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姓的古老,是世所共認的。根據歷來學者的考證,他們的起源,可以遠遠地追溯到3700年以前的殷商時代,正如《左傳》上所說的:“殷民六族,一為蕭氏”以及《姓氏考略》上所指的“蕭氏,殷舊姓也,望出蘭陵、廣陵”. 這些記載,證諸其后蕭氏后裔的活動情形,便知絕對不假,因為,在周武王得天下之后,蕭姓的古人便屢見于史書,向來是一個為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時,他們幾乎全是當時的蕭國人。當時的蕭國,指的是現在江蘇省北方的蕭縣之地,而《姓氏考略》上指出蕭氏是“望出蘭陵、廣陵”兩地,蘭陵是現在的山東省嶧縣(另有一處南蘭陵,則為今之江蘇武進),廣陵是現在的江蘇省江都縣,若從地點上來說,蕭氏的源遠流長,也十分明顯。 關于蕭姓的來源,還有一種比較具體的考證,分見于《姓纂》和《通志》以及《風俗通》等書。《姓纂》指出:“宋微子之后,支孫封于蕭,蕭叔大心子孫有功,因邑命氏焉,代居豐沛,至不疑為楚春申君客”;《通志氏族略》則更詳盡地指出:“蕭氏,古之蕭國也,其地即徐州蕭縣,后為宋所并,微子之孫大心平南官長萬有功,封于蕭,以為附庸,宣十二年楚滅之,子孫因以為氏”;《風俗通》的記述也差不多:“宋樂叔以討南官長萬有功,受封于蕭,列附庸之國。漢相國蕭何即其后”. 從這三段記載看來,蕭氏是出自周代宋國的公族,而當時的宋國,大家都知道,是由殷商的后裔微子所建以奉湯祀的,而蕭國卻由微子之孫大心所建。如此一來,蕭氏源流可以直溯到上古圣君商湯,其理甚明! 大名鼎鼎的蕭何被漢高祖推崇為“興漢三杰”之首。關于這位歷史名相的事跡,相信大家必然都已熟悉萬分;他結識劉邦于寒微之時,跟從起兵,劉邦為漢王,就以蕭何為相。后來,楚漢相爭,蕭何留守關中,補兵饋餉,使得在外奔波拚命的漢軍可以不慮匱乏。同時,劉邦好幾次在山東大吃敗仗,虧得有蕭何穩守住關中,使得漢軍不但無后顧之憂,而且有了萬全的退路。蕭何,真是使每一個姓蕭的人引以為榮的偉大先人! 漢代以后的南北朝分立時期,蕭氏更加的飛黃騰達,蕭道成和蕭衍曾先后建立了南朝的南齊和南梁王朝,同樣的貴為九五之尊。 蕭衍的子孫十分出色,人們所熟悉的《昭明文選》,就是他的長子蕭統所編撰。 昭明太子的確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杰出人物,據傳,他5歲通五經,讀書過目成誦,被冊立為皇太子后,更以能治繁劇見稱。梁武帝曾令他省萬機,百司奏事,填塞于前,而他皆能辨析是非,可否立決,同時性情仁恕,平斷法獄,多所全宥,故他死時百姓都為之號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