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唐詩有種特殊的題材叫“戰爭詩”,例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瀚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盧綸的“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這些詩讀來令人熱血沸騰,然而每場戰爭,都浸透著無數人的鮮血,正如曹松所言“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句詩出自他的《己亥歲》,短短7字,便道出了歷史上最殘酷的現實,令人拍案叫絕。
全詩如下: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曹松字夢徵,是晚唐詩人,一生困苦,詩風類似于賈島孟郊的“苦吟派”。
由于一直生活在社會底層,所以他的詩歌多能反應民生疾苦。
他早年為躲避戰亂,隱居山林,后來也曾做過建州刺史李頻的幕僚。
李頻逝世后,失去依靠的他就開啟了流浪生涯,居無定所,漂泊無依。 一直到了70多歲才中了進士,混了個校書郎(九品官)的職位。
都說孟郊46歲中進士,已經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了,曹松更晚。
我們都知道,唐朝的平均壽命不到30歲,所以曹松70高齡還能中舉,也是十分難得了。
他的這首詩收錄于《全唐詩》,“己亥”是古代的干支紀年法,詩歌以此為名,點明了這首詩寫的就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各地軍閥混戰,烽煙四起。
最初戰爭只是在河北一代,不久便蔓延至中原。
當年韋莊正是因為躲避戰亂,一路漂泊到了江南,“避難徒為闕下人,懷安卻羨江南鬼”。
沒想到后來,又爆發了農民起義,連長江以南也被戰亂波及。
詩人在開頭便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景象: 大江南北、萬里山川都已被戰爭籠罩。
“澤國”就是泛指江南各地,他沒有直接說地說江南戰亂,而是以委婉的方式說這片地域入“戰圖”。 這樣曲折的表達,讓讀者通過一幅圖,聯想兵荒馬亂的場景,如此描寫很有畫面感,引人入勝。 接著詩人便講到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連砍柴割草都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打柴為“樵”,割草為“蘇”。 我們如今看來這樣原始的生活本是十分艱辛,可是因為戰亂,黎民百姓連這種生活都是可望而不可即。
本是尋常甚至是艱苦的生活,詩人卻用“樂”來形容反諷意味十足,耐人尋味。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這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尤其最后一句,婦孺皆知。
我國自秦漢開始,便以“首級數”來計量軍功。
當時的鎮海節度使高駢在鎮壓黃巢的農民起義中受到封賞。 其實,他也沒立下多大功勞,最主要就是“殺人多”,可以說他就是踏著鮮血上位的。
詩人對于他這種靠人命換取高官厚祿的行為是極其不屑的。
而最后一句則通過強烈的對比,“一”與“萬”、“成”與“枯”,典型鮮明,擲地有聲,突出了戰爭的殘酷,具有警示意義正如《唐人絕句精華》: 末句極沉痛,以萬骨換侯封,是何政策!
李頎在《古從軍行》中也提到: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從古至今,無論戰爭受苦的總是黎明百姓。
曹松這首詩以紀實的手法,描寫出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揭露了千百年來的戰爭實質,力透紙背,沉郁頓挫直逼詩圣杜甫。 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幽美的意境,但是卻也十分震撼人心,就像王國維所說的: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寫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
不知你怎么看呢? 文章源于凱紫的詩詞之美。現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回復喔)。
|
|
來自: 積沙成塔0u3svg > 《唐詩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