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了正確的、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學習知識才會得心應手,甚至事半功倍。正確的思維方式,比盲目的努力更重要! 所以,在提升知識儲備之前,先試著審視、改變自己的認知與思維方式吧,這樣做以后,也許你會發現學習這件事變得更簡單了~ 哈佛大學曾經調查研究過全球300多位成功人士,包括比爾·蓋茨、喬布斯、沃爾瑪創始人、可口可樂創始人等,最后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成功人士的成功首先始于自我認知的改變,認知是最高維度的競爭力。而“過不好這一生”的普通人跟“登上人生巔峰”的成功者之間,唯一本質的區別,就是認知與思維方式的差距。 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嗎?物理空間上我們的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精神層面上就不一定了。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由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它決定了我們對基礎材料的加工方式,指導我們的行為判斷。 這個算法,簡單說來就是認知。認知就像一副眼鏡,我們透過它來觀察世界作出反應。一旦眼鏡蒙塵,我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反應就會出現偏差,很遺憾的是,人類的大腦有天生的弱點,很容易產生思維障礙和認知偏見,讓我們做出錯誤的判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實現認知升級,才是打造非凡競爭力、讓人生開掛的第一步。 清醒認識自己、如何有效學習、建立恰當金錢觀,高效利用時間、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如何看待成功。 要在當今的復雜時代做個明白人,必須要在認知上下狠功夫,突破思維定勢和認知障礙。 如何改變思維方式: 人類的思考過程,看似無法捉摸,深入剖析,其實就這2步:連接-背景知識梳理-背景知識你說不對啊,還有想象力啊,我們可以想想并不存在的東西。真的是完全不存在嗎?我們所有的想象,都是基于已有知識的重新排列組合,或者某個特性的放大或縮小,比如:獅身人面像,就是將人頭和獅身重新組合在一起;蜘蛛人,就是把蜘蛛的特性和人組合在一起,并放大了能力…組合的要素,放大的基礎,都是我們已有的認知。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排列組合就是創新!我們并不能想像一個完全脫離于自有認知的東西,就像200年前的康熙帝,不可能在200年前想象出iphone這么個玩意兒。因此,當你擁有不同知識背景的時候,你的思考過程和結果,也會截然不同。當別人還在思考問題中的名詞是什么含義時,你已經開始給建議了;當別人還在零碎的給建議時,你已經可以把完整方案拋出…所以,思考的過程,有點像玩樂高積木 ,決定你思考質量的,一個是你擁有的積木數量和種類,一個是你拼接的技巧和創意。至于像分解思維、轉化思維、邏輯思維、結構化思維、系統性思維 ;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各種思考框架,比如SWOT/5W2H/麥肯錫7S/商業模式畫布;各種思考工具,比如思維導圖/二維四象限等等...都是等你有了足夠的相關背景知識后,幫助你提升梳理這些知識的方法,讓你的思維更全面,方案更有效。知識是思考的磚瓦,思考方式是砌墻的方式。 你的知識就像是蓋樓房時里面層層壘砌的磚,而你的思維就像是那個樓房的整個框架。所以,只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你還必須學習思考的方法以及各種各樣的思維模型。 查理·芒格說:“思維模型會給你提供一種視角或思維框架,從而決定你觀察事物和看待世界的視角。頂級的思維模型能提高你成功的可能性,并幫你避免失敗。” 的確,思維模型是一種很好的、能幫我們解釋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預測問題的東西。 重新認識金錢 并不是金錢奴役了我們,它僅僅是一個人性的放大器。吳曉波 說:金錢讓深刻的人更深刻,淺薄的人更淺薄。人并非天生道德水準低下,而是他們受到的誘惑越多,保持道德操守的難度相對就越大。 省錢的初始動機不是美德,而是因為窮。無節制的省錢是錯誤的金錢觀,無節制的花錢也是一樣。 開源永遠大于節流。節流有上限,它受制于你的總體收入水平,而開源沒有。但開源和節流沖突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站在開源這一邊都不會有錯。 我們之所以可以掙到錢,是因為可以讓別人賺到比原來更多的錢。為他人提供稀缺價值,讓別人掙到錢,我們才能掙錢。學會用風險盈利,控制風險,增大贏面。 那么,什么樣的思維方式是正確的思維方式呢? 簡單概括就是:假設、驗證、導出結論。 例如,我們知道 uber、滴滴打車很方便,周圍的同事、朋友現在打車都選用 uber、滴滴。那么,專車對出租車沖擊有多大呢? 這時可以作出一個假設:出租車已經被 uber,滴滴取代。 但這只是一個假設,還不是結論。我們需要對這個假設進行驗證:出租車真的被取代了嗎? 來到大街上,看到街上還有出租車,證明假設是錯誤的。所以,并不能得出「出租車被取代」的結論。 再繼續假設:出租車市場份額被擠壓。 這也只是一個假設,還不是結論。我們到相關部門查詢,發現出租車公司3月營收同比下降50%,這一數據支持了我們的假設。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出租車市場份額被擠壓」的結論。 通過不斷的假設、驗證,我們就離真像越來越近。醫學上,為了驗證一種藥物的有效性,通常采用「大樣本隨機雙盲測試」的辦法,實際上也是這種思維方式。 最后總結一下,知識和思維方式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知識主要解決的是「過去的問題」,思維方式則是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 知識可以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效率,因為知識是現成的解決方案。思維方式一種費時費力的解決問題的方式,但它能應對更多的新問題。 重新認識時間 時間可以賺,時間是變量。這不僅是物理學上的概念,從人生哲學上看也是如此。我們將注意力用在哪里,就等同于時間在哪里,并決定了你是誰。 時間就是生命,并不是修辭,而是事實。經常操別人的閑心是一種病,叫做“注意力失償”,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花時間還是花錢?重要的是,不要盲目模仿他人成功后的行為模式,而是要先拿時間換錢,將自己的閑置時間盡量用來“換錢”,提升時間的利用率。 提升時間效率的方法:列出條目任務;尋找高效時段;遠離噪聲干擾;合理利用碎片時間;減少后臺運行;降低切換頻率;明確任務目的;擠擠,再擠擠。 重新認識關系 行善或關心他人,本質上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快樂。不恰當、不顧他人意愿的行善,就是作惡。 父母和“對子女好”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系,我們對凝結在其他東西上面屬于自己的那部分產生了情感,親子天性即是如此。刻意升華情感或自我感動是不正確的,一味地對孩子好才是真正的自私。 我們往往把婚姻看得很神圣,因為那些海誓山盟終于要兌現成彼此的責任和義務,似乎人性得到了升華,但將一件事進行主觀的情感拔高就容易偏離事情的本來面目。 正確的社交方式是極少量的長期社交加大量的短期社交的組合。找準自己的社交定位,話說得再漂亮也改變不了等價交換的內核。 重新認識人生 人生沒有起跑線,也沒有假想的跑道。我們人生的全部,是在過程中將客觀事物反映在腦子里的那些思想、記憶和情感。這些是我們活著的全部。 少走彎路不一定是好事,避坑本身可能就是就坑。一個人只有真真正正地踩進坑里,才會知道坑有多深,對坑的理解也就越多一些。 幸福不是自欺欺人,幸福的唯一來源是比較:和他人比較,和自己比較。如果你想獲得幸福,只需要擺正自己對幸福的認識即可。這是大腦可以調整的。 格局的不同,造成了我們在本質上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懂得辨認格局的層次,學會擴展時空,升級你對事物的認知,你的格局就提升了,眼中的世界也隨之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