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可老中醫治療 足跟痛(跟骨骨刺)的方子 ——中醫秘方系列#2022.6.5 放假了,這幾天翻李可老中醫的醫案,李可老中醫是靈石縣中醫院院長,在當地,有危急病人,是往中醫院送,這在中國是唯一。
就是這一本,你們可以買來膜拜一下。 我撿有意思的醫案,發出來,供大家參考參考。 對這個病印象最開始是,在念大學的時候,劉力紅教授有一本書叫《思考中醫》,記了一個他的醫案。
他有一個足跟痛病人,開了幾個方子都不見效,無奈之下,他想,腎主水,土克水,他讓病人,用補土的白術每天洗腳,后來把骨刺洗沒了,當時印象挺深的,覺的中醫還能這樣治病。 一).足跟痛(根骨骨刺)張仲景怎么治? 這是足少陰腎經有寒。腎主骨生髓,從腳后跟起到腹中。 
骨頭的寒累積起來,骨頭會陰實,骨頭陰實會怎么樣,就會長骨刺。一般用陽和湯,當熟地黃多于麻黃15倍的時候,這樣的麻黃剛好可以把骨頭里面的寒邪逼出來。 陽 和 湯 (《外科證治全生集》) 【組成】 熟地一兩(30g) 肉桂一錢,去皮,研粉(3g) 麻黃五分 (2g) 鹿角膠 三錢(9g) 白芥子二錢(6g) 姜炭五分(2g) 生甘草一錢 (3g) 【用法】 煎服。 【功用】 溫陽補血,散寒通滯。 【主治】 貼骨疽、脫疽、流注、痰核、鶴膝風等陰疽屬于陽虛寒凝證者。患處漫腫無頭,疫痛無熱,皮色不變,口中不渴,舌苔淡白,脈沉細等。 二).李老的原文
溫靈芝,女,47歲,石膏礦工人家屬。1974年9月下旬,患雙足跟痛4個月不愈,邁步困難,整日足不出戶。經X光攝片,確診為跟骨骨刺(雙)。肥胖體型,神疲、氣短、畏寒,冬必凍腳。脈沉細,舌淡胖。局部皮色如常,不紅不腫,冷感。考足少陰腎經經脈“人跟中”,腎虛精怯,經脈失養,加之濕盛氣虛,氣血失于周流,寒濕痹阻,不通則痛。擬補陽還五合附桂八味,當歸四逆加吳茱萸湯合方化裁,下病治上,益氣溫經,活血通絡: 1.生芪120克,當歸、附子各30克,九地45克,油桂、川牛膝、木瓜、乳沒、通草、細辛、防己、澤瀉各10克,吳茱萸(洗)、茯苓各15克,白芍30克,炙草15克,化鐵丸(楮實子、威靈仙)20克,“炮甲珠6克,象牙屑4克”(研粉熱黃酒送下),鮮生姜10片,棗10枚,5劑。 2.防風、苦參、紅花、甘草、透骨草各30克,水1500毫升,煎汁1000毫升,入白酒0.5公斤,微沸,趁熱搓洗,浸泡雙足。 上法,內外兼治,一日痛緩,二日后可走路,5日后自覺癥狀消失,當年冬季亦未凍腳。古方化鐵丸,軟堅散結之力甚強,兼補肝腎,炮甲珠通絡,象牙屑善消骨刺。上方加減,治足跟痛癥10余例,均獲捷效,日無復發。惜病愈之后未拍片復查。不知本法對骨刺之實質改變,有無消散之功。
朋友圈有更多文章和視頻
天地之氣
暖則生,寒則殺
故性氣冷清者 受享亦涼薄
唯氣和暖心者
其福亦厚 其澤亦長
——《菜根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