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幾千年以來,荷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以其清麗雅致,成為歷代文人畫師的心愛之花,筆者無其文才,只能試著將近年來所拍的荷花攝影瞬間,與那些流傳千古的名句進行一場美麗的邂逅,和喜歡荷花的讀者朋友們共賞。 本文中的攝影照片,未注明來源均為筆者拍攝。 一、古人對荷花的釋意很多人也許不知道荷花芳名眾多,在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部詞典《爾雅》中,對荷花有著這般定義: ![]() 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指出荷為芙蕖(芙蕖的別名是芙蓉),其花稱為菡萏,蓬子稱為蓮,根稱為藕。 而后古人又認為菡萏是未開之花苞,芙蓉則為已開之花,從此荷花便與菡萏、芙蓉、蓮花等一道,被古人寫于詩詞文賦之中,流傳稱頌于世。 二、詩經里的荷花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有一篇《陳風·澤陂》留下了荷花最早的詩句: ![]()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三、楚辭中的荷花兩千三百多年前,屈原的一篇《九歌·少司命》被收錄在《楚辭》中,其中有: ![]()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筆者所攝上圖,曾經盛開的荷花,只剩一片殘瓣,縈繞荷莖,花開花落,亦如世間事,暗契辭中的來去之嘆。 四、漢朝人眼里的荷花兩千年前,在《漢樂府》有一首《江南》民歌: ![]()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五、魏晉時期的荷花一千八百多年前,魏晉時期的魏文帝曹丕,寫了一首《秋胡行》的樂府舊題詩,寫到池塘中與佳人相悅的景致,其中: ![]() 泛泛綠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隨風靡傾。 芙蓉含芳,菡萏垂榮。朝采其實,夕佩其英。 采之遺誰,所思在庭。雙魚比目,鴛鴦交頸,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曹操文才雄闊,曹丕和曹植亦遺傳乃父,著名的七步詩,說的是兄弟二人相殘之事,不過卻經不住考據,這從曹丕稱帝之后,并未殺害曹植可略見端倪。 曹植對荷花極為喜愛,所作的《芙蓉賦》首句:“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足見其極為推崇。 不過筆者淺見,兩篇對比,終覺曹植的辭藻華麗,不若曹丕的文字平實,娓娓道來,詩中此情此景此人,如在眼前,便選了曹丕的這首。 六、南北朝時期的荷花一千六百多年前,到了南北朝時期,《子夜四時歌·夏歌·其十四》描寫了荷花: ![]() 青荷蓋淥水,芙蓉葩紅鮮。 郎見欲采我,我心欲懷蓮。
七、隋代的荷花隋代文學家杜公瞻寫有一首《詠同心芙蓉》: ![]()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八、唐朝的荷花唐詩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獨冠成峰,喜愛荷花的詩人亦眾,因篇幅所限,筆者只好憑借個人喜好,選擇幾篇和讀者朋友們分享。 1、 初唐詩人盧照鄰所作的《曲池荷》 ![]()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2、盛唐詩人李白的《折荷有贈》: ![]()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 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 佳期彩云重,欲贈隔遠天。 相思無由見,惆悵涼風前。
3、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贈荷花》 ![]()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九、五代時期的荷花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所作的《攤破浣溪沙》一詞: ![]()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
十、宋朝時的荷花1、要說在中國古典文學里,讓荷花成為網紅的人,當首推北宋文學家周敦頤,他寫有《愛蓮說》一文: ![]()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蘇軾所作的《荷花媚》 ![]() 霞苞霓荷碧。 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 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夭邪無力。 終須放、船兒去,清香深處住,看伊顏色。
3、楊萬里所作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十、元朝時的荷花雜劇作家白樸所作的【雙調-得勝樂-夏】 ![]() 酷暑天,葵榴發。 噴鼻香十里荷花,蘭舟斜纜垂楊下。 只宜鋪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
十一、明朝時的荷花明代文學家楊慎,他寫有《白蓮》三首,其一如下: ![]() 凌波仙子白霓裳,風助精神露洗妝。 曾向蕊珠宮里見,人間何處有紅芳。
十二、清朝時的荷花清朝詞人納蘭性德作有一首《山花子》: ![]()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 再將這張荷花照片與前圖對比,想必可以理解納蘭詞中的所謂后悔,盛開如斯的花,一旦零落成泥,不若不開,或者不如不見,聚散離別,有的人能走出來,有的人則深陷其中,永不能拔。 后記又是一篇流水賬,寫完之后,卻是心如止水,古往今來,跨度達數千載,仿佛穿越其間。 荷花的美,荷花的品格,亦是見仁見智,喜愛與否只是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感念。 如那些詩文詞句,寫它們的人,多為借花寓情,有快樂、有悲傷;有友情、有愛情,都銘刻在文字中,將他們所身處的時代,帶給現在的我們,一浪逐一浪,奔流至今。 感謝有耐心看到這里并很喜歡著荷花的讀者朋友們! 也借花祝愿大家蓮(連)年荷(和)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