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知閑閑,小知閒閒。” ——《莊子·齊物論》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弄清楚,到底什么是“閑閑”?什么是“閒閒”? “大知”和“小知”比較好理解。 “大知”就是大智慧,“小知”就是小聰明。 雖然在莊子的觀念里,無論是大智慧,還是小聰明…… 其實都不足道。 ![]() 在我們現在的理解中,一般都把“閑閑”解釋為悠然、從容;把“閒閒”解釋為細究、精明。 于是莊子這句話,意思就變成了: 擁有大智慧的人,總是從容不迫,而那些耍小聰明的人,卻總是工于心計。 這樣理解,好像也沒錯。 可靜下心來想一想,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有那么點裝叉的意思。 實際上,我們中國的漢字,基本上都是象形文字,或者從象形文字而來的。大家看這個“閑”字,《說文解字》中說它是:
意思就是一道門,中間用木頭遮著,就像欄桿一樣。 這就是大智慧的樣子。 看上去又遮又攔,似乎很高深的樣子,實際上就隔著一道木柵欄。只要你看,就端端正正地擺在那兒,一目就能了然。根本就沒那么多彎彎繞。 而“小知”呢?則是“閒閒”。 大家看這個“閒”字,一個“門”中間是一個月亮的“月”字。意思就是月光從門外照進來,看起來確實挺美。 可這管什么用?什么也照不清楚。 這就是耍小聰明。 雖然看起來很美,實際上一點兒用也沒有。 ![]() 仔細想一想,這世間的事,還真就像莊子說的那樣。往往越是花里胡哨,看起來特別誘人,聽起來熱血沸騰的,實際上都是“小知閒閒”。 就像曾幾何時,所謂的成功學。 平心而論,有幾個人成功,是因為聽了這個?可是在聽的時候,確實會讓人血氣上涌、熱血沸騰,感覺成功對于自己來說,猶如探囊取物一般,簡直比當初溫酒斬華雄的關羽還要牛叉,就差拎著根棍子去撬地球了。 然而這又有什么用? 除了極短的時間,因為熱血沸騰,加快了血液流動。 其他的,什么用都沒有。 按照他們這個邏輯,成功就是擁有越多的財富。結果教來教去,聽的人沒見有幾個成功的,教的人倒是肥得流油。 由此可見,小知為什么會“閒閒”? 那些擅長耍小聰明的人,他們的那些花招呀、手段呀,為什么看起來總那么誘人,聽起來總那么美好? 就因為這些誘人和美好背后,藏著的往往是自私和貪婪。 ![]()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實際上都是這樣: 往往越是丑陋的,越需要美好來裝飾。真正的美好,是不需要裝飾的,因為就如同青天白日一樣,就高高地掛在那兒。 每個人都看得見,每個人都知道。 每個人都習以為常。 可也正是因為習以為常,慢慢地,就變成熟視無睹了。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父母最常說的那句話:
當時并不覺得什么,反而因為聽多了,心里還有點不耐煩。等到長大后上了社會,才發現父母這句話,才真的是“大知閑閑”,沒有比這更有智慧的。 然而很可惜,來不及了。 于是,只好轉過頭來,對自己的兒女說:
要不說,尋常人的悲劇,真是何其相似!
|
|
來自: 新用戶3536Meiv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