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著此心以拒外誘,須如一團烈火,遇物即燒。寬著以心待同群,須如一片春陽,無人不暖。 凡一事而關人終身,縱確見實聞,不可著口。凡一語而傷我長厚,雖閑談戲謔,慎勿形言。結怨仇,招禍害,傷陰鷙,皆由于此。 遇事只一味鎮定從容,雖紛若亂絲,終當就緒。待人無半毫矯偽欺詐,縱狡如山鬼,亦自獻誠。 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窮寇不可追也,遁詞不可攻也。 恩怕先益后損,威怕先松后緊。 善用威者不輕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輕信輕發,聽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厲,責善之大戒也。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呂新吾云:責善要看其人何如,又當盡長善救失之道。無指摘其所忌,無盡數其所失,無對人,無峭直,無長言,無累言。犯此六戒,雖忠告非善道矣。 又云: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余,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凡勸人,不可遽指其過,必須先美其長,蓋人喜則言易入,怒則言難入也。善化人者,心誠色溫,氣和辭婉;容其所不及,而諒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體其所不欲;隨事講說,隨時開導。彼樂接引之誠,而喜于所好;感督責之寬,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長進者。我若疾惡如仇,彼亦趨死如鶩,雖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先哲云:覺人之詐,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喜聞人過,不如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宏。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精明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律己宜帶秋氣,處世須帶春風。 己性不可任,當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當用順法調之,其道在一恕字。 劉直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極有理。蓋合者,始也;散者,終也。至于好散,則善其終矣。凡處一事,交一人,無不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