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包羅萬千,其中的一個分支,便是俗話。俗話,簡而言之,便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的話語,流傳至今的很多俗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傳的,這些俗話,也往往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既接地氣,同時又有很強的實用性,也正是因為俗話取材廣泛,因此,涉及的領域也廣泛,幾乎是衣食住行,無所不包,無所不攬。 衣食住行,住房占據了重要的一環,房子不僅僅是人們遮風擋雨的庇護所,同時也是家,是人們心靈的港灣,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有限,建造房子耗時耗力,有時候需要家中大多數人一起努力,房子建成之后,有的會好幾代人都居住,而房子一旦建成之后,便很難改變格局,因此,對于房子的建造過程,也不得不講究,進而也衍生出許多有關房屋選址、建造和布局的諸多俗話。 今天,要講的是諸多關于陽宅風水的俗話——“門樓靠左別靠右,堂屋靠前不靠后”,這句俗話是什么意思? 第一、門樓靠左別靠右這里所說的“門樓”,并不是指樓梯,而是指在房屋的一角,凸起的類似閣樓、亭臺的建筑,在古代,很多大戶人家,都會建有閣樓。這句俗話“門樓靠左別靠右”,指的是門樓要建立在房屋的左邊,別建立在房屋的右邊。 俗話的前半句,與另一句俗話“寧可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是如出一轍的,古人通過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來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如果門樓在左,便是青龍格局,如果門樓在右,則是白虎格局。 在古代的陽宅風水中,認為青龍代表著生氣、生機,有龍騰之意,而白虎原本指代兵符、兵事,是帶有煞氣。從環境的角度講,太陽東升西落,門樓在左,則采光好,迎接的是朝陽,會讓人覺得心情舒暢,如果門樓在右,則是迎接夕陽,會給人一種日落西山的悲涼感。 第二、堂屋靠前不靠后所謂的堂屋,自然指的是客廳,客廳在一座房屋建筑中,非常重要,它既是招待賓客之所在,也是家人日常活動較為頻繁的地方,古人對于生活區域的劃分非常嚴苛,客廳與廂房(休息的地方),是完全分隔開來的。 堂屋建在房屋的前面,不僅僅讓家人、賓客進出更加方便,同時也不會影響到休息,試想一下,如果堂屋靠后,那么就導致廂房靠前,人們前往堂屋,則必然得經過廂房,自然就影響到休息。 古代的四合院,是古代風水建筑的典范,采用的也正是“堂屋靠前不靠后”的格局,四合院有兩道門,進入大門之后,率先來到的是庭院和客廳,再由一道“垂花門”作為分界線,踏入垂花門,便到達廂房之所在。 總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