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南宋著名詩人陸游的作品,名為《黃州》。黃州位于湖北,靠近長江中游北岸,因東坡夜游赤壁而名聞天下。南宋乾道年間,陸游入蜀擔任通判一職,途經黃州,賦詩一首。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來他有點兒傷感,有點兒氣餒,到底他想到了什么,大英雄竟然沮喪悲觀?還是先看看詩中怎么說,再分析陸游怎么想。 在現代漢語中,局促多用來作形容詞。在詩中,局促是個典故,用來形容身處困境不忘家鄉。陸游是紹興人,生長在江南水鄉。一旦為官,身不由己,去外地赴任,心情顯得有些黯然。于是,陸游用稍帶牢騷的口吻說,“我感覺身不由己,像春秋時期的囚徒楚鐘儀。”外放入蜀,某種程度上是貶謫放逐。陸游感慨,難道讓他學習齊國的優伶,通過討好別人尋找機遇。 長江之水奔流不息,從古至今有多少英雄人物在此地空留余恨。如果真有天意,上天的意志真的無私,那么草木枯黃四季更迭也不會讓人心情悲痛。陸游寫詩不愛用典故,《黃州》的首聯連續出現典故,可見他的內心相當矛盾。他想說,又怕別人覺得他軟弱。他只能隱晦地表達心情,這樣的陸游,不禁讓人心疼。 從江南到蜀中,山重重,水迢迢,一路上風餐露宿,讓陸游的兩鬢多了白發。過了黃州,是黃岡,然后就是三峽了。這一路上清冷孤獨,旅途之愁,內心之苦,只有陸游體會最深。當他路過赤壁的時候,看到了滄桑變化的痕跡,發出一陣感慨。男兒就要建功立業,如果沒有英雄氣概,就不要學習孫權了。 原來,陸游還是人們心中的英雄,他最終發出豪邁的吶喊。他骨子里的豪情壯志,沒有因為一時坎坷而失落。英雄氣短,錯了,他的氣魄直沖云霄。懷古,詠史,訴說悲涼,沒錯他是有些失落。不過,他很快就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他在赤壁下想到了三國時期的英雄人物孫權。赤壁大戰,孫權破曹,最終奠定三分天下的大局。如果孫權沒有堅持博一下,歷史將會改寫。 陸游以孫權為榜樣,縱然滿鬢花白,也難掩一腔熱血。陸游還是那個陸游,他的信念未曾動搖,他要繼續書寫壯麗的詩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