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到這個話題。 是因為一個老同事的拜訪。 他在幾年前離開體制去了律師事務所。 或許,每個體制內的人都曾有過類似想法。 但付諸行動的,畢竟是極少數。 這其中,有春風得意的,也有一敗涂地的。 前者往往是少數,我們觀察這些人的共性特點,一般有兩種: 一種是從高位上跳槽,被企業挖走擔任高管的,比如某縣市區的行政主管,現就職于某世界500強,據說年薪幾百萬。 一種是從專業技術崗位上跳槽,比如我這位老同事。 除此之外,跳槽之路并不好走。 我記得曾經有人問過我一個問題: A女的寒窗十幾年讀到碩士,年薪十幾萬,找了個同等條件的男生,貸款買了房,日子過的緊巴巴; B女的初中畢業,趁年輕漂亮嫁給富二代,過上了富太太的日子。 問我哪種人過得好。 我說從短期看,后者可能更好;但從長遠看,風險也更大。 因為她憑借的是姿色,但姿色會不斷貶值,更容易出現風險,一旦離婚。憑借她的學歷,又過慣了養尊處優的日子,幾乎無法在社會上立足。 至于說離婚還會分到很多財產,這個我想可能性不大,畢竟財產大多在男方他老爹名下,能分多少由男方良心決定。 而體制內呆久了,其實很像第二種女生。 看似養尊處優,即便在單位里夾著尾巴做人,走到社會上也經常受到吹捧。 一旦離開單位賦予的光環,大多數人是很難在社會上生存的。 有人會說,不至于啊,經常有企業想挖我去。 這種話聽聽就好,大部分是跟你開玩笑,別當真。 即便是真的,也要考慮兩個問題。 你在什么職位,你在什么崗位。 因為本文主要針對年輕人,職位通常高不到哪里去。 所以主要就針對崗位,這也是體制內跳槽的核心問題。 如果你是綜合崗,那么就要小心了,企業讓你去,不過是看中了你的人脈資源。 但人脈資源這東西,就像薛定諤的貓,你在職的時候才算數。 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吧,也曾經發生在許多人身上。 許多體制內的人都去相關部門辦些私事,會感受到一些程序的繁瑣,雖不至于刁難,但也往往不會太過順利。 這時候往往會感慨: 自己在體制內都這樣,老百姓該咋辦? 這句話同樣適合所謂的人脈資源,所以別太當回事,人脈的貶值速度比熊市的股票還快。 因此,如果是在專業崗,尤其是一些技術性很強的,而且和企業密切關聯的,比如財政局、稅務局、發改局等業務科室,那么可以放心大膽的去。 他們看中的并非你的人脈,而是你的技術,同時還可以收獲一定人脈作為附加價值,就比如上文提到的老同事。 這也是近些年來來,公檢法系統都有許多人離職去當律師的重要原因。 所以,辭職要慎重。 沖動一時爽,事后悔斷腸。 想再回體制,這輩子都機會渺茫了。 想跳槽,唯一的原因是: 為了過更好的生活,為了賺更多的錢。 哪怕你是因為夫妻異地,同樣應該本著這個初衷。 貧賤夫妻百事哀,賺不到錢,即便夫妻團聚了,又能有什么好日子呢? 這世界內卷的厲害,而我們往往比自己想象的不堪,因此,跳槽之前要做好萬全準備。 先評估你現在的單位和崗位。 如果你的單位恰好和企業關聯比較緊密,那么想辦法去業務科室,企業能用得上的科室,然后埋頭鉆研,提高業務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會接觸到許多企業的高層,為后續跳槽打下良好基礎。 如果你的單位和企業沒什么關聯,那么想辦法去相關單位,這些單位并不是很難進去,然后走第一條路,當然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和艱苦,但總比你頭腦一熱就跳槽要穩當的多。 也許會有人說,公務員離職后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 但這一條是針對領導的,上文講了,能擔任領導的畢竟是少數人,我的文章是寫給大多數人看的,而且就算你去了,也沒那么多人喜歡管這種閑事,就算真管了,你反正手里有技術,不怕沒飯吃。 當然,如果你有雄心壯志,有手腕有能力,家庭也很殷實,你也可以嘗試自己創業。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勸你慎重,先去網上看看多少比你更專業的人在找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