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賓團座,各色菜品紛紛上桌。 老祖宗剛說聲“請”,一老嫗立刻站起身高聲說:“老劉,老劉,食量大似牛,吃一個老母豬不抬頭。” ![]() 劉姥姥劇照 眾人不由都是一愣,偌大的屋子里頓時鴉雀無聲。緊接著,放肆的笑聲從每個人的嘴里涌出。 有人笑岔了氣,伏在桌子上直叫“哎呦”;有人把剛進嘴的茶水都噴出來;有人笑得只顧抹眼淚,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有人更是直接把一碗飯都扣在別人身上…… 最辛苦的莫過于席間伺候的丫鬟、婆子們:個個“彎腰曲背”,全身亂顫,卻不敢發出聲音,還得麻溜地打掃戰場;實在撐不住的只好溜出屋子去發泄一通。 面對這一切,始作俑者卻一本正經、鼓著腮幫子站在那兒…… 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這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的名場面。 鳳姐和賈母的大丫鬟鴛鴦聯手,故意讓劉姥姥出丑,只為討賈母歡心。 誰能想到,就是這個被戲稱為“母蝗蟲”的鄉下老婦人,最終卻逆風翻盤,成為王夫人、鳳姐、鴛鴦等人爭相禮遇的對象。 土里土氣的劉姥姥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這還得從一杯喝剩下的茶說起。 ![]() 劉姥姥劇照 說起這劉姥姥,也是一個苦命人。 她年紀輕輕便守寡,靠著兩畝薄田和女兒劉氏相依為命。 后來,女兒許嫁給王狗兒為妻,幾年間又接連生下一兒一女。 按理說,再無其他子女的劉姥姥就會這樣,孤孤單單地守著兩畝薄田直到終老。誰承想,女婿居然主動把她接到自己家里奉養。 王狗兒這樣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他一天到晚要起早貪黑在田間勞作,家里繁重的家務就自然而然全部落在妻子劉氏的身上。這樣一來,年幼的一雙兒女便無人照看。 岳母只有劉氏一個女兒,自然凡事都會為自己女兒考慮,所以,接她回來,家里就等于多了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幫手。 況且,岳母自帶養老錢,接她回來又能博得一個忠厚、孝順的美名。所以,王狗兒在這件事情上并沒有過多糾結。 ![]() 劉姥姥劇照 事實也的確如此。 再無其他指望的劉姥姥果然把所有心思都鋪在女婿家,除了精心照料兩個孩子之外,還能幫襯女兒料理家務。 只不過,窮苦人家的日子總是一地雞毛。 王家本來也是富貴人家。 王狗兒的爺爺曾經做過一任小小的京官,頗認識幾個達官貴人,憑借著這些人脈積攢下一筆不小的財富。所以,王家的生活一度十分富足。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宴席現場 可這樣的富足生活,并沒能培養出好的繼承人。 老爺子離世以后,家業就傳到父親王成手里。 全無一技之長的王成會花不會賺,根本沒有能力守住偌大的家業。因沒有進項,一家人只得坐吃山空。家道便因此漸漸敗落。 久而久之,王家連京城里的生活都再難維持。無可奈何之下,他們只得舉家遷回老家務農。 ![]() 劉姥姥劇照 老家中的田產還是王狗兒爺爺在世的時候購置的。 王家雖然已經破敗,但只要好好經營,守著這些田產也還是能夠過上土財主的生活。 可從王成到王狗兒都不是吃苦耐勞、善于經營的人。早年生長于京城繁華地的經歷使得父子二人通身上下都是好逸惡勞,怨天尤人的公子哥兒習氣,即使有田產傍身,日子仍舊是越過越窮。 王成活著的時候還好些,畢竟手里還有些黃白之物;再不濟,把家里的田產變賣出一些也能勉強度日。 ![]() 劉姥姥吃雞腿劇照 等到王狗兒這一輩,家道才是真的艱難。 王狗兒再混賬也知道:所剩無幾的田產就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日子再怎么過不下去,也絕對不能出賣。可光靠他起早貪黑地在土里刨食,所得已經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走投無路之下,農閑的時候,王狗兒也學著別人的樣子做些小買賣貼補家用。 小本生意利潤微薄,卻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低伏小更是家常便飯。曾經養尊處優的王狗兒哪里吃過這個苦?于是乎,生意的種類走馬燈似的換過不少,卻沒有一樁能夠堅持做下來。 再加上,他心里沒成算,手里一旦有幾個錢,立刻就會隨心所欲地揮霍掉。幾年下來,家里還是一窮二白,沒有一點的積蓄。 ![]() 這一年秋末,眼看冬天就要到來,一家人過冬都需要添置棉衣,取暖用的煤炭也需要提前儲備。可這些開銷卻沒有絲毫著落。劉氏跟王狗兒提了兩次,就招來丈夫的一頓搶白。 身為一家之主的王狗兒心里如何不急?可他除了借酒澆愁、拿妻子孩子撒氣之外,再無其他本事。 瞧著女兒、外孫受氣,劉姥姥自然心疼不已。 況且,這幾年她眼瞅著女婿在養家糊口的道路上一路摸爬滾打走過來,心里早就很有些不滿。 ![]() 劉姥姥劇照 于是,劉姥姥便建議女婿須拿出男子漢的擔當:“如今咱們雖離城住著,終是天子腳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 這話正戳中王狗兒的痛處,他自然不愛聽:“有法兒還等到這會子呢。我又沒有收稅的親戚,作官的朋友,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們未必來理我們呢!” 此話一出,倒是提醒了劉姥姥。 細細算起來,他們王家還真有一門富貴親戚——金陵王家。 ![]() 王夫人與鳳姐劇照 這金陵王家,正是王夫人、鳳姐的娘家。“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那也是皇家親封的簪纓大族。 既然有如此豪橫的親戚,為什么王家早不投奔? 原因很簡單,王狗兒這“親戚”實在不正統。 其實,兩家人雖然都姓王,卻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只不過,王狗兒的爺爺與王夫人的父親曾在一處為官,爺爺的刻意結交使得兩人的關系很是親近,于是就連了宗。王家沒有敗落之前,兩家也算是通家之好。劉姥姥和劉氏還曾經見過王夫人一面。 后來,王家遷回老家,兩家人才漸漸斷了聯系。 王狗兒自然也知道此事。可自家這樣窘迫的境況,就算是親叔侄也會嫌棄,更何況其他。 劉姥姥卻不以為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 于是乎,就有了謀事者劉姥姥一進榮國府的故事。 ![]() 劉姥姥問路 作為王夫人娘家八竿子打不著的窮親戚,再頂著個打秋風的名頭,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注定不會得到賈府中人的好眼色。 幸好,劉姥姥請托的人——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夠給力。 早年,周瑞買地曾欠下王成、王狗兒父子大人請。這就使得周瑞家不能不管劉姥姥這檔子事。再加上,周瑞家又實在想在劉姥姥面前顯擺一下自己的地位和能力,所以她竟一改往日的偷奸耍滑、全心全意地幫襯起劉姥姥來。 在周瑞家的助攻下,劉姥姥雖然沒能如愿見到王夫人,卻意外拜見了管家理事的鳳姐。 本著維護自家面子的心態,鳳姐拿出二十兩銀子并一吊錢,輕輕松松就使得劉姥姥千恩萬謝地告辭走人。 ![]()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 誰又能想到,這打秋風的窮親戚來年再來到榮國府的時候竟入了榮國府老祖宗——賈母的眼。 一進榮國府,劉姥姥雖然看盡人情冷暖,卻也堅定了結交榮國府的信念。所以,第二年,她又帶著外孫板兒踏進榮國府的大門。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劉姥姥是送禮來的。 她一見著平兒就強調:“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吃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幾句話一說,既表明來意,又極力擺出討好的姿態。 老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開口不罵送禮人!” 劉姥姥這話一出,平兒自然不好再說什么,只得一面與劉姥姥周旋、一面打發人給鳳姐送信。 ![]()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給小廝分果子 此時天色已晚,王夫人再不待見劉姥姥,也不可能把剛送完禮的人就此打發回去。于是,她琢磨著留劉姥姥在府內住一晚。 就是這樣一個小舉動引起賈母的注意。 榮國府的老祖宗什么沒有見過?所以,相對于新鮮的瓜果蔬菜,賈母更感興趣的是那個與自己年齡相仿的老人家。 于是,她立刻發下話來:“我正想找個積古的老人家說說話。去把她請來,我見見。” ![]() 賈母劇照 就是這樣一句話,劉姥姥的身份,立刻從金陵王家見不得人的窮親戚一躍成為賈母的“座上賓”。與之一起發生變化的,還有賈府中人對待劉姥姥的態度。 雖然,在她們心目中,劉姥姥就是一個貪小便宜、粗鄙沒見識的鄉下老太太,可老祖宗發話要見的人,大家自然不敢稍有怠慢。 可這個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鄉下老嫗偏偏抓住了這個機會。 初見賈母,她連忙俯身行禮,口中說道:“請老壽星安。” 一個稱呼就賺到賈母的好感:她欠身行禮,稱呼劉姥姥“老親家”,還命周瑞家的準備椅子。 接下來,兩個老人家就開始閑話家常。 ![]() 榮、寧兩府里,賈母是名副其實的老祖宗。平日里,她身邊總是前呼后擁、兒孫繞膝,一派繁華景象。可這表面的繁華并不能排遣賈母心中的孤寂。 劉姥姥的出現,無疑是千篇一律的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常年生活于社會底層的劉姥姥有著豐富的閱歷和見聞,又會察言觀色,所以,她的每一個回答都能說到賈母的心坎里去。 再加上因為身份的不對等,劉姥姥在交談之中會自帶恭維奉承。但這種逢迎和討好都被劉姥姥處理得自然而不著痕跡…… 這一切都極大地滿足了賈母的心理需求。 賈母心里舒坦,劉姥姥便順利獲得參觀大觀園的資格。 ![]() 鳳姐給劉姥姥簪花 游園也好,擺席也罷,其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哄老祖宗開心。 正是因為認清楚這一點,劉姥姥全程開啟耍寶模式。 不僅如此,她還不遺余力地配合鳳姐、鴛鴦,把自己粗俗、無知的一面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榮國府眾人面前。 于是,當鳳姐在她頭上插滿鮮花的時候,劉姥姥就喜滋滋地承認自己年輕的時候也喜歡花兒粉兒,并直言:“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 號稱“一兩銀子一個”的鴿子蛋沒能成功喂進自己嘴里,劉姥姥立刻著急忙慌趴在地上找尋,嘴里更是一疊聲地嘟囔:“一兩銀子,也沒聽見響聲兒就沒了。” ![]() 劉姥姥吃鴿子蛋 行酒令時,劉姥姥的大白話自然也引得大家一番哄堂大笑,末了還“勉為其難”地被鳳姐用計灌醉…… 全程下來,75歲的劉姥姥就如同馬戲臺上的小丑,一本正經地賣乖耍寶,全然拋卻自己的臉面和尊嚴。 即使鴛鴦向她致歉,劉姥姥也全不在意:“姑娘說那里話,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你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 在富貴人家眼里,窮苦人家的尊嚴往往一文不值。這個道理,深諳世事的劉姥姥怎會不懂? 所以,櫳翠庵里,賈母將自己喝過一口的茶盅遞給劉姥姥,并示意她嘗嘗。 ![]() 櫳翠庵 劉姥姥喝茶 劉姥姥想也沒想就接過茶盅一飲而盡,喝完還不忘嘮叨一句:“這茶是好茶。就是淡了些,多煮一會兒就好了。” 當時的她也許還沒有意識到,正是這一杯茶,徹底改變了自己在榮國府的處境。 從不待見劉姥姥的王夫人慷慨送上100兩銀子,囑咐她做點兒小買賣。 一直瞧她不順眼的平兒、鴛鴦也都按照自己的心意,為劉姥姥準備不同的禮物。 ![]() 鳳姐請劉姥姥給自己的女兒取名 一直拿她取樂、湊趣的鳳姐更是鄭重其事地把劉姥姥請到自己屋里,央求她為自己的女兒取名。 要知道,給孩子取名這樣的大事,一般都是由家中長輩來完成。 鳳姐此舉,無異于宣示自己對劉姥姥這個親戚的認可。這樣,才有了“巧姐”以及劉姥姥和賈府更深的淵源。 劉姥姥告辭之時,鳳姐更是備下各色禮物以表達心意,甚至專門命人為劉姥姥雇好馬車。 鴛鴦、平兒、周瑞家的也親自打點劉姥姥上路。 ![]() 平兒等人為劉姥姥送行 有人說,這是劉姥姥人生的高光時刻。 造就輝煌的正是賈母那盅喝剩下的那盅茶。 其實。身處家族權力頂峰的賈母在擁有權力的同時也有著無限的苦惱。 一方面,在榮國府這樣的大家族中總是會有強弱親疏的差異,所以,勾心斗角、捧高踩低就在所難免。 另一方面,因為賈母的好惡具有太大的影響力,為了保護家族利益的均衡,賈母就注定不能隨心所欲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好惡。 也正因為如此,當她全不遮掩地表露自己的情緒時,才會引起所有人的關注。 身居高位者把自己用過的東西送給他人。這就代表,這個人在賞賜者心目中是被認可和完全接納的。 ![]() 賈母劇照 所以,賈母把自己喝剩下的茶送給劉姥姥,就代表她這個榮國府的女當家人對于劉姥姥地認可與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敢怠慢這個鄉下老太太呢? 應該指出的是,能讓賈母這樣做,劉姥姥的品性也絕對有其過人之處。 后來,聽聞賈母離世,劉姥姥不顧辛勞前來奔喪;為了實現對鳳姐的承諾,她更是不惜傾家蕩產,全力救護巧姐…… 那個時候,已被抄家的榮國府早已不復當年的繁華昌盛,可一心結交權貴的劉姥姥仍舊毫不猶豫地這樣做了。 這一看似不明智的行為恰好說明所有問題。 羅曼·羅蘭說過:“美好的東西時常是由于它是真誠的。”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應該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