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慈恩寺的前身是北魏道武帝時始在此建“凈覺寺”,隋文帝在凈覺寺故址修建“無漏寺”,后廢。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即長孫氏)祈求冥福,報答慈母恩德,奏請太宗敕建佛寺,賜名“慈恩寺”。唐顯慶元年(656年),唐高宗御書《大慈恩寺碑記》,從此寺名為“大慈恩寺”。大雁塔坐落在慈恩寺內,故又名“慈恩寺塔”。
大慈恩寺建筑規模宏大,占據晉昌坊半坊之地,面積近400畝,有13個院落,各式房舍1897間,是唐長安城最宏偉壯麗的皇家寺院。寺院建成后有300多僧人主持宗教活動,禮請西行求法歸來的玄奘法師任大慈恩寺首任主持,玄奘法師在此翻譯佛經、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窺基創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識宗。使大慈恩寺成為唯識宗(又稱“法相宗”)祖庭。
現今的大慈恩寺是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起在原寺院西塔院基礎上陸續修建而成的。現占地76畝多,寺院山門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筑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內藏經閣藏經眾多,浮雕壁畫嘆為觀止。

真心提醒,進大慈恩寺,南面的正門是唯一的入口

01.玄奘法師塑像
寺前廣場中央塑西天取經的玄奘銅像,器宇軒昂、身披袈裟、手持錫杖,身后就是他開創的慈恩唯識宗祖庭以及他所主持修建的大雁塔。

02.

03

04.

05.

06.遠望大慈恩寺,接片 點擊看大圖

07.敕建的大慈恩寺山門也叫三門,即“空門”“無作門”“無相門
大慈恩寺位于雁塔區中心地帶,占地46畝,是唐代的皇家寺院和國立譯經院,屬唐長安城南的晉昌坊。由于同唐高僧玄奘法師的佛事活動緊密相聯,使慈恩寺成為聞名世界的佛教寺院。
唐時慈恩寺建筑共有13庭院、1897間(包括翻經院),重樓復殿、云閣、蟬房并有塑像,十分壯觀。除現有的一個院落(即當時的西塔院)外,其余早已蕩然無存。

08.門前的對聯
大雁塔由于屢遭地震、人為破壞,加之自身結構等問題,在1719年就發現塔身傾斜,最嚴重時達1.87米。后經有關部門長達20多年的綜合整治,大雁塔的傾斜狀況已明顯趨于緩和和穩定,2005年傾斜量為1.01米。恢復了近1米。

09.看這張圖片,是不是塔身向左傾斜著呢

10.
寺院山門內,有鐘、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筑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

11.鼓樓

12.鐘樓
鐘是寺院的號令,僧人每日的修習起、止均自鐘鼓,歷史上有名的“雁塔晨鐘”就是指的本寺的鐘聲。原鐘被毀,現鐘是公元1548年重鑄,重15噸;鼓被尊為通天的神器,作祭祀的器具。被作為佛教法器后,鼓與鐘相呼應,僧人的每天修習以鐘鼓起止。

13.

14.
大雄寶殿殿前臺階中央的非常精致的漢白玉龍雕。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殿,“大雄”是對佛陀的尊稱之一,是說佛陀能降服一切煩惱和魔眾。殿內正中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法像及其它菩薩像,東西兩側墻壁上供奉十八羅漢像。

15.大雄寶殿雄踞于漢白玉臺基上

16.精美的磚雕

17.殿前的大鐘

18.
金光閃閃的大雄寶殿的匾額為趙樸初先生所書。殿內供奉佛祖三身佛像

19.

20.大雄寶殿門前的對聯
殿內正中供奉佛祖釋迦摩尼三身佛像和其他菩薩像,東西兩側墻壁上供奉十八羅漢像。羅漢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指已消除一切煩惱進入涅槃,不再生死輪回,應受天人供養者。

21.
殿內正中供奉佛祖釋迦摩尼三身佛像和其他菩薩像,東西兩側墻壁上供奉十八羅漢像

22.甘露堂是為齋主誦經、祈福、消災、超度亡者之處

23.甘露堂內的壁畫
看過以上建筑,終于來到大雁塔腳下,大雁塔原稱慈恩寺浮屠。玄奘法師為了妥善保存從印度取經帶回的大量佛經佛舍利,與公元652年上奏朝廷,在本寺西院修建5層佛塔,每層皆存舍利,共1萬余粒。
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改建為七層大雁塔----磚仿木結構的四方形樓閣式磚塔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現通高為64.5米。塔基高4.2米,南北約48.7米,東西45.7米;塔身高59.9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呈方錐形,平面呈正方形,底邊長為25.5米、依層遞減。塔身用青磚砌成,仿木結構,堅實雄偉,是樓閣式磚塔的優秀典范。
玄奘于公元629年從長安出發,游學西域。經蘭州、敦煌、高昌等地,經過吉爾吉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國。沿著“絲綢之路”,以驚人的毅力,闖“萬死之地”,前往印度佛國。靠著“不至西天,不東歸一步”的誓言信念,經過3年終于到達天竺印度,就學于著名的那爛陀寺。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攜帶大量佛舍利、8尊佛像及657部佛經回到長安。公元648年,慈恩寺初建成,玄奘奉受太宗敕請,到慈恩寺擔任首任住持。此后19年都在譯注經書。他的佛經譯著數量多、質量高、內容全、路子新。僅一人就譯經1335卷。因之前的佛經譯本殘缺不全教義分歧,玄奘譯本被稱為“準梵本”,由此才有了唐代佛教的鼎盛時期。公元664年,玄奘在玉華寺圓寂,靈柩被運回大慈恩寺翻經堂。
如今這里已成為醫院瞻仰玄奘、紀念玄奘的佛教圣地。

24.經過了這么多建筑,終于來到大雁塔的腳下
后面的玄奘三藏院是一組仿唐風格建筑群,由中央大遍覺堂、東院般若堂、西院光明堂三院組成。

25.玄奘三藏院

26.

27.

28.
西院光明堂
“大遍覺堂”是唐高宗在玄奘法師圓寂后賜的謚號。殿堂正中供奉的是“端嚴若神,美麗如畫”的玄奘法師銅像。西壁浮雕是佛說《彌勒菩薩上生經變》圖;北壁是《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說法》圖;東壁是《佛說彌勒下生經變》圖。
浮雕以抽象故事的形式演示了佛教的思想觀念,也是玄奘法師和佛教徒追求的理想境界。
殿上供奉有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和銅質坐像,殿內壁面布滿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生平事跡巨幅壁畫,為銅刻、木雕和石雕。是當前規模最大的玄奘紀念館,供游人瞻仰參觀。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來此參觀,譽玄奘三藏院為當代敦煌。
1961年3月4日,大雁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9.
中央大遍覺堂

30.

31.

32.
殿堂正中供奉的是“端嚴若神,美麗如畫”的玄奘法師銅像,面前有一鎏金寶塔

33.這座鎏金五層寶塔四周鑲滿了各色寶石,導游說,
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就裝在里面供人膜拜
西壁浮雕是佛說《彌勒菩薩上生經變》圖;北壁是《兜率內院彌勒菩薩說法》圖;東壁是《佛說彌勒下生經變》圖。 浮雕以抽象故事的形式演示了佛教的思想觀念,也是玄奘法師和佛教徒追求的理想境界。

34.

35.

36.

37.

38.

39.

40.禪意濃濃
為什么我在文前提醒大家進對寺門呢?就因為我們在噴泉廣場一路看想從北門進來,誰知繞了一大圈,還是得從新走到前面,耗盡了體力,所以都沒能登塔。是不小的遺憾!
關于大雁塔為什么叫大雁塔以及雁塔名稱的來歷,我會在小雁塔里說。謝謝到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