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傷寒論》.第45條)。 作者:蔣遠東 太陽病有太陽中風、太陽傷寒、太陽風寒之分。太陽中風外證不解是用桂枝湯在發汗;太陽傷寒表不解是用麻黃湯在發汗;太陽風寒表不解是用大小青龍湯在發汗;由此可見,太陽病發汗是沒有問題的。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不是不對,是汗出不徹而不解。太陽病汗出不徹不是改用下藥去下,而是要繼續發汗,直到汗出。桂枝湯方講:若不汗,更服(桂枝湯),依前法;又不汗,后服當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醫將此太陽病的發汗改作下,目的是想用下的方法把表證引開,使這個外邪不在表。豈知發汗不解的這個不解是寒邪所致,發汗的目的是為了驅除這個寒邪;復下之是反復用下藥下會引邪入里,使這個太陽病變成陷胸湯證,陷胸湯證中有死證。由此可見,復下之是一個很危險的舉措。 本條文教了一個診斷下后不愈的方法就是:如果下后,其脈仍然浮,說明這個太陽病還在。治療的方法是:繼續解外,最好還是選用桂枝湯解外;這就是本條講的: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
|
來自: 新用戶1258N1Wf > 《我眼中的《傷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