使我們能識別出所有的風險和機會,并且為它們賦予一定的概率值,究竟哪一種情景會在未來出現還是不可知的。 但是,證券者不能因為思維難度大而使戰略思維的成果處于模糊狀態。戰略思維要從不確定的情況開始,到得出清晰的具有確定性的結論為止。戰略思維離不開理論的思考和審慎的決斷,但理性的思考要依據不確定的實際,得出確定性的以供決斷的結論。如果喪失確定性的戰略思維,就失去戰略思維的意義,就不可能找到指導投資的正確方式和途徑。戰略思維不能停留在“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的搖擺不定的認識上,它必須在多種可能中認定一種可能作為重心,必須在多種方案中選定一種方案作為行動的出發點。當然,投資是復雜多變的,戰略思維也要保待一定的靈活性,及時認識、調整和解決戰略實踐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 (三)前瞻性 戰略思維的前瞻性,是投資思維的必然要求之一。古今中外一切著名的戰略思維成果,無不體現著這種預見和預置。戰略思維缺乏超前性,其實踐指導價值就會大打折扣;而對未來投資趨勢預言的巨大偏差,給歷史上許多投資家留下了遺憾終生的敗績。 要準確或大致準確地揭示未來發展過程,要求思維主體依據歷史和現實的種種有關因素,以全部的智慧和魄力,描繪出未來投資的藍圖。那種憑想當然進行的占卜式預見和預置,危害極大。只有從實際出發所進行的科學的前瞻性思維,才能為成功的戰略思維開辟道路。 (四)踐履性 實踐是思維的來源和基礎。在戰略思維的運作過程中,無論是信息的誘發,任務的壓力,形勢的迫使,傳統的影響,情感的激蕩,個例的頓悟等,都離不開證券者的日常實踐實踐基礎,離不開實踐提供的經驗材料。但一般來說,思維主體擁有的實踐經驗越多、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思維質量的提高。普遍性的概念不是空泛,是最終要我們去踐履的,去成為他。股票投資之學,它不是呈現關于股票的客觀研究,它是指出成為真正證券者的途徑。更完整的意義上講,證券者不是要去掌握某些知識、搞定某份資料,而是要整體性轉變自己的生命氣質。 投資義理直下,即證券者行為踐履。在這個長期的生命踐履過程中,投資藝術終在貴在創造。創造性是戰略思維的靈魂。在戰略思維過程中,最先進入思維領域的,通常是已有的經驗、既定的方案、成功或失敗的例證。據此進行的思維,可能是最省力的,但得出的結論往往不是最佳的。經驗提供的思維材料,總是有限的,刻板地依照歷史經驗制定的戰略計劃往往以失敗告終。創造性作為對模式化和因循守舊的否定,需要盡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對經驗、傳統與自己超越,從而結出豐碩的思維之果,達至金錢與倫理統一\知識與踐履會通之境地。戰略思維的創造性,是對戰略思維主體永恒的要求。 (五)繼承性 在投資史中形成的投資觀念和思維特征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慣性,觀念和思維的演進與發展也不可能脫離慣性的軌道。譬如巴菲特對格雷厄姆的繼承。隨著時代的發展,投資戰略思維也在發展,但不論如何發展,投資戰略思維總要或多或少地打下傳統的印記。投資戰略思維的繼承性不是惟一的現象,也不是可以輕易消失的現象,繼承和改變正像生物界的遺傳和變異一樣,亙古地存在于歷史的發展之中。我們研究在各個不同歷史階段、各個不同性質、不同市場的投資指導規律,應該著眼其特點和著眼其發展,反對投資思想、投資戰略思維繼承上的機械論。原則來說,投資情況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投資操作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從時間的條件說,投資和投資操作規律都是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有各個歷史階段的特點,因而投資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不能呆板地移用于不同的階段。從投資的性質看,股票投資和非股票投資,各有其不同的特點,因而投資規律也各有其特點,不能呆板地互相移用。從地域的條件看,各個國家各個市場特別是大國家大市場均有其特點,因而投資規律也各有其特點,同樣不能呆板地移用。 四、投資戰略思維模式 戰略思維模式,是思維主體在戰略思維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相對穩定的特征。 (一)客觀與主觀 根據思維的性質,戰略思維可分為客觀性戰略思維模式和主觀性戰略思維模式。在戰略上,投資思維是主觀的,是徹徹底底的唯心主義,它是投資哲學對內在自我的立法,是根據內在自我選擇的普遍性觀念,作出的基本投資路徑選擇。 同時,在戰役上,即具體的交易決斷上,投資思維又是客觀的,它需從從投資實際出發,將經實踐檢驗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與現實行為結合起來,其思想內容是客觀的,是對客觀對象狀況的真實反映。 因此,我們需要強化投資戰略思維的內在篤定、強化投資戰役思維的真實客觀,避免將投資決斷構建在唯心主義的精神沙灘之上?;诖耍瑢ⅰ肝ㄐ摹刮谋净潜匾?。結論是什么?支撐理由是什么?風險是什么?文本化,利于備查也利于糾錯。首次關注股票應有兩萬字以上的分析報告〔含Excel財務估值表〕,事件\財務跟蹤應有點評報告\同時修正那兩萬字報告。其他功課,等等。 (二)封閉與開放 根據思維的開放程度可以將戰略思維分為封閉性戰略思維模式和開放性戰略思維模式。 封閉性戰略思維是倚重經驗,不主動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或與外界信息交流較少。封閉性思維習慣于在急劇變化的情勢下迅速從經驗中找到應對錯施。但這種思維對外來的東西有一種本能的抵制,編重于整理、考據、疏正、解釋前人的學說,至多也是沿著某個面定的指向或向前延伸,或向后回溯,從面束縛思想,窒息創造精神。 開放性戰略思維是指那種能夠及時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善于用適應新情況的充滿活力的新的思維方法去代替陳舊的思維方法的思維模式。在信息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的信息時代,只有廣泛面準確地把握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通過縱橫比較分析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開放性思維打破了“夜郎自大”的狹隘性和“井底之蛙”的封閉性,善于捕捉變化著的信息,善于吸收思維科學的前沿成果,善于借鑒一切成功經驗,將投資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進行思考,通過與外界的信息交換,增強思維的活力,從而作出正確的戰略判斷和決策。 (三)單一與系統 根據思維主體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將戰略思維分為單一型戰略思維模式和系統型戰略思維模式。 單一型戰略思維,是從投資的多要素、多聯系、多變化、多功能、多趨向的系統中,抽出個別要素,沿著一個思維指向、一個思維角度、一個思維可能性,運用一個邏輯規則、一個評判標準去思考問題,從而形成一種思維結果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的突出特點是指向性強,目標明確。對于態勢明確、情勢簡單的投資場景,沿著一個思維指向和思維角度思考問題已經足以制勝。但這種思維通常表現出認識問題的絕對化、簡單化,把鮮活的市場凝固化,得出表面性、片而性和絕對化的結論。 系統型戰略思維,是從投資相互聯系的諸多方面和“中介”出發,沿著多個思維方向、多個思維起點,選擇多條思維線路,全面、歷史地思考問題,即把投資的各個屬性、部分、方面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從而做出科學概括和正確決策的一種思維模式。換句話說,就是把投資、市場均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以整體作為思維起點,通過對組成系統的各方面進行綜合考察,確保系統的整體效益。這種思維對主體素質的要求比較高。在A股立體交易新的歷史條件下,市場各方面相互聯系的特點顯得尤為突出,這就要求戰略思維必須注意其聯系性、系統性、整合性,更多地采取系統型思維。把零碎的認識系統化,實踐的經驗理性化,膚淺的東西深刻化,使認識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確。 五、投資戰略思維的方法 方法是通往目標的橋梁??茖W的戰略決策,往往是在正確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思維方法指導下進行的。戰略思維方法的不同,直接表現著對投資領域客觀情況認識的深度,直接影響著投資決策對投資進程和結局發揮作用的性質和程度。 (一)宏觀運籌的方法 戰略思維的最大特點是全局性和宏觀性,從宏觀上思考和把握問題是戰略思維的首要方法。宏觀運籌的方法,就是指證券者站在時代的前沿,從戰略全局的高度,以長遠的眼光和廣闊的視野考察投資。這種思維方法對證券者有三點要求:首先,對總體情況要了然于胸。要對整個國家經濟格局、產業狀況等宏觀層面、股票池的整體構架原則與核心配置、倉位的管理原則與規則、資金的屬性與期限,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數?!安恢\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證券者如果缺乏宏觀觀念,就很可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小河,不見大海,從而導致決策失誤;其次,要站在戰略全局的高度,對市場、對自己的結構特點有透徹的研究和認識,抓準敵人最要害同時也是最脆弱的戰略關節點,設謀定計;再次,要善于把握大勢及時做出基本判斷。投資和戰略研究是一項虛實結合的宏大系統工程。這一研究既需要具體的量化研究和實驗驗證,也需要宏觀定性分析。宏觀定性分析及時準確,才能抓住重點,定下決心。 (二)歷史演繹的方法 歷史不會重復,但歷史也不能割斷。戰略思維運動規律蘊含在歷史的滄桑變遷之中。歷史演繹的方法,就是從歷史中發現一般規律和方法,并將其推演到新的條件下的思維方法。歷史演繹的方法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注重分析投資大佬的傳世名著,從中找出戰略指導應掌握的思維方法。在整個投資歷史上,投資家群星璀璨,他們視據自己的需要,一方面集成了前人成功的思維經驗,另一方面又補充發展了前人的思維。格雷厄姆考1929年股災之沉痛,創造出具有堅實邏輯基礎的投資體系,乃必讀書。 二是注重對典型投資案例的分析,總結出一般規律,并將這種規律結合現實加以運用。在百年投資史上,交易幾乎無日不有。每一次投資,無論成敗與否,總伴隨著各種各樣的思考。因此,一部投資史同時也是一部戰略思維的歷史。一切帶原則性的投資規律或投資理論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關于過去投資經驗的總結。歷史演繹的方法要求證券者善于“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在對傳統經驗的借鑒上形成新的思想。 三是注重對具體公司歷史的分析。企業是社會的細胞,企業歷史是社會歷史在局部的反映。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企業總是在貢獻經濟效益的同時承擔履行著一定的社會責任。研究企業的歷史,不僅要再現企業本身的發展歷程,而且要發現企業戰略與組織能力生成的關系,探究企業本身與其所生存的社會環境發生的關聯、互動和影響,從而探究企業的價值。 (三)系統集成的方法 我們所處的時代,從技術意義上講,叫信息時代;從科學意義上講,叫系統時代。系統時代的突出特征就是要素集合。當代世界金融領域的競爭,也更多地體現在系統集成上。因應這種變化,戰略思維需要以系統為中心,掌握系統集成的思維方法。系統集成思維方法,是指把系統科學成果引入戰略思維過程,把投資放在系統中加以考察,立足整體,圍繞目標,統籌全局。它要求在思考問題時,運用系統觀點,始終從系統的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目標與結構功能之間、與外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揭示其規律性,尋求戰略實踐的最佳觀念模型。強化整體意識是運用系統思維的關鍵所在。系統集成思維方法一方面要求我們必須把投資決斷放在整個社會和產業范圍內加以考察研究,另一方面要求我們必須從總體上認識投資,決不能片面地、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四)數學推理的方法 馬克思指出,“一門學科,只有成功地運用了數學,才算是達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數學方法的應用往往是一門科學從描述性科學發展成為“精確科學”的杠桿和橋梁,它為戰略思維提供了抽象的邏輯推理工具。 投資現象與世間萬物一樣,本質中都表現為一定的量,沒有量也就沒有質。只有對投資現象的變化過程進行有數的定量分析后,才能對其本質有更深刻的認識。戰略思維中的數學推理方法,就是采取定量分析,用數值作為度量標準,通過對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計算和分析,進行戰略決策的方法。這種方法是保證戰略思維邏輯上的可靠性和必然性的重要條件。歷史上多數偉大的投資家都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格雷厄姆《證券分析》定量分析中數學思維的綻放是其投資科學性的基石。 (五)動態追蹤的方法 孫子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蓖顿Y是市場諸方相互影響、相互對立、相互對立的多種物質因素(資金)和精神因素(輿情)展開在市場上,形成資金的運動。動態追蹤的方法,就是指戰略思維主體在動態中把握投資,在動態中思考對策的方法。 投資的流動性是投資的重要特性。市場情況瞬息萬變,如果不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就難以把握市場的脈搏,就難以實施正確的決斷。證券者掌握信息的量與質、處理能力的大與小、運用的快與準,在一定意義上決定著交易的勝負。投資結論的蓋然性,是我們要承認的事實。蓋然性結論,既表明了結論的時效性,也決定了跟蹤是長期的,它需我們在日常日課強化修正之功,即它決定了踐履無盡,也這就是戰略思維方法的因應性,即依據情況的不斷變化而加以修正或改變原有的判斷和決心。 (六)對策互博的方法 投資是資金力量的對抗,更是智謀的較量。戰略思維是一種對策性思維,戰略思維活動的過程,也是市場諸方雙方戰略思維主體斗智斗謀的過程。(孫子兵法》日:“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豫交?!睉鹇运季S要在與市場諸方的戰略思維互動中求得發展。對策互博的方法,要求思維主體始終將焦點對準市場他方,要根據對市場的偵察推斷市場他方之思維,然后再展開我之思維。虛實分析、強弱對比、奇正運用。如果資金力量大到影響整體盤面的程度,謀略就要系統得使出來了。 (七)超前預測的方法 超前預測的方法,就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超越時空限制,依據對投資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對投資的發展趨勢進行正確的推測或判斷,從而作出科學決策的一種思維方法。這種思維方法,按照歷史—現實—未來的線索,從局部到全局、從現象到本質進行預見,既是對過去、現實的反映和延伸,也是對未來的推斷和創造。 左側布局,僅靠應急思維而缺乏超前預測是注定要失敗的。超越性是超前思維最突出的特點。這種超越主要是對表象現實的超越,指明前進的方向,預見未來。 六、投資戰略思維的一般規律 戰略思維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戰略目的而進行的實用性思維,它追求和強調的是思維質量而不是思維形式。要提高戰略思維的質量,就要認識戰略思維的規律,把握戰略思維過程中那些本質的、必然的和穩定的聯系。規律又有一般規律與特殊規律之分。從一般意義上講,戰略思維的規律至少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哲學基礎 戰略思維的哲學基礎是世界觀和方法論。任何思維活動都受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牽引,并總要留下世界觀、方法論的痕跡。古往今來,在戰略思維活動中,維心主義、樸素唯物主義、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形而上學以及實用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各種世界觀和方法論,都曾有過自己的表現。各種戰略思維模式和思維方法產生的背后,也都有深刻的哲學原因,不同的戰略思維又是投資哲學的不同表現形式。 哲學基本問題如實體問題、數的問題、變化問題、真理問題、倫理問題,等等。這些哲學基本問題不是空泛的。我們自己如何選擇與回答此等基本問題,它關切著我們的認知結構的形成,它關切我們的投資哲學的形成。于此基本問題中,證券投資最基本的問題是什么??此問題的回答是證券職業一切衍生問題的起始,它決定了具體技法的選擇,決定了自我知識結構的塑造路徑?!?/p> 更重要的是,「價值投資」更多只是一種心性層面與思維方式選擇。其理,是頓悟而來,難以苦修琢磨去得到。諸核心的基本問題,它在知識范圍之外,它是認知不出來的,它只能醒悟,它需在自我心性與思維方式上去體認,它需以自我內部改造為訓練路徑。 (1):只參與確信的機會?!瓋榷?,離相,心無掛礙。…改造自我內心,使趨「澄明之境」。 (2):耐心,自律,…,此與道德無關,只是心性。它是圣賢們的共同教誨,只是我們熟知而不明。 (3):事件\趨勢\結構,此思維三層次。著力于事物的存量結構。 (4):對風險的看法,如何應對風險?「安全邊際」,是一種基本行為態度體認。 (5):對未來的看法,如何看到未來?是一種思維方式或思維工具選擇。 (6):如何觀察「復雜系統」?如股票市場、上市公司,也是一種思維方式選擇。 (7):如何看待「群我關系」,也是自我人際態度選擇,從眾〔趨勢〕or自獨?… 以上諸問題也是「戰略投資思維」的主要任務內容,與“五事七計”呼應。需要強調:大道之言常見而難行,鄙夷常理+去追求奇倔新異是不對的。大道之言,應就是那些簡單平常的東西,應不存在什么很關鍵的秘而不言的東西。就看自己聽到了沒,信了沒,做到了沒?劉亮你做到沒? (二)資金組織 資金與組織屬性制約戰略思維的走向。首先,戰略思維作為投資研究與交易的思維活動,始終是在資金關系的規定和制約下進行的。從私募基金的資金關系看,證券投資是私募基金的主要活動,是客戶利益的創造者。這就要求證券者要圍繞客戶利益展開自己的思維實踐活動,并使思維成果更好地為客戶利益服務。 其次,在戰略思維范疇中,職業證券者,多數不是孤立的、無目的的,多數聚合于一定的投資機構,并根據所聚合的投資機構提出的投資需求,展開戰略思維。不同性質的投資機構,有不同的投資利益需求;不同發展階段的投資機構,投資目標也不盡相同。投資機構利益和投資目標,制約著戰略思維的運用。 (三)知識結構 證券者的知識結構對于提高思維質量有重要意義。知識結構通常包括基礎知識、專門知識和輔助知識。思維是對知識的采集與運用。對于思維主體來說,無疑是基礎知識越雄厚越好,專門知識越精通越好,輔助知識越豐富越好。但是,作為思維個體與知識的海洋相比不過是滄海之一粟,傾其平生只能知其一隅。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中所需要的知識應該是人們在戰爭中需要直接處理的事情的知識?!边@就要求戰略思維主體圍繞自己的使命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 與知識的作用緊密相關的是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戰略思維中,運用知識的方法有時比臨時汲取知識更有意義。這種運用知識的方法就是思維方式。戰略思維方式受哲學素養所左右。投資史上,大凡那些屢戰不殆、基金長青的投資大佬,無不具有較高哲學素養,譬如格雷厄姆、譬如芒格。 (四)思維節奏 市場波動的激烈程度與對形勢判斷的準確程度決定戰略思維的運作節奏與思維結論。激烈的市場波動是戰略思維的外在推動力。思維運作節奏是由投資決斷的激烈程度決定的。市場波動越激烈,市場形勢變化越快,提出的問題就越尖銳、越緊急,思維運作的節奏就越快。思維主體只有與快速發展變化的形勢相適應,并在急切的思維運作中找出對策,才能擺脫困境,爭取和把握主動??旃澴嗟乃季S運作,往往在股災期間或形勢突變時表現突出。而當形勢相對緩和時,思維的運作節奏就會相對慢一些。與思維節奏相聯系的,是思維成果的穩定性問題。形勢變化急劇,思維節奏運作快,思維成果的穩定性就差;形勢穩定,思維按部就班,思維成果的穩定性也就比較強。 然而,在思維實踐中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即主觀對形勢判斷上的差異。同一種形勢,有的人可能發現了危機出現的端倪,及時提出了對策;有的人可能只見緩和不見危機,缺乏應變之策。或者是對同一形勢,有的看得過于嚴峻,老是處于盤馬彎弓的緊張狀態;有的認識比較符合實際,采取的對策比較科學。這就是說,對形勢的不同判斷,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維結論,這就要求思維主體力戒片面性。形勢緊張時,頭腦要清醒,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防止跟著感覺走;在形勢緩和時,要保持憂患意識和思維的敏銳性,防止因思維的惰性而導致形勢判斷上出現大的偏差。 (五)踐履無盡 戰略思維成果與戰略力量的結合是實現戰略思維目的的基本形式。戰略思維的過程及其形成的思維成果,屬于觀念形態的東西。要把觀念形態轉變和落實到物質形態,實現戰略思維的目的,必須通過戰略實踐去完成。在戰略思維的運作過程中,無論是信息的誘發,任務的壓力,形勢的迫使,傳統的影響,情感的激蕩,個例的頓悟等,都離不開證券者的日常實踐實踐基礎,離不開實踐提供的經驗材料。但一般來說,思維主體擁有的實踐經驗越多、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利于思維質量的提高。普遍性的概念不是空泛,是最終要我們去踐履的,去成為他。股票投資之學,它不是呈現關于股票的客觀研究,它是指出成為真正證券者的途徑。更完整的意義上講,證券者不是要去掌握某些知識、搞定某份資料,而是要整體性轉變自己的生命氣質。 投資義理直下,即證券者行為踐履。在這個長期的生命踐履過程中,投資藝術終在貴在創造。創造性是戰略思維的靈魂。在戰略思維過程中,最先進入思維領域的,通常是已有的經驗、既定的方案、成功或失敗的例證。據此進行的思維,可能是最省力的,但得出的結論往往不是最佳的。經驗提供的思維材料,總是有限的,刻板地依照歷史經驗制定的戰略計劃往往以失敗告終。創造性作為對模式化和因循守舊的否定,需要盡可能地、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對經驗、傳統與自己超越,從而結出豐碩的思維之果,達至金錢與倫理統一\知識與踐履會通之境地。戰略思維的創造性,是對戰略思維主體永恒的要求。 2017年8月2日劉亮\初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