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農歷二月二,在大連一普通農家小院里,一位百歲老人正端著一杯酒,走向愛妻的遺像。因為年紀太大,他的手有些顫抖。 這位白發老人,姓曾,名思玉。 是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開國中將曾思玉。他曾先后出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書記、濟南軍區司令員,毫不夸張地說:他是附近十里八鄉最受尊敬的老者。 因為是“二月二,龍抬頭”,又恰逢老人剛過完百歲生日,家里來了不少老戰友、老下級。飯畢,老人家當眾站起來,給故去5年的妻子洪林,“敬”了一杯。 曾思玉身邊的人都知道:老爺子晚年忘了很多事,但和妻子有關的那些,他都沒忘。而他跟兒孫們提得最多的,則是一件發生在他和毛主席之間的往事,這件事讓他頗為驕傲: 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曾思玉在武漢軍區擔任司令員。那些年,毛主席經常去武漢調研,曾思玉經常在一旁陪同。 1967年,毛主席一行又來到武漢東湖。曾思玉索性不回家,住在值班室,方便毛主席的隨時問話。毛主席得知后,便對曾思玉說:
主席的幾句話,說得曾思玉等人,都不好意思起來。而后,主席點了一支煙,看了看眼前的愛將曾思玉,說了這樣一句話:
曾思玉一聽,立馬就愣住了:毛主席怎么會知道我家那口子呢?于是,他趕緊回答:“主席真會開玩笑,我那位只不過是個普通婦女干部!” 毛主席顯然并不同意曾思玉的這種說法,他笑著說:“她當穆桂英,你當楊宗保,打起仗來,夫妻同上陣!” 直到這時候,曾思玉才確定:原來當年妻子陪自己入朝鮮的事,不但驚動了毛主席,還讓他老人家,記了這么多年。 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江西猛將遇到了“魯西一枝花”1940年的一天,魯西軍區政委肖華將軍,一臉神秘地找到了時任軍區政治部主任的曾思玉。 肖華一直是個熱心腸,而且他跟曾思玉一樣,都是江西人。平日里,兩人走得很近。這一年,曾思玉已經是29歲了,還沒有對象。肖華看在眼里,急在心頭。 于是,肖華這是特意來給曾思玉說親的,他問:“老曾,你都快30歲了,還沒有目標嗎?”曾思玉被肖華問得一頭霧水。肖華見他迷糊,便直接挑明:“你對咱們的魯西一枝花,印象如何?” 肖華指的“一枝花”,正是時任魯西軍區婦女委員會副書記的洪林。 說起來,這洪林也確實是個了不起的奇女子。她是個回族姑娘,1921年出生在山東冠縣,4歲喪父,從小跟著外祖父長大。 外祖父早年從過軍,年輕時又走南闖北,非常有見識。得以在他膝下長大,洪林從小就跟別的姑娘很不一樣。等到洪林長大一點后,外祖父又把她送到冠縣師范學校讀書。因此,十幾歲的洪林可謂是“能文能武”! 1935年,14歲的洪林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加入我黨組織的“讀書會”。兩年后,年僅16歲的她入黨。 此后的洪林,可謂是搞婦女工作和支前工作的一把好手。她組織“青年婦女抗日先鋒隊”,組織婦女同志給前線送糧、送彈、救護傷員。在她的帶領下,魯西婦救會成了一支了不起的抗日隊伍。而洪林,也得到了一個響當當的外號:沙司令。 這位“沙司令”有學識、有膽色,在魯西軍區,對她有好感的同志自然是不少的。一些老上級、老領導,也都有意想給她說說親。 而對于這件事,洪林自己則早有打算。她認為革命成功前,不能談男女之情,于是索性對外宣布:“本人是獨身主義者!” 洪林的事,曾思玉當然是知道的。因此,當好兄弟肖華來找他,問他對洪林印象如何時,曾思玉當場就回答:“不成,不成!人家肯定不會答應!” 肖華早就知道曾思玉對洪林有意,便當場拍胸脯保證:“老曾,你瞧我的,這事我準幫你辦成!” 于是,此后的肖華便處處找著機會,在洪林面前說曾思玉的好話。一開始,他還只是拐著彎地夸。見洪林不太回應,肖華便索性問道:“你說,你對我們老曾印象如何嘛?” 畢竟是肖政委親自說這事,洪林不好直接拒絕,只能回答:“政委啊,你知道我是不嫁人的!”就這樣,足足過了兩個多月,曾思玉都沒有等到好消息。 肖華見自己說親不成功,便給曾思玉指了一條“明路”,讓他找時任魯西區委主任的段君毅。 段君毅是位老同志了,又是洪林的老領導,洪林像尊重父親一樣尊重他。段君毅仔細考察了曾思玉的決心后,便去找洪林,讓她不要錯過一樁好姻緣。 就這樣,在段君毅的說媒下,洪林答應跟曾思玉接觸。通過接觸,洪林發現這個比自己大10歲的江西大哥,別看平時說話有點兒“木訥”,但一上了戰場就是一員了不起的猛將: 他參加過參加過一至五次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率部突破過天險臘子口; 1935年還給毛主席送過“雞毛信”,主席對他稱贊有加。 這樣有勇有謀的男子,正是洪林想找的對象。一段時間后,段君毅問洪林:“你和曾思玉同志的事,我看考慮得可以了吧!” 洪林表示:“老領導,聽你的吧!” 就這樣,1940年12月31日,在同志們的見證下,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了。當天,大伙兒買了兩斤花生米,給這對新人辦了一個簡單的婚禮。 二:問孩子他媽“抗美援朝你去不”得了洪林這樣的賢妻,無論是在抗日還是解放戰爭時期,曾思玉都“如虎添翼”。因為有文化,又從小跟外祖父學過兵法,洪林總能在關鍵時候幫上丈夫大忙。 曾思玉打仗勇猛如剛,而洪林則往往是心細如發。遇到日軍來掃蕩時,洪林經常能及時替丈夫發現一些小細節。 因此,曾思玉對妻子總是格外的敬重。我沒寫錯,是“敬重”這個詞。因為曾家的兒女們,每每形容父母之間的愛情時,總愛用這個詞。 有一次,洪林正在村口帶著婦救會的同志們開會。突然聽到附近有槍響聲,日偽騎兵來了。洪林迅速讓同志們隱蔽好,自己則偷偷摸到村外去打聽情況。 結果,她剛出村就碰到了我們的同志來接應。那位同志告訴她:“敵人打聽到你和曾思玉的關系,正準備來抓你呢!” 當時,曾思玉沒辦法及時趕過來護妻,底下的年輕戰士們聽說后,便想了一個辦法:他們讓人扮成農民趕著一頭豬,往另一個方向走。 日偽騎兵判斷:農民趕豬肯定是要回村子,他們要找的村莊肯定就在那個方向。于是,他們便被吸引到錯誤的方向了。 事后,洪林等婦救會的同志們安全了,扮農民的戰士也順利脫身了,但那頭豬卻被槍聲嚇得跑沒影了。曾思玉回到部隊后聽說此事,還把底下這幾個小戰士訓了一頓,說他們護人沒錯,但應該注意保護集體財產。 小戰士們知道領導其實是很疼嫂子的,便一邊挨訓一邊笑著說:“丟個小豬,保個夫人,值了!”曾思玉一聽,也樂了! 就這樣,這對夫妻在聚少離多中,各自在自己的崗位上拼著命。曾思玉將軍在解放石家莊、新保安戰役中,都為我軍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的老上級聶榮臻元帥每每提起他,總是忍不住要夸上幾句。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毛主席在經過綜合考慮后,決定出兵。當時,曾思玉的職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4軍軍長。這一年,他39歲。 聽說梁興初、吳瑞林等老戰友,一個個都領命入朝,曾思玉羨慕得不行。于是,他便一次次跟上級表決心,希望也能讓64軍上。 1925年10月底,在焦急等待通知的日子里,一天夜里,曾思玉突然問了妻子洪林這樣一個問題:
洪林當時在軍中的職務是19兵團家屬隊政委,還是分管她最擅長的那些事。聽到丈夫這樣一問,她很干脆地說: “我是軍人,當然要去,不去我就是怕死鬼!” 在丈夫面前,29歲的洪林說話總是很直接。她這樣的性格,恰恰是曾思玉最喜歡的。 不過,看著幾個剛剛被哄睡著的孩子,曾思玉突然意識到自己提的這個問題,有些欠妥當!于是,他又轉頭對洪林說:
見丈夫要自己打退堂鼓,洪林不干了,她斬釘截鐵地表示:“孩子嘛,小的交給姥姥帶,大的送學校和幼兒園!” 夫妻倆的深夜對話,到這里也就結束了。對旁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洪林只是說說而已,畢竟早前沒有軍長夫人去朝鮮的先例。但從妻子的眼神里,曾思玉分明看出了堅定。 果然,洪林不是說說而已。她很快就找到了上級領導,領導們一看:這位軍長夫人自己本身就有多年敵后工作經驗,這上戰場的條件肯定是達到了的呀!于是,經領導們一拍板:入朝的名單里,洪林的名字便赫然在列了! 出發前,洪林把自己的母親和丈夫的母親,都叫到了身邊。兩位母親中: 洪林的母親守寡多年,只有她這么一個女兒。早年因為女兒干革命,她在老家還被族人趕出了村,差點兒死在了深山里。 而曾思玉的母親,是江西一個普通的農村婦人。當年兒子在外打仗,她在家提心吊膽。好不容易兒子當了將軍,她便幫著帶帶孩子。 當著兩位母親的面,29歲的洪林端端正正地鞠了個躬,把4個孩子交到她們手里。洪林對她們說:“如果我們夫妻倆都犧牲了,孩子就拜托媽媽們了!” 這一幕,剛從軍區回來的曾思玉和警衛員都看見了。曾思玉沒敢進屋,只是跟警衛員說了一句:“得此賢妻,我曾思玉之幸!” 1951年2月17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第64軍,入朝!隊伍中,有軍長曾思玉,亦有軍長夫人洪林。 三:朝鮮戰場上的那對夫妻抗美援朝期間,我軍前前后后共有27個軍入朝。軍迷們每每提到這27個軍的軍長,往往都愛論一個高低,都愛分析誰才是最牛的。 對于這樣的做法,筆者覺得不太妥當。原因有兩點: 其一,朝鮮戰爭是一次全方面、立體型戰爭,這就意味著從前線主力到后勤部隊,都是極為重要的。負責修建機場的,負面打通鐵路線的鐵道兵,哪一支部隊不是血染沙場。 其二,此戰由彭德懷任總司令,他考慮的是全局。每一員猛將被安排在哪個位置,是率部死守還是進攻,是以時間換空間,還是不計傷亡保主力,都是全局規劃的。 事實上,整個抗美援朝時期,無論我們把視角放在任何一場戰役中,都能找到足以震撼人心的人和事。正因如此,這場戰爭才值得我們研究多年;正因如此,才會每隔幾年就會有新的戰術打法、新的老兵英雄被發現。 曾思玉將軍在朝鮮戰場中的表現,是值得被記住的: 第5次戰役初期,領到突破臨津江重任的,是他曾思玉; 第5次戰役第二階段,領到在在西線牽制敵人的任務的,是他曾思玉; 談判環節,領到保護會場警戒任務的,還是他曾思玉。 除此之外,曾思玉還曾數次被彭老總點將。而這些任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關鍵時候,必須能果斷做出“犧牲自己,保護兄弟部隊”的決定。彭老總是了解曾思玉的,這就是他的特點。 彭老總讓他干,他就干,沒啥可說的!所有任務,曾思玉都完成了。 后來,軍長們都到志愿軍司令部開會。韓先楚將軍一見到曾思玉,就緊緊地抓住他的手,說:“老曾,你的命真大!” 曾思玉一聽,淡定地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和韓先楚開玩笑說:“我要是死了,光榮了,你老韓要給我送花圈,向我三鞠躬!” 曾思玉在朝鮮的九死一生,妻子洪林都是知道的。當時,她在軍部留守處擔任政委。戰友們都說:這是軍長夫人,在“老家”坐鎮。 不過,這個軍長夫人確實不好當:一方面,她要負責給戰士們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她要負責組織擔架隊、救護隊,把這些人往前方送。 別看她是個女的,但她資歷夠、能服眾,戰友們都愿意聽她的。一次,一個干部犯了錯,領導們決定給他關個禁閉,讓他反省反省。 結果,對方看到來給自己關禁閉的是個女的,多少是有些不服氣的。結果,洪林只是淡淡地說了句:“你是啥干部都不行,你這樣,換以前要砍頭!現在已經對你夠客氣了!” 結果,那位干部聽說洪林當年抗日的事,才知道對方是走過槍林彈雨的“沙司令”,他馬上就乖乖地自己走進禁閉室了。 后來,這件事就在朝鮮戰場上傳開了。大伙兒都說:64軍有個“穆桂英”,能替軍長管好“老家”。也就是在這時候,毛主席在北京也得知了此事。于是,才會有1967年見到曾思玉時特意提到:我很早就聽說你家有個穆桂英。 1955年,曾思玉從朝鮮戰場上回國。同年9月底,他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此后,他先后在多個軍區擔任要職。 尾聲:晚年的曾思玉與洪林,兒孫滿堂。 離休后,夫妻倆找了一間普通的農家小院,自己種菜,互相陪伴。孩子們來看望時,兩位老人總會談起當年的崢嶸歲月。而一提到洪林,曾思玉的眼神里永遠是滿滿的欣賞。 2005年,洪林病逝,享年84歲。94歲的曾思玉悲痛不已,他把老伴生前送給自己的詩,一刀一刀雕刻成木匾,掛在書房的墻上,日日都要看上一眼。 2012年12月31日,曾思玉將軍病逝,享年102歲。 世人都說,革命的愛情分外浪漫。 對曾思玉和洪林來說,浪漫是什么呢?或許是那天晚上,丈夫問妻子:“你去抗美援朝不?” 筆者初次在軍史資料里見到這句話時,總覺得:這不像一個丈夫會對妻子說的,它更像兩個戰友之間的對話。直到梳理完二老的經歷,才明白:這一問里,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