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玉將軍一路從長征走來,經歷了艱難的抗戰時期,在解放戰爭打響后的戰場上為解放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他更是擔任著中國人民志愿軍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職務,帶領志愿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開始了艱難的作戰。 從朝鮮戰場回來后,這位戎馬半生的將領,也在我國的授銜儀式上被授予開國中將的軍銜。 ![]() 之后曾思玉在組織的任命下,先后擔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湖北省委書記、濟南軍區司令員等重要職位,為新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1968年5月,正擔任武漢軍區司令的曾思玉,得知了毛主席不日后要來武漢的消息。 其實從六十年代開始,毛主席幾乎每年都會去武漢一趟,每次也都會面見曾思玉。 毛主席會和曾思玉談公務、聊國家建設,偶爾也會過問這位軍區司令的家事,談話中的兩人就像老友會面般放松。 這次曾思玉在得知主席要來武漢的消息后,便想著在值班室住下,也好方便隨時面見主席。 ![]() 毛主席在得知此事后,還曾打趣道:“你這個隨叫隨到的作風,還是像從前在戰場上那樣啊。” “其實我來武漢主要就是散心看看書,你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回家多陪陪家人吧,我可聽說了你家里有一位穆桂英呢。” 曾思玉聽完主席的話不好意思的回道:“主席說笑了,我家那個就是普通婦女干部,哪能跟穆桂英比呢。” 主席繼續笑道:“她陪你作戰多年,還跟你去了朝鮮戰場,我看你們夫妻就是當代楊宗保和穆桂英。” ![]() 毛主席口中的穆桂英就是曾思玉的妻子洪林,她在烽火歲月中又有著哪些事跡,能獲得毛主席如此夸贊呢? 投身革命洪林原名沙春喜,1921年出生在山東冠縣,在她4歲那年父親便因惡疾去世,此后她一直和母親相依為命。 家中的頂梁柱沒了,孤兒寡母的生存自然無比艱難,也因此洪林很小就養成了倔強的性子,絕不肯讓他人欺辱自己和母親。 洪林的外公早年當過兵,覺得這個外孫女頗有自己年輕時的風范,便決定將外孫女送去讀書培養成才。 ![]() 在外公的支持下,洪林一路考入了冠縣師范學校,學識和眼界都得到了開拓。 外公對家國大事同樣掛懷,曾屢次在艱難的環境下幫助中共組織。 他知道國家的未來都在這些年輕人身上,而他能做的就是為這些年輕人艱難的革命之路略盡綿薄之力。 1935年,中共黨員何金三因意外負傷,被組織安排在洪林外公家休養。 彼時14歲的洪林,從外公口中得知這正是為革命奮戰的戰士,在外公的愛國情懷和革命者的熏陶下,洪林也萌生了投身革命的想法。 ![]() 1937年,洪林通過了組織上的考核,順利加入了共產黨,就此開始了自己的革命之路。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洪林在組織的安排下開始了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動,并在1938年成為了冠縣婦救會會長。 洪林用自己的學識動員當地婦女參加救國活動,她高喊著響亮的口號“天下興亡,匹婦有責”。 婦女們雖然無法像男子一樣上陣殺敵,可也應當擔起愛國的重任,積極做好后方工作,成為戰士們堅實的后盾。 ![]() 洪林帶著當地婦救會成員,為戰士們縫軍襪、納軍鞋、籌軍糧、傳遞情報、救助傷員。 她帶領這支由婦女組成的抗日隊伍,在當地有不小的影響,民間也稱洪林為“沙司令”。 1940年冀魯豫行政公署成立,洪林不負眾望被選為魯西區委婦女委員,年輕靚麗的她也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魯西一枝花”。 彼時19歲的洪林也成為了眾多同志的追逐對象,可很快大家就對這朵“帶刺的玫瑰”望而卻步。 ![]() 原來洪林一心投身革命,曾對外放話:“本人是堅定的獨身主義,要為革命戰斗到底,誰也別想打我的主意。” 魯西軍區政委蕭華得知后,很是敬佩洪林干革命的決心,看到這么好的女同志,他想起至今還單身的曾思玉。 曾思玉從16歲就投身革命,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跟著紅軍大部隊爬雪山過草地,抗日戰爭爆發后又整日忙于作戰,以至于現在快三十了還是孤家寡人一個。 ![]() 蕭華看著洪林女中豪杰的模樣,便起了為曾思玉和她說媒的心思,可當他找到曾思玉的時候,曾思玉卻頗為躊躇。 曾思玉對蕭華說出了自己的顧慮:“聽說她是獨身主義啊,這事說不得,要是不成豈不是同志都做不成了。” 蕭華當即明白了,曾思玉是襄王有夢,就怕神女無心呢。 他當即表示:“你放心,這事我一定打聽好了,絕不會給你搞砸了。” ![]() 革命夫妻,攜手抗戰接下來的日子里,蕭華多次試探洪林對于曾思玉的態度,話里話外意思都是“老曾人不錯,靠譜,值得托付終身。” 洪林的性子爽朗慣了,她直接對蕭華說道:“政委你知道的,我一早就打定主意不嫁人,誓要為革命戰斗到底的。” 蕭華勸道:“嫁人了也可以干革命啊,要是你和老曾能走到一起,干起革命來事半功倍。” ![]() 洪林顧及是蕭華親自出面說媒,也不好就這么駁了軍委的面子,便支支吾吾道:“那我考慮考慮吧。” 然而洪林一考慮就是兩個月,讓曾思玉一陣苦等,蕭華眼看老友急得的是臊眉耷眼,便又幫著找到了魯西區委主任段君毅。 段君毅正是洪林的上級,在工作中對她一直頗有照拂,洪林也視他為兄長般敬重。 洪林面對著上級的勸說,心中也動容了,這兩個月來她私下也悄悄打聽了,既然同志們都說曾思玉好,那她就答應接觸接觸罷。 ![]() 就這樣,19歲的洪林和29歲的曾思玉走到了一起。 在日常的接觸中洪林發現曾思玉雖然話不多,可對自己格外上心。 洪林幼時喪父,投身革命后風里來雨里去多年,還從未被人如此用心對待過。 兩人相處幾月后,洪林便認定了要與眼前的糙漢子攜手相伴,繼續為革命戰斗到底。 1940年冬天,兩人在段君毅的操持下舉辦了婚禮,而此前忙著促成兩人姻緣的蕭華卻因在外作戰,遺憾未能參加婚禮。 ![]() 說是婚禮可其實就是個簡單的儀式罷了,段君毅去鎮上買了兩斤花生米、幾根紅燭,當著眾多同志的面宣告兩人結為夫妻。 結婚沒兩天,曾思玉就因為戰事緊急收拾行囊南下作戰去了,夫妻倆也過上了聚少離多的生活。 對此洪林沒有絲毫怨言,她本就想好了要為革命奮斗終身,現在夫妻二人雖分隔兩地,可都是為了相同的信念而戰斗。 ![]() 1942年,洪林在魯西地區和曾思玉一起從事革命工作,并一邊靜待腹中孩兒的誕生。 然而就在她即將臨盆的那幾日,日軍卻揮軍進入魯西地區,對當地的組織進行瘋狂的掃蕩和破壞。 曾思玉帶人沖在阻擊敵人的第一線,為后方的同志們爭取撤退的時間。 洪林在跟隨同志們撤退時已感到不適,可為了不耽誤大家撤離,她咬著牙跟緊了隊伍。 等到終于撤退到安全地帶時,大伙不由都松了口氣,可衛生隊的護士卻發現了洪林身下流出了血水。 ![]() 奔波勞累的洪林早已疲憊不堪,在眾人的驚呼聲中一下昏厥了過去,經過護士和女同志們的救助,洪林有驚無險的誕下了一個女兒。 孩子們的降生也更堅定了夫妻二人的信念,只有盡早結束戰事,才能讓孩子們過上安穩的生活! 在這對革命夫妻并肩作戰的第9個年頭,新中國成立了! 洪林和孩子們也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曾思玉也成為了陸軍第六十四軍軍長。 ![]() 入朝作戰,被毛主席稱作穆桂英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10月解放軍在毛主席的號召下組成了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作戰。 一天晚上,曾思玉回到家中后,幾經思量將心中的想法問出了口:“我決定去朝鮮戰場和美國人打仗,這一次你要不要去。” 這件事在曾思玉心中盤旋了很多天,妻子自從嫁給自己,可謂是吃盡了苦頭,好不容易才過了幾天安生日子。可他也知道妻子的性格,所以才作此一問。 ![]() 洪林一聽這話,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去,這是軍人的職責,我又不是怕死鬼,管他美國人還是什么人。” “那孩子怎么辦,要不你這次別去了,孩子們不能沒人照顧。” 此時夫妻二人已經養育了4個孩子了,兩個大的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另兩個小的還嗷嗷待哺呢。 一聽丈夫這話,洪林急了:“兩個小的給我媽帶,兩個大的交給組織,我相信組織能照顧好他們。” 看到妻子如此堅定的態度,曾思玉也不再阻攔,夫妻二人將孩子都安置妥當后,便在1951年1月雙雙赴朝鮮作戰了。 ![]() 曾思玉在朝鮮擔任著第十九兵團第六十四軍軍長的職務,而妻子洪林則擔任六十四軍軍部留守處的政委的職位。 洪林忙碌于后方的各項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組織擔架團的任務,負責在戰場上救治傷員,輸送物資。 在戰地后方從事組織擔架團工作的洪林勞心勞力,再次成為了前方戰斗的將士們的后盾。 然而在一次出任務的時候,擔架團突然遇上了100架敵機轟炸。 敵機轟炸時,上千名工人們很快就被沖散了,而本該將工人們聚集起來的政委,卻自己逃了回去。 ![]() 洪林看到政委一人回來后,勃然大怒,下令將這個違反組織紀律的政委給關押了起來。 政委在聽到命令后顯然不服:“我殺得敵人比你生的孩子都多,你一個婦女還想關我這個團級干部。” 洪林怒斥道:“你犯了錯就是要關禁閉,這都算輕的,要在舊部隊你犯下這樣的錯誤,是要被殺頭示眾的!” 犯錯的政委一聽這話,囂張的氣焰頓時熄滅了。 他本來還想用男人的身份壓洪林一頭,沒想到卻被洪林一頓臭罵,在被關禁閉的時候,也對這次錯誤作出了深刻的檢討。 洪林的舉動也震懾了不少人,如果從前還有人想投機取巧的話,在此后再不敢作出違反紀律的事。 當曾思玉得知妻子的行為后,也忍不住感嘆:“我妻果然還是那個說一不二的沙司令。” ![]() 漸漸地,志愿軍隊伍中便流傳著洪林是當代穆桂英的佳話。 1955年3月,曾思玉帶著洪林從朝鮮戰場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對夫妻在戰場上的事跡也傳到了毛主席的耳里。 所以在1968年毛主席去往武漢會見曾思玉時,才會主動提起。 “我可聽說了,你家可有個穆桂英呢,她可是個女中豪杰啊。” “主席說笑了,我家那個就是普通婦女干部,多虧了組織上的培養。” “婦女能頂半邊天嘛,你家穆桂英陪你上戰場,你現在有時間要多陪陪她。” ![]() 曾思玉聽著主席的話連連點頭稱是,白天他陪著主席在東湖邊漫步談心,晚上便會準時回家陪伴妻兒。 八十年代時,曾思玉退休后帶著妻子在大連尋了一處環境優美的村莊,過起了悠閑的晚年生活。 從前夫妻倆因為作戰聚少離多,現下終于可以過上如普通夫妻一般,讀書喝茶、侍弄花草、閑云野鶴的生活。 ![]() 曾思玉和洪林從戰火中攜手而來,為新中國的成立奉獻了青春,拋灑了熱血。 如今,這對伉儷情深的革命夫妻雖已離去多年,可他們的功績卻在時間的長河中歷久彌新,久久不散。 后輩們也應當銘記先輩們的付出,讓他們的故事一直傳承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