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致病因素尿酸,屬濁毒,源于濕邪,責于脾腎虧虛痛風疾病,屬于中醫癔癥、歷節風疾病范疇,梳理古今中醫對痛風的病因病機觀點,基本認同痛風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濕邪,病理產物是痰濕熱瘀等,基本病機是痰阻脈絡。致病原因是平素身體虛弱,或飲食不節導致脾胃運化失司,或外感邪氣,內生痰濕,氣滯血瘀,久而化熱,痰濁凝聚,繼而阻滯經絡骨節,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發為關節紅熱腫痛。 龐宇舟,是廣西名中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比較擅長運用中醫和壯醫治療痛風。 龐教授認為痛風主要是因為尿酸(高)導致的高尿酸血癥,因為尿酸濃度超過飽和度,則尿酸鹽會結晶沉淀。 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都要面對尿酸這個病理物質。 尿酸屬于濁毒,源于濕邪,其生成和排泄都要依賴于脾腎二臟——脾主運化,如果脾失健運,則濕濁內生;腎司開闔,腎之氣化失常,二便排泄不利。 所以治療痛風,必須以健脾化濕、補腎利水這兩條線為基本思路,在這個基礎上,再根據濕邪的寒熱偏性,臨證靈活加減;同時還要考慮到尿酸(濕濁)痹阻于機體的位置——上下肢、骨節、肌膚這一特點,配合化痰通絡之品,以達到去除濁毒、通絡止痛的治療目標。 化濕通絡降濁,三合一更有利于降尿酸,預防痛風發作痛風的病因病機搞清楚了,其治療方法就出來了,健脾以化濕、補腎利水以降濁,同時輔以通絡方法消腫止痛以解標,如此化濕、降濁、通絡三個方法更有利于降尿酸。 龐宇舟教授結合自己30多年的臨證經驗,自立化濕通絡降濁方,組方由薏苡仁、蒼術、秦艽、威靈仙、木瓜、桑枝、當歸、牛膝、海桐皮、澤瀉、豬苓、白術、土茯苓、甘草、桂枝等十味藥組成基本方,其中薏苡仁、蒼術、秦艽、威靈仙,這四味藥滑石;木瓜、桑枝、當歸、牛膝、海桐皮,這四味藥通絡;澤瀉、豬苓、土茯苓、白術、桂枝這味藥降濁,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方法: 有痛風石的加石韋、海金沙、雞內金等。 熱重的加虎杖、敗醬草。 關節疼痛嚴重地加透骨草、土鱉蟲、水蛭等,以達到濕化絡通濁降的功效,同時降低血尿酸,顯著改善臨床癥狀,效果顯著。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尿酸不再高,痛風不會犯,遠離痛風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