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難看出,比亞迪在海豹上壓下了很多的籌碼,幾乎將目前能拿得出手的頂級量產電動化技術都放在了它的身上。 與海豚相比,貴了一倍多的海豹不僅僅是尺寸更大(長度達到4米8),技術升級版的e平臺3.0,讓海豹在高顏值外表下,還有著相當豐富且硬核的技術男一面。舉例包括: 比亞迪首個量產應用全新CTB“刀片電池”包的車型,提高整車剛性和安全性; 后驅單電機/前后雙電機布局,最高功率390kW,3.8秒破百; 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三維提升車輛穩定和操控性能; 高電壓平臺,最高150kW直流快充; 流線外觀,風阻系數僅為0.219; 高集成油冷電驅動系統; iTAC智能扭矩分配; 寬溫域熱泵空調; ...... 對一款20萬+的國產電動汽車來說,比亞迪海豹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比亞迪海豹的設計語言應該是一種全新的海洋美學,與王朝的Dragon Face龍顏,以及目前的海豚、驅逐艦05等車型大相徑庭。新車整體采用了一種平靜柔和的曲線走向,狹長的大燈組好像一種海洋生物的雙眼,同時前機蓋左右加入隆起,與兩側車門上的銳利腰線一起,為新車提供了十足的力量感。 尾部依舊貫徹了簡潔風格,較短的溜背式車尾顯得緊致而運動,并通過一些起伏的線條來營造出與眾不同的設計感。尾燈組是比亞迪近期開始顯得十分拿手的部分,海豹點亮后的尾燈組由一道極富質感的細線貫穿左右,兩側部分通過短線的環繞,塑造出了精致而豪華的氣息,并且科技感十足。 較短的前后懸標志著海豹來自正向純電動平臺,數據上可以證明,海豹的長寬高分別為4800/1875/1460mm,軸距為2920mm,軸距可以與近5米的中大型車漢EV看齊。 海豹的內飾延續了海洋網產品的設計語言,中控大屏、液晶儀表等元素保持了比亞迪產品的風格,不過在細節上都經過了全新的設計,給人以煥然一新的感覺。 首先在中控臺上方,新車出風口位置的造型設計非常獨特,就像海浪打起的浪花一樣,另外左右兩側還采用了極為對稱的設計,讓整個內飾在保障美感且有所創新的同時還帶來了穩重的感覺。 其次換擋區域的造型也采用了全新的圓形樣式,雖然造型有變但是整體功能與比亞迪其他電動化產品還是保持相同的,包括空調快捷控制、駕駛模式調節以及音量調節等按鍵都還在。比較出彩的是,新車使用了一種類似透明水晶材質的電子擋桿,檔次感一下就被烘托起來了。 動力部分,比亞迪海豹提供三種動力版本可以選擇。 標準續航后驅版車型搭載一臺后置最高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的永磁同步電機,動力電池容量為61.4kWh,CLT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為550公里; 長續航后驅版車型的電機功率提升至最高功率230kW,最大扭矩360N·m,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9秒。動力電池總容量82.5kWh,CLTC工況續航為700公里; 四驅性能版搭載了前后雙電機,前電機最高功率為160kW,最大扭矩為310N·m,后電機最高功率為230kW,最大扭矩為360N·m,總輸出功率高達390kW,破百時間僅需3.8秒,和蔚來ET7相當。電池總容量同樣為82.5kWh,由于電機功率更高,其CLTC工況續航為650公里。 同時比亞迪海豹還有著50:50的前后車身重量配比,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在操控和車輛極限動態表現上更加優秀。據官方數據,其麋鹿測試通過車速83.5km/h,單移線測試通過車速133km/h,最大橫向穩定加速度1.05g。 比亞迪海豹搭載的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是指將電池上蓋與車身地板進一步合二為一,從原來電池包“三明治”結構,進化成整車的“三明治”結構。動力電池系統既是能量體,也是結構件。這種融合簡化了車身結構和生產工藝,是對傳統車身設計的一次顛覆性變革。 CTB刀片電池包的結構靈感,來源于蜂窩鋁結構。刀片電池本身非常安全,相鄰電芯可以緊密排列在一起。一排排的刀片電芯組成的結構就如蜂窩芯,通過上蓋板和底板組成類蜂窩結構。這讓CTB刀片電池包的結構強度得到突破,能夠順利通過50噸重卡碾壓的極端測試。 不難看出,比亞迪在海豹上壓下了很多的籌碼,幾乎將目前能拿得出手的頂級量產電動化技術都放在了它的身上,因此對于21-28萬元這個預售價格區間來說,雖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便宜,那也還算在情理之中。目前為止,在設計、三電技術上海豹都交出了一份優秀的答卷,唯一的未知數則在于智能駕駛輔助部分,以往這也是比亞迪不算擅長的一環,這次在海豹上,我們期待能看到新的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