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最終篇,為什么真經沒有字? 為什么守藏經閣的是阿難和迦葉? 為什么阿難和迦葉要“勒索”錢財才肯給唐僧真經? 為什么燃燈佛要說東土人看不懂真經? 為什么佛祖又派人搶回唐僧的真經? 無字真經背后暗示的佛法秘密是什么? 且聽我為你解說。 ![]() 西天靈鷲峰大雷音寺 為什么守藏經閣的不是別人,而是阿難和迦葉?話說唐僧師徒終于打完了妖怪,上了靈山,進了大雷音寺。如來安排了阿難和迦葉兩尊者帶他們去藏經閣拿佛經。為什么不是別人而是這兩位? ![]() 阿難尊者 阿難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他有個特長是“多聞”,就是記性好,聽什么看什么一下就記住。所以史上記載,佛陀要涅槃,囑咐以后沒有佛的時候,讓阿難把曾經佛陀說過的法都再講一遍,讓人們抄寫成佛經。于是我們今天看的所有的佛經,開頭都有這四個字“如是我聞”,意思是“我阿難當時聽到佛陀是這么講的”,以證明該經書確為佛陀所講,而不是偽造的。 ![]() 迦葉尊者 迦葉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拈花微笑”的故事著稱。當年佛陀在眾弟子前說法,佛陀拿起一枝金花,不做聲。眾弟子都面面相覷,不知道佛陀什么意思,只有迦葉在下面微微一笑。佛陀當即宣布:我有遍照宇宙,出輪回,超生死的妙法,因為微妙難以言說,只能以心傳心,今天我就在佛教之外另外立一個宗派,這個秘密我就傳給迦葉,讓他發揚光大。同時把自己的袈裟和缽盂傳給了迦葉。 于是迦葉成了“禪宗”的初代祖師。而阿難也在迦葉的教導下成為了禪宗的第二代祖師。我們今天所熟悉的達摩祖師,是中國禪宗的初代祖師,而從迦葉算起,他實際上是禪宗的第二十八代祖師。 所以,阿難和迦葉兩人,在西游記這一章里其實有符號的意義。阿難代表了“文字可以言說的佛法知識”,而迦葉代表了“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智慧”。 參透了這一層意思,才能看懂西游記這一章在說什么。 為什么阿難和迦葉要“勒索”錢財才給真經?接下來發生的事件讓人很難懂,阿難和迦葉到了藏經閣,和唐僧說,你得付錢,才能交給你真經。唐僧說自己路途遙遠,身無分文。阿難和迦葉則說道,空手就拿真經,小心后代餓死。 ![]() 藏經閣
看到這一段,估計大多數讀者都一頭霧水。一是看不懂為什么阿難迦葉身為佛的十大弟子,還在如來安排下給唐僧師徒取經書,卻敢大膽索取賄賂。二是為什么不給錢就拿真經就要餓死后代。 今天我來點破其中奧秘。自古修行界有句名言——黃金萬兩不賣道。什么意思?真正的大道秘訣,是非常昂貴的,黃金萬兩都不夠價錢買。那究竟有多貴呢?有這么個比喻——要做一個能聽聞大道的修行者,他的福報要超過十輩子的皇帝。也就是說,他過去世積累的福德,夠做十次皇帝,但是舍棄不做,才能換來對真理的一瞥。 而實際上,能聽聞正法需要福報,能見到真師也需要福報,能聽到真師傳授你真正的天機口訣,那更是需要福報。所以,這其中每一步都需要付出代價。所以,為什么神仙總是不肯見人。歷史上那么多皇帝,求了一輩子,神仙也不去鳥他一下。為什么?不是神仙不肯,而是皇帝福太薄,實在沒法見。如果見了,那自己的福報就要被削,就像西游記說的,不但自己福不夠,后代也要遭殃。 所以,才有“道不輕傳”的說法。就像佛教的大修行人密勒日巴,當年拜師,他的師父瑪爾巴讓他蓋房子,蓋好了又讓他拆,來來去去十幾次。這既是考驗意志,看你生氣不生氣,又是煉心,還是消業。所謂的消業其實等于積福。在承受天機秘訣之前,你必須付出代價,否則對自己不好,對師父也不好。 ![]() 密勒日巴尊者 如此,終于能解開西游記這個謎團了。阿難迦葉二菩薩,在這里不是“索賄”,不像有些人誤解為這是西游記作者污蔑佛教。真正的含義其實是傳遞給讀者這意思——道不輕傳,黃金萬兩也不足買道,要聽聞大道必須付出代價。 正所謂“我道至玄至妙,恐爾福薄難消”。 懂了這個,也就懂了為什么黃石公傳《素書》給張良的時候,要從橋上把鞋扔下去三次讓張良去撿。也就懂了為什么鐘離權傳呂洞賓口訣之前要“套路”他十次,變化各種形象考驗他。也就懂了為什么古代修行要上山做三年“砍柴擔水,燒火做飯”的粗活兒。實質上都是消業積福煉心。 ![]() 黃石公三試張良 接著說,唐僧師徒沒有錢,最后唐僧把自己的缽盂上供給了阿難迦葉二尊者。拿著真經就回東土了。而這時候,大雷音寺里的燃燈古佛已經看穿了一切。他看到阿難迦葉傳給唐僧的是“無字真經”,于是便說道:“東土眾僧愚迷,不識無字之經,卻不枉費了圣僧這場跋涉?”于是差遣白雄尊者去追趕唐僧師徒,把他們的真經給截回來。
看到這,讀者一定又心生疑惑。為什么佛祖又給經,又搶經,這折騰的是啥? 聽我說來。《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真正的智慧,不是什么人都能懂,這需要慧根。不然,就像對牛彈琴,多美妙的琴聲,換來的只是牛打瞌睡。所以,燃燈佛認為東土的人,欲望深重,慧根短淺,這直接的后果就是——無字真經即便傳到了東土大唐,人們看了要么不相信,要么恥笑。因此,需要根據眾生的根器給他們講他們能聽懂的法。 ![]() 燃燈佛 于是,這才有了燃燈佛讓白雄尊者去截唐僧,把一大摞真經全打翻在通天河里。結果唐僧師徒一看,全是白紙,氣憤的不行,還以為被佛祖耍了。其實,這就是借唐僧師徒來表現一般人聽聞大道的反應,人們不把無字真經這樣的智慧當回事,覺得是啥也沒有。
最后,唐僧師徒回到了大雷音寺,又在佛祖的安排下,取了同樣數目的佛經,只不過這一次全換成了有字的。結果,唐僧師徒又變得歡歡喜喜,馱著經書回東土去了。——你看,這像極了普通人對大道的態度。最高的智慧總是都被忽略,但是小術小法,各種實際的東西,凡夫都是特別當回事的。 正所謂“莫把容易得,視作等閑看”,人往往自作聰明,把真理想的太復雜,而大道至簡,當面卻錯過。
無字真經究竟代表什么?隱藏著佛教什么樣的秘密呢?![]() 達摩祖師 且看我先引用一段達摩祖師法語:
再引孚佑帝君呂洞賓:
到此,不用我多說,無字真經的奧秘已經揭破。無字真經即是禪宗之明心見性功夫,也是道家金丹大道。為什么禪宗有“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傳法方式?其實暗合道家的“性可自悟,命須師傳”。 ![]() 開悟(明心見性) 歷史上為什么佛道兩家的教徒都爭來爭去,而得道高僧和真人卻不爭,反而僧可道,道可僧?皆因有沒有真傳而作為分水嶺。沒得真傳的僧人攻擊道家金丹大道是守尸鬼,不能出輪回。沒得真傳的道士攻擊佛家的戒定慧是只修性而不修命,免不了生死。而真傳本身的特性,要求了它只能秘傳,只能給有德之人。因此廟里的和尚罕有明心見性的,道觀里的道士鮮有能百日筑基的。悟道尚且不能,證道更是天方夜譚。 于是,無字真經之秘密越來越不顯明。《西游記》作者實為道祖丘處機,他開創的全真龍門派立教根基就是“儒釋道三教合一”。因此,這部《西游記》明著看好像一部神怪魔幻故事,而真實用意其實是教人學道修行。關于佛道兩家的修行秘密,都隱藏在《西游記》每一篇章節中了。所以,這“無字真經”是教人“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而不要在紙上尋智慧,空得一點“文字般若”。亦是應該和儒家之“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和道家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丘處機真人 最深層的暗示則是“性命雙修”之旨,教人修性的同時又要修命,否則“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圣”。從佛陀到迦葉、阿難,再到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再到各個禪宗支流。皆是由一代代祖師對下一代繼承人“口傳心授”命功之奧秘。 參透此處,可明《西游記》宗旨,不像魯迅、胡適等等學者將《西游記》理解成一部膚淺的取樂的小說,也不是贊佛貶道或者贊道貶佛的小說。而是丘處機祖師妙演三教合一之旨,揭露金丹大道修行次第,值得我們一生去讀去參求的一部千古奇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