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北京海淀,碧云寺 夏末秋初,晴朗的周末,登香山以探訪碧云寺。彼時天空澄澈,白云如許,綠蔭紅墻,光影陸離,而則心情愉悅,酣暢淋漓,見歷代墨客詠香山及寺諸詩,遂仿其中明代郭正域《香山寺》一首,略改幾字,由春即秋,以詩紀游,詩云: 寺入香山古道斜,琳宮一半白云遮。 回廊小院流秋水,萬壑千崖開黃花。 一、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香山北側(cè),西山余脈聚寶山東麓,是一座布局緊湊、保存完好的園林式寺廟。 碧云寺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相傳為耶律阿勒彌舍宅開山而建,始稱“碧云庵”。明正德年間(1506—1521),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對寺擴建,改名為“碧云寺”;后魏忠賢亦在此營建生壙,又重修碧云寺。乾隆十三年(1748),除對原有建筑進行修葺外,曾按西僧所貢奉的圖樣建金剛寶座塔,新建行宮和羅漢堂。 1925年,孫中山先生在京逝世后,曾在該寺后殿停過靈柩,因而,后殿改為“孫中山紀念堂”。2001年6月25日,碧云寺作為明、清古建筑,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保碑(國五) ![]() 寺名匾 ![]() 二、建筑布局 碧云寺坐西朝東,依山而建;迥旋串連,引人入勝。寺院以六進院落為主體,中軸線主建筑由東至西依次為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菩薩殿、孫中山紀念堂、金剛寶座塔;南北各配一座院落,南側(cè)為羅漢堂,北側(cè)有水泉院。 其中,山門前對獅、山門內(nèi)哼哈二將、彌勒佛殿山墻上的壁塑,以及大雄寶殿中的泥質(zhì)彩塑皆為明代藝術(shù)珍品。 (一)寺院-第一進院落 寺前石獅(明代) ![]() 雄獅(明代) ![]() ![]() 山門 ![]() 哼哈二將(明代) ![]() ![]() (二)寺院-第二進院落 鼓樓 ![]() 鐘樓 ![]() 彌勒殿 ![]() 銅制彌勒佛(明代) ![]() (三)寺院-第三進院落 雕欄石橋 ![]() 水池 ![]() 大雄寶殿(明代) ![]() 釋迦牟尼及文殊、普賢菩薩,阿南、迦葉尊者(明代) ![]() 觀音菩薩及善財、龍女(明代) ![]() 十八羅漢與懸山云海(明代) ![]() (四)寺院-第四進院落 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亭(清代) ![]() 乾隆御制重修碧云寺碑(清代) ![]() 菩薩殿 ![]() (五)寺院-第五進院落 孫中山紀念堂 ![]() 中山先生坐像 ![]() 玻璃蓋鋼棺 ![]() 宋慶齡守靈休息室 ![]() (六)塔院-第六進院落 石牌坊 ![]() 石牌坊(正中頂部) ![]() 牌坊浮雕(東南側(cè)) ![]() 坊前對獅 ![]() ![]() 雕欄石橋 ![]() 乾隆御制金剛寶座塔碑亭(北側(cè)) ![]() 石牌樓 ![]() 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 金剛寶座塔(清代乾隆年間) ![]() ![]() 三、古寺探幽 (一)南院-羅漢堂(清代) ![]() ![]() ![]() ![]() ![]() ![]() ![]() ![]() ![]() ![]() ![]() (二)碧云天-山寺光影 ![]() ![]() ![]() ![]() ![]() ![]() ![]() ![]() ![]() ![]() ![]() ![]() (二)黃花地-花草野趣 ![]() ![]() ![]() ![]() ![]() ![]() - The End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北京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