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的聲名鵲起,便有梅貽琦很大的功勞。 梅貽琦一生清華,一世清正。 1931年,梅貽琦在清華大學就職演說中喊出了永世傳誦的至理名言:“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一生皆服務于清華,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穩穩當當做了17年校長。 他任職校長為何如此長久?歸結起來梅校長打了兩張王牌。一是清正,二是公正。 他上任伊始,首先做出決定:宣布放棄校長在生活方面的所有特權。家里的傭工,自己付工資;電話費自掏腰包;校長每年有兩噸煤供應,也被他取消了;其他日用物品的[包括手紙]公費,一概免除了。梅校長自己會開車,學校配有專車,他為了節儉,經常以步帶車,走很遠的路。后來干脆將校長的專車當作公用了。特別是抗戰時期,學校搬到了長沙以后到昆明,那里生活條件及其艱苦,吃飯就是白飯拌辣椒。 教授太太們想要改善生活,便外出打小工或做一些小工藝賣掉以貼補家用。梅校長的太太韓詠華要為人做傭工,被人認出來,人家不敢雇傭。為了貼補家用,教授們只好變賣家中的衣物等。后來幾個太太合伙坐下來編織圍巾、帽子變賣。 后來發明做小食品,取名“定勝糕”,取抗戰一定勝利之意。 梅校長行得正,坐得端。 清華大學校長地位高,權力大。經常有軍政要員、親朋好友想要為自己的子女入學而走走后門。為此,梅校長給有關工作人員定出規矩,凡此類信件一律不上呈、不答復,擱置了事。他自己以身作則,做出規矩。 ![]() 西南聯大辦了一個附中,由于教學質量高,昆明市民都想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這所學校去讀書。云南省主席龍云的女兒龍國璧也要進該校,但未被錄取。梅校長不看學生父親的官職如何,只看學生的分數。這個原則使龍主席也無奈。 1946年有三個女孩考清華落榜,落榜的女孩分別是清華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女兒梁再冰,文學院院長馮友蘭的女兒馮鐘璞,校長梅貽琦的女兒梅祖芬。看來梅校長真的“迂腐”了?名人子女包括他自己女兒,就差那么幾分,一概未被錄取。有沒有搞錯?殊不知這倒讓人看到了那個年代中國教育的公平,見證了梅校長辦校的嚴正。 梅校長所謂的“迂腐”,是一種對規則敬畏的自覺遵守;是社會公平正義最鮮明的表達;是公開正義的人格代表;是一身清正的閃光點 。 作為一校之長,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章制度約束,還成什么大學?大學就是育人、培養人材的教育陣地,這個地方一定要純潔,決不能弄虛作假。 “公生明,嚴生威”,有這樣的好校長,難怪西南聯大能在戰火中鑄就了包括李政道、楊振寧、鄧稼先、朱光亞等一大批蜚聲中外的著名科學家。 梅校長一家與教育有緣,他弟弟梅貽寶,也是教育家,曾經任過燕京大學校長。梅校長的兒子梅祖彥,在抗戰時曾任美軍翻譯,成績卓越,為此得到美國總統頒發的自由勛章。梅祖彥也曾任過清華大學校長。蘇東坡一門三詞客, 文風騷動; 梅貽琦一門三校長, 流芳千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