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翻拍影片《尼羅河上的慘案》一度備受期待,但上映后華麗撲街,被影迷戲稱“影院里的慘案”。 ??阿加莎的作品是推理小說的高峰,“經常被借鑒,從未被超越”;這個強大的女人還是現實版的“絕命毒師”和“消失的愛人”。 ??雖然“翻拍有危險、下手需謹慎”,但所謂經典,就是值得一再被重復,影史上有無數被多次翻拍的作品,好故事值得講很多遍。 價值9000萬美元的“翻船” 2月19日是中國推理迷們期待已久的一天,因為最新版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將在這一天上映。幾位當紅演員——王千源、辛芷蕾、魏晨,還模仿劇中人的造型,拍攝了一組照片為其造勢,可以說影迷們的儀式感準備得很充分了! 但意外的是,這部投資9000萬美元的華麗制作,上映后意外“翻船”,兩周后票房僅有7800余萬美元,作為2022年春節后國內首部進口大片,國內票房也剛過4400萬人民幣。豆瓣、IMDb和爛番茄的成績單基本一致,分別是6.1、6.5和63%,說明中外觀眾的感受相同,影片只有6分出頭勉強及格的水平。 更有人吐槽:“誰能相信?我竟然在電影院里看阿加莎看得犯困!” 出自阿加莎的《尼羅河上的慘案》講了一個步步驚心的懸疑故事: 富家女林內特是一位有美貌有財富的傲嬌公主,即將繼承巨額財富。平民姑娘杰奎琳是她的閨蜜,希望林內特能給自己的男友西蒙一份工作。沒想到英俊帥氣的西蒙與林內特一見鐘情,二人迅速完婚,并將去埃及度蜜月。被拋棄的杰奎琳變得神經質,一路尾隨這對新婚夫婦,并處處攪局。 華美富麗的游輪之旅剛開始,林內特被人殺死在房間。船上的所有人都值得懷疑,每個人都有殺死這位千萬遺產繼承人的理由。最大嫌疑自然是情敵杰奎琳,但她卻有不在場的證據。唯一沒有嫌疑的則是西蒙、林內特的新婚丈夫,因為在此之前他被瘋狂的前女友杰奎琳開槍打傷了腿。 緊接著女仆路易絲死于非命,手里握著一張一千法郎鈔票的殘片,顯然她發現了兇手,并進行敲詐而被殺死;當唯一目擊證人奧特勃恩太太要說出兇手時,來自窗外的一顆子彈讓她成為第三位死者。 當然,再狡猾的狐貍斗不過高明的波洛。當滿船嘉賓驚恐自危之際,波洛召集大家聚齊,開始剝繭抽絲,揭露了這一離奇曲折兇殺案的真相。他詳細講述一個個被人忽視的蛛絲馬跡:渾濁的半瓶酒、有槍眼的披肩、裝有紅墨水的指甲油瓶以及墻上用血寫的字母J……所以兇手不是別人,正是西蒙! 但當時西蒙不是已經被打傷了腿、無法走路嗎?怎么能在幾分鐘內沖到樓上打死妻子、且沿路沒有一滴血跡? 真正的謎底來了:一切都是杰奎琳與西蒙的策劃。這對窮情侶算計好了每一步,目的是林內特的巨額財產。 故事的最后,西蒙與杰奎琳最后一吻,杰奎琳打死了西蒙,隨后開槍自殺。 對中國觀眾來說,《尼羅河上的慘案》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由其改編的電影之前已有1978、2004兩個版本。特別是1978版,是很多中老年觀眾心目中的“yyds”。在文娛生活沒那么豐富的上世紀80年代,這部影片被引進后風靡全國,上海電影譯制廠的配音,更為這部影片注入了中式靈魂。 世界上最會講懸疑故事的女人 被中國讀者愛/尊稱為“阿婆”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史上最暢銷小說作家,沒有“之一”。 阿加莎來自英國,從她的第一本書《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開始算,這位推理女王已經陪伴了世界讀者超過百年。阿婆一生創作了80多部推理小說和中短篇故事集,以及15個劇本,作品在全世界售出超過20億冊——《哈利·波特》才賣出4億冊。 她塑造的波洛,是與福爾摩斯、布朗神父、柯南等齊名的大偵探。她還以一己之力,開創”暴風雪山莊”、“組合式兇手”、“愛人共犯”、“敘述性詭計”等多種經典懸疑犯罪模式。2013年,她被犯罪作家協會評選為最佳犯罪作家,《羅杰疑案》被評為有史以來最佳犯罪小說。 對今天的讀者和觀眾來說,這些故事已經沒有那么難猜或意外,這是因為她的謎題在幾十年中已經成為一種母版,被很多人變換著花樣重新演繹。像前一陣大火《隱秘的角落》和東野圭吾的《惡意》,就有《羅杰疑案》和《灰馬酒店》的影子。 阿加莎將冷峻邏輯上升到了無人能夠超越的高度,即使是對懸疑推理小說不那么感興趣的人,也多半聽說過這些大名鼎鼎的名字:《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陽光下的罪惡》、《ABC謀殺案》等。 除了故事本身,在講故事的方法上阿婆也是高手。 阿加莎開創了“17+3”模式:一部小說有二十多章,其中前十七章往往平淡無奇,最后三章卻突然掀起波瀾;還有“童謠模式”:天真爛漫的童謠,卻被用作殘酷的殺人預告,人物對應著童謠的內容一一死去,氛圍渲染這一塊拿捏得死死的,也將讀者的好奇心吊到極致。 阿加莎的推理作品中,人人是兇手、處處是迷宮、條條是伏筆、遍地是線索。作品構思精巧、人物復雜、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反轉又反轉,結局總讓人意想不到。 這樣一個在腦海中殺死了無數人的女人,必然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阿婆本人的一生也活得像一部小說。她是一位現實中“絕命毒師”,精通毒藥配置,曾經通過藥劑師考試。作品里受害人中毒的細節極其豐富和準確,以至于有人寫了一本書《阿加莎的毒藥》,專門來介紹她小說中的毒藥。據說還有人根據她書中的毒藥配方犯過謀殺罪。 最為粉絲所樂道的,是阿婆年輕時上演過的“消失愛人”戲碼。當時她遭遇丈夫背叛,某一天,她的物品在郊外灌木叢中的汽車里被發現,人卻憑空消失。 推理女王離奇失蹤了整整11天,整個倫敦城為之嘩然,很多人都腦補了一出”殺妻再娶“的劇情。警方出動了大量警力搜索調查,連“福爾摩斯之父”柯南·道爾也加入了搜尋者行列。 當人們都以為她已經不在人世時,阿婆以失憶的姿態重回公眾視野。這場風波讓情敵遠走國外、丈夫也失去了工作。在多年后的電影《消失的愛人》中,如出一轍的女主角失蹤記被描述為一場精心策劃的復仇行動。 阿婆的第二任丈夫馬洛溫是一位考古學家,比她小15歲。她曾經說:一位考古學家是任何一個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好的丈夫,因為她的年紀越大,他對她的興趣也越濃厚。 他們在一起生活了46年,直到阿婆1976年以86歲的高齡去世。 經典死于/復活于翻拍? 《尼羅河上的慘案》能夠大獲成功,除了懸疑故事本身的吸引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其中關于埃及和尼羅河風光的異域風情描寫,非常適合用影視語言展示。 所以肯尼思·布拉納的“波洛宇宙”選擇了它,并起用蓋爾·加朵、艾瑪·麥肯和艾米·漢莫等一眾大明星,投資額也逼近億元美金。 只是沒想到全世界的觀眾都不待見這場華麗的尼羅河游船之旅。熟悉小說或者老版電影的觀眾覺得人設和劇情都過于“魔改”;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的觀眾覺得影片節奏太慢,打著懸疑推理的噱頭和旗號,推理部分過于薄弱。 來自網友的評論大都是:“開篇十幾分鐘黑白色調的戰爭戲讓我以為走錯片場”“缺乏細節鋪墊和伏筆”“'尼羅河上的慘案’變'電影院慘案’”。 在“莎士比亞之后沒有新故事”的今天,尋找一個新故事已經很難,所以影視圈普遍流行翻拍經典。 同時人人又都知道翻拍是一個危險的活兒。除非技術條件有了突破創新,鏡頭語言能帶來全新的感受,或者導演有把握將老情節講出新個性,否則很難打動觀眾去影院再看一遍已經無比熟悉的故事。 改動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太遵循原著不行,不聽原著的也不行;風格變動太大不行,不變更不行……“翻拍有危險、下手需謹慎”,妥妥的勸退指南! 但是所謂經典,就是值得一再被重復,好故事值得講很多遍,影史上有無數被多次翻拍的作品,肯尼思·布拉納自己也剛剛成功翻拍了《東方快車謀殺案》。 就像阿婆自己也認同的話:怎么寫,比寫什么更重要。某種意義上,故事怎么講,比這個故事本身重要。翻拍經典的意義,在于經典本身,更在于如何講這個經典。 一方面,經典死于翻拍;另一方面,經典也在不斷地翻拍中永葆鮮活生命力。 所以小編還是很期待下一個《陽光下的罪惡》! 1982版《陽光下的罪惡》。典型的阿加莎式真相大白場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