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一切歸零, 人生才能煥發(fā)不一樣的可能。 作者:洞見·Leyla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百年光陰里,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是“中國最后一位先生”,是無數(shù)青年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作家黎戈說,楊絳身上有一種“啞光卻不暗啞,低調(diào)卻不哽咽,醇香卻不刺鼻的品質(zhì)。它像北極光:明亮、堅韌、耐寒,在人格的高緯度閃閃發(fā)光。” 戰(zhàn)火硝煙,她遭受過;平安順遂,她體會過。 天人相隔,她經(jīng)歷過;幸福美滿,她品味過。 面對人生的起落無常,楊絳說:“我是一個零。” 簡簡單單一句話,道盡了她內(nèi)心的從容與智慧。 人生下半場,最通透的活法,是學會歸零。 1 情緒歸零 人到中年,十有九難。 生活的雞毛蒜皮,工作的重重壓力,人情的煩擾無奈,無不讓我們筋疲力盡。 但很多時候困擾我們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遇事時的情緒和心境。 楊絳和錢鐘書年輕的時候,忙于創(chuàng)作,便找來保姆阿菊,幫忙分擔家務。 阿菊性格大大咧咧,做起事來也毛手毛腳,時常犯錯。 有天傍晚吃飯的時候,阿菊因為不小心打翻了油瓶,造成不小的火災,灶臺上的火苗,快要竄到房頂。 楊絳聞聲趕到廚房,眼疾手快拿起洋瓷罐往火源處一蓋,才熄滅了火勢。 原本楊絳是有點生氣的,可情緒平定,又覺得:火已經(jīng)滅了,不如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之后,她借著這個機會,和阿菊促膝長談了一次,幫阿菊改掉了粗心的毛病,這才皆大歡喜。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楊絳沒能克制住情緒,一味責怪阿菊,又會是怎樣的結(jié)果呢? 不光燒糊的飯菜回不來,還會讓彼此之間心生隔閡,得不償失。 《莊子》中說:
意思是,人的心情不能像流水那樣多變,而要像止水一般平和。 經(jīng)歷得越多,越能明白,人生從來都不是一路綠燈的,磕磕絆絆是常態(tài)。 大事小事都情緒化處理,是對生命最大的消耗。 學會讓情緒放空,幫心靈減重,縱使生活有再多煩擾和波瀾,內(nèi)心也有從容不迫的定力。 情緒平穩(wěn)了,生活也就順了。 ![]() 2 欲望歸零 知乎上有個提問:
高贊回答說:
生活原不苦,苦的是欲望太多;心靈本不累,累的是攫取太甚。 真正的聰明人,都懂得知足常樂,讓生活回歸本真。 楊絳在清華大學的時候,學校每天都召開會議。 會議結(jié)束后,大家會評定每個人的薪資,薪資多少就會兌換多少斤小米。 過程是,先由自己報數(shù),再由眾人決議。 每每到了楊絳,她都是往少了報。 最終評定結(jié)果下來,楊絳的薪資只有650斤小米。 在當年,這是一個很小的數(shù)字,楊絳卻也已經(jīng)滿足。 對她來說,只要能勉強果腹,就已經(jīng)是莫大的幸福了。 和錢鐘書在牛津留學期間,楊絳的生活更是簡樸。 吃的,由房東提供,粗茶淡飯,她從不挑剔。 穿的,常常只有兩套衣服,然而無論何時,她總是干凈爽利。 空閑時,楊絳會拿起筆墨練習書法,沒有紙,就在房東送的代餐巾上寫。 外在繁華與享樂,與她而言,都是過眼云煙。 楊絳先生曾說:“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曾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越好。 閱歷多了,才慢慢明白,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物質(zhì)的多寡,而是內(nèi)心的富足。 學會把心清空,讓欲望歸零。 把多余的空間騰出來,生活才能盛滿幸福。 ![]() 3 成就歸零 1942年,楊絳創(chuàng)作了話劇《稱心如意》,一經(jīng)上演,就一炮而紅。 那時候,來訪者絡繹不絕,可她總是能避開喧囂,絲毫不為外界動搖。 比起浮名虛利帶來的快樂,她更喜歡潛心治學,投身寧靜的書海之中。 有人說,楊絳的作品暢銷,她說:“那只是太陽曬在狗尾巴尖上的短暫間。” 有人說,得到她的一本書總要珍藏起來,她說:“我的書過了幾時,就只配在二折便宜書肆出售,或論斤賣。” 有人請她“出山”,召開作品研討會。 她說:“我把稿子交出去了,剩下怎么賣書的事情,就不是我該管的了。而且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所有的佳譽,任何的贊美,在楊絳這里,都是一個“零”。 回望人生前半場,誰人都有過春風得意的時刻,如果背負過去的輝煌趕路,只會讓腳步變得沉重。 要知道,昨日之成功,只能代表昨日的自己很優(yōu)秀。 如果因為昨日之成功,就驕傲自滿,那么換來的,必然是明日之平庸。 《極簡力》中有言:
腳踏實地往前走,持續(xù)不斷更新舊我,才能慢慢夯實自己的生命厚度,看到人生不一樣的風景。 ![]() 4 心態(tài)歸零 雨有急有緩,路有平有坎,事有逆有順。 我們不知生命中何時泥沙俱下,何時順風順水,唯一可以掌控的便是自己的心態(tài)。 特殊時期,楊絳被安上“右派”的罪名。 沒有工資,存款凍結(jié),每個月只有零星的生活費; 每天上班,她身上要掛一個牌子,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身份和“犯下的罪行”; 那時候,她睡在四根木樁架成的竹榻上,吃的是玉米渣、煮白薯和窩窩頭; 除此之外,每天還要進行艱苦的勞作。 可日子再苦、再難熬,楊絳也不曾抱怨過一句。 被下放之后,楊絳被安排和大伙一起建造廁所。 他們用五根木棍,做成一扇門,又用秫秸圍成墻,做成一個簡易的“五谷雜糧輪回之地”。 楊絳覺得不夠完美,又和同伴一起,把秫秸剝?nèi)テぃ瑒兂龉饬锪锏男荆寐槔K編織成一個漂亮的門簾。 看著這個門簾,楊絳得意了許久:“掛在廁所門口,覺得這廁所也不同尋常。” 后來,楊絳又被安排去挖井。 污泥地里,痰涕屎尿什么都有,她卻沒有嫌棄和埋怨。 井打好的那天,楊絳還特意打來一瓶燒酒,買了一斤泥塊似的“水果糖”,為大家辦慶功宴。 生活雖然清苦,但楊絳卻能夠苦中作樂,從中品味歡喜。 回憶起那段歲月,楊絳曾說:
人生總免會遇到逆境,但是逆境不是生活的全部。 風會吹,也會散;雨會下,也會停。 歲月的慈悲之處就在于,不管經(jīng)歷了什么,只要我們能夠驅(qū)除內(nèi)心的陰霾,日子終會在陽光下開出花來。 做一個時時歸零的人,把每件好事都當做恩賜,每件壞事都當做歷練,相信一切美好都會如約而至。 ▽ 縱觀楊絳的一生,是不斷歸零、又不斷重啟的一生。 無論命運如何錘擊,她總是能以淡然的姿態(tài),妥善處理一切突如其來的磨難。 生活起伏,歲月跌宕。 學會將昨日放下,才能啟動新的明天;試著將一切歸零,人生才能煥發(fā)不一樣的可能。 點個贊吧 ,愿你能撣去過往的塵埃,用一顆全新、澄澈的心經(jīng)營生活,將日子過得美好而豐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