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逛美團買菜,突然發現有酸菜餡速凍水餃。 我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酸菜餡餃子了,上次吃,好像還是一年半前,那時我經常去朋友蟈蟈家蹭飯,他家附近有個很好吃的餃子館,叫滿口香,味如其名,賣的鍋貼和餃子特別香。 蟈蟈每次都要點一份酸菜餡鍋貼、酸菜餡餃子、西葫蘆餡餃子,鐵三角般的三樣,大家搶著吃。 
這家酸菜餃子有什么好吃的呢? 它不油膩。酸菜吸油,東北的做法,要么是酸菜燉豬肉,要么是炒酸菜粉,或者煎牛肉時在烤盤周邊鋪上酸菜,用來吸油。我爸說,酸菜有油,吃起來才香。 但我不喜歡,我只喜歡酸菜的酸澀味,那種酸很清爽。小時候我媽有一種做法,把剛撈出來的酸菜清洗四五遍,洗掉多余的鹽分,擰干切絲,直接蘸雞蛋醬吃。酸咸香,特別爽口。 所以小時候,我是從來不吃酸菜餡餃子的,油大,太膩。那種滿嘴流油的感覺,實在咽不下去。 滿口香的酸菜餡鍋貼,有種我媽擰干的酸菜絲的味道。沒有太多油,瘦肉多,和酸菜結成一個小餡團子,蘸上店家配的蒜醋醬油汁,清爽香在舌尖跳舞。 這家寶藏店是小萬發現的,當時他寄宿在蟈蟈家,沒事就研究研究附近的吃的。 后來,小萬回家了,蟈蟈搬走了,我再也沒吃過滿口香的酸菜餡鍋貼。有幾次實在饞得很,開始在網上搜外賣,送來的酸菜餡餃子,要么太油膩,要么就皮大餡少,沒再找到好吃的。 似乎在北京,餃子館雖然很多,但用心做酸菜餡的,實在沒幾家。大家都在研究什么豆角豬肉餡,三鮮餡,鲅魚餡,樸素又難搞的酸菜,客戶少又賣不上價,費那個心思干嘛。 之前有個同事也是東北人,天天惦記吃酸菜餡餃子,中午有事沒事就問:“點餃子了嘛?” 我十分不理解,酸菜也沒那么好吃吧? 從上大學開始,有那么五六年,我幾乎沒再吃過酸菜。有一年我媽包酸菜餡餃子,里面放了不少肥肉,我吃餃子從不吃肥肉,咬一口就有心理陰影了。酸菜味再酸,也蓋不住肥肉的油膩味。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也變成了那個天天惦記酸菜餃子的東北人。 不止是酸菜,東北冷面、地三鮮、鍋包肉、烤肉,我的東北飲食DNA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崛起。疫情期間天天在家做飯,我能想到的只有蘿卜、白菜、辣椒、土豆、茄子。 5月開始北京不能堂食,我每天中午帶飯,帶來帶去,也就是土豆燉雞塊、辣椒炒雞蛋幾樣,同事大喬看了看我的菜,每次都會感慨一句:真東北啊! 幾年前,我是真的不饞東北菜的。我迫不及待的想嘗嘗那些沒吃過的美食,云南燒烤、重慶火鍋、滄州火鍋雞、安徽臭鱖魚......但當我把這些東西都吃過一遍,發現吃來吃去,還是會條件反射的尋找東北食物。 燒烤,沒有東北人能拒絕燒烤。北京燒烤遍地,70%都打著東北燒烤的名義,大部分味道都還不錯,味道差的,那是肉不新鮮。 鍋包肉,沒有東北人會拒絕鍋包肉。有些人聽說你是東北人,會客氣幾句:“啊!東北鍋包肉很好吃!”只有東北人會說:“金臺路有家館子的鍋包肉做得不錯。” 酸菜餡餃子倒不會成為話題中心,這東西就和東北飯包一樣,你說它大眾吧,東北以外的人,了解的不多。你說它小眾吧,東北人民天天想。 美團買菜那包餃子,我剛到就下鍋給煮了,味道還不錯,雖然又是有肥油的酸菜餡餃子,咬一口,滿嘴湯汁,但勝在夠酸。 這回我接受了。在家都回不去的現在,能吃上一口酸菜餡餃子,我還挑什么呢? 至于我為什么在離開東北的五六年后再次愛上酸菜餡餃子,蟈蟈有句話說得好:“你愛吃什么,都是小時候印在DNA里的。” 那些沒吃過的東西,嘗過一番,新鮮感一過,還是會想念兒時的味道。 
素食主義者,到底在想什么? 
一口吃出海的味道,這種食物你了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