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舜帝葬地九疑地望考辨 ——兼與蔣咸喜先生商榷

     炫葉楓雪 2022-06-23 發布于廣東

    蔣政平張澤槐

    九疑,又作九嶷,中華人文始祖虞舜崩葬之地。四千多年前,舜帝在禪位于大禹后“南巡狩”,于今湘南桂北一帶留下大量活動遺址與傳說。其如湘潭市的韶山、東安縣的舜皇山、桂林市的虞山等,均傳為舜巡狩所經之地,從洞庭湖君山起,沿湘江流域多個縣都建有紀念娥皇、女英的舜帝二妃廟,這些都折射出古史傳說的歷史真實性。舜帝最后“道死蒼梧”[1],葬于湘南寧遠九疑山,此為千古定論。然而,廣西全州民間文史研究者蔣咸喜2021年8月在《縱橫》雜志發文《楚南全州:舜帝葬地九疑山新考》(以下簡稱“新考”),聲稱“舜帝葬于全州的九疑山”。該文穿鑿附會,妄自推測,通篇無可信據資料。茲試對舜帝葬地九疑山地望考辨如下。

    一、關于“零陵”這一古地名的由來及其演變

    地名是特定地理實體的指稱,一般都有其起源及演變過程。“零陵”是一個極久遠的古地名。《史記·五帝本紀》:舜“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所謂“是為零陵”,意思是舜帝的陵墓叫“零陵”。眾所周知,古者帝王墳墓稱陵,以山陵之高大寓意帝王的權力與威嚴。那么舜帝的陵墓為何要冠以一個“零”字呢?有學者考證認為,“零”字最早來源于古泠水,零陵以古泠水得名[2]。寧遠九疑山附近的泠水幾千年來名稱不變。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距今2100多年的長沙國南部《地形圖》,其主區即今永州市南部瀟水流域,圖上繪有深水(今瀟水)流域主干流共25條,其中一級支流即有泠水,有水口水源兩個注記。北魏酈道元《水經·湘水注》有“泠水,南出九疑山,北流逕其縣(泠道)西南”的記載。酈道元因水記地,指出泠道縣得名于泠水(“縣指泠溪以即名”),泠道故城遺址位于今寧遠冷水鎮下胡家村北,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山、因水、因城為名,是古代地名命名的基本原則。黃帝葬陜西橋山,史多稱“橋陵”;漢高祖劉邦墓,因地近長安而得名“長陵”;漢文帝劉恒墓,因鄰近霸水而稱“霸陵”;漢武帝劉徹墓,因位于茂鄉而得名“茂陵”。泠、零二字,從水令聲,從雨令聲,二者音同義近,互為通假。泠,也寫作零,泠水亦即“零水”。江蘇揚州市有一古地名南零,常寫作南泠;宋代著名的張公神碑:天時合兮甘露泠,又寫作“天時合兮甘露零”。最具權威性的例證是國史《后漢書·宗室四王三候列傳·城陽恭王祉》直接把泠道舂陵鄉寫作“零道之舂陵鄉”。所以,舜帝因葬于九疑山泠水附近,其墓取名“泠陵”,亦即“零陵”,也就不難理解了。地以人傳。由于舜帝崩葬九疑是上古時期的重大事件,“零陵”之名便很快傳播開來并逐漸演變為當地最著名的地理名稱。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地圖集》將“零陵”歸于夏以前出現的重要古地名,注明其地在湖南寧遠。《辭源》《辭海》零陵辭條,第一語義均釋為:“古地名。在今湖南寧遠東南”。可知,“零陵”原生地望在今永州市寧遠縣境無疑。

    政區名稱與原生地名雖有聯系但兩者不能混同。“零陵”由古地名演變為郡縣政區名稱,則是在此后2000余年的秦漢之際。史載,漢武帝平南越后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零陵郡,領零陵、營道、始安、夫夷、營浦、都梁、泠道、泉陵、洮陽、鐘武十縣(侯國),郡治零陵縣,其地在今廣西興安縣界首鎮附近(又說在全州縣城北三十里梅潭)。零陵郡轄境相當今湖南邵陽市以南的資水上游、衡陽市、道縣之間的湘江瀟水流域,和廣西桂林市、永福以東、陽朔以北地。西漢設置零陵郡,之所以將湘水、漓水附近新置縣命名為零陵縣,其原因在于九疑山所在的深水(瀟水)流域在此之前已置泠道、營道、龁道等縣級政區[3],這從馬王堆漢墓《地形圖》可得到證實。秦漢政治制度縣“有蠻夷曰道”,表明九疑山地區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其縣名必須帶有“道”字(漢末王莽復古改制,曾將泠道縣改名“泠陵縣”,此泠陵實則為“零陵”的另一種寫法)。基于此,零陵這個著名地理名稱便西移至湘水、漓水上源的新置縣了。在地名學上,新設立的政區往往以相鄰的某個著名之地來命名,稱為“遙取”[4],這種命名法則,古往今來不乏其例。至于西漢零陵郡治不在一郡中心地域的泉陵城,而置于偏西南的靈渠附近,歷史學家嚴耕望注意到這個問題,認為西漢郡國并行,“泉陵乃侯國,當不為郡治”[5]。到東漢,泉陵侯國改為泉陵縣,零陵郡治便移至泉陵,此后直至清末未再變動。

    有關秦代是否設有零陵縣,這是學術界討論千年未達成一致的難題。《漢書·藝文志》列載書目,有零陵令信一篇《難秦相李斯》,史念海先生據此判定秦代設有零陵縣[6]。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將秦零陵縣繪于湘水、漓水附近,緊挨靈渠。然而,《漢書·藝文志》的記載只是一個孤證。秦縣零陵設置的具體時間、管轄范圍、縣治何處,于史無載,無從查考。廣西史學家若谷2001年在《廣西地方志》撰文《廣西歷史并未見有秦縣零陵》,以大量實證否定秦零陵縣的存在,并對新編《全州縣志》(1998年版)在無確鑿史料的情況下載說:“(秦)始皇二十六(公元前221年),在縣境置零陵縣,屬長沙郡,縣治在今縣城西南39公里處”提出批評,稱“頗令人失望”。實際上,地處桂東北的全州縣,古為洮陽縣地,根據考古出土資料,其設縣的年代可追溯到戰國中后期,被視為廣西歷史上第一縣。考其建置沿革,歷代《全州志》只講洮陽縣而不提零陵縣。洮陽縣“以洮水經其南而名”(《讀史方輿紀要·卷一百七》),故城遺址在今全州縣永歲鎮梅潭村后山,1981年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洮陽縣存續時間在九百年以上。換言之,無論秦代是否設有零陵縣,均與今全州縣關聯不大。若谷先生前文指出:“考零陵之名先秦就有,最初作為地名與蒼梧及九疑連在一起……,到元鼎六年立零陵郡縣于湘江上游后,零陵始與湘水源頭連在一起。”此話甚為公允。“新考”顛倒邏輯關系,咬定全州有“最古老的地名'零陵’”,是毫無根據的。

    二、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確證:舜帝葬于今寧遠九疑山

    典籍所載是考察九疑地望的最基本依據。自《史記·五帝本紀》載說舜“葬于江南九疑”起,歷代正史地理志及地理名著對九疑山的記載,可謂一以貫之。我國最早的正史地理志——《漢書·地理志》零陵郡營道縣班固原注:“九疑山在南,莽曰九疑亭”。營道縣即今寧遠縣。與此條記載相聯系的史實是,孺子居元年(公元6年)王莽政,不僅改營道縣為九疑亭,還在這里修建了“虞帝園”。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將“嶷”字釋為:“九嶷山也,舜所葬,在零陵營道縣”。此后,從《后漢書·郡國志》到《隋書·地理志》《舊唐書·地理志》,再到《明史·地理志》和《清史稿·地理志》,均有相類似的記載。由以上典籍的記載可知,秦始皇、漢武帝“望祀虞舜于九疑”,其“九疑”當確指寧遠的九疑山。

    考古出土資料是更為直接的證據。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關于舜葬九疑有兩次重大考古發現。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地形圖》,圖上所繪九疑山重巒疊嶂的形態,極為醒目、形象,在九疑山南側畫著九條柱狀地物,旁注“帝舜”二字,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根據《水經·湘水注》九疑“山南有舜廟,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復識”的記載,認為“這座建筑物當即舜廟,九條柱狀物當系舜廟前的九塊石碑”。此為迄今能見到的最早的舜廟記載。需要提及的是,這幅古地圖上繪有8個縣治,在圖的西北角有“桃陽”縣,“桃”無疑是“洮”字的別體,桃陽縣也就是洮陽縣。古地圖揭示,洮陽縣距九疑山足有數百里之遙。

    馬王堆三號漢墓輿地圖主區及近鄰區山川縣治在今圖上的位置(譚其驤繪)

    時入2004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寧遠九疑山玉琯巖古舜帝廟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揭露面積5000余平方米,在發掘區下部堆積層中發現漢代祭祀坑和不晚于東漢時期的大型建筑物遺址。全國頂級考古學家黃景略、張忠培和著名歷史學家李學勤等親臨現場考察,認定“玉琯巖舜廟遺址的發現,是我國歷史上五帝祠廟考古上的首次發現,是目前已知時代最早的舜帝祠廟”[7],該遺址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8]。舜帝為中華人文始祖,歷代帝王均遣官至湖南九疑祭祀。南朝宋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宋武帝劉裕命湘州刺史張邵赴九疑祭舜,留下現存最早的《祭舜帝文》。從唐開元六年(公元718年)到清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見諸史籍記載的朝廷遣官祭舜達63次之多,歷代朝廷祭舜文碑“文革”中多有毀損,現存28方。寧遠《舜帝祭典》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九疑山為天下名山,“蟠基蒼梧之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9],重重峰巒,神奇壯美,氣象恢宏萬千。舜帝藏精于此,正如李學勤先生所言,“使人對先民選址的精當不禁嘆服!”上世紀六十年代,偉人毛澤東答湖南友人寫下“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的瑰麗詩篇,更使九疑山名揚于世界。

    綜合上述情況,正史記載的權威性,出土材料的實證性,國家祭祀的莊嚴性,使舜葬寧遠九疑的歷史共識不可撼動。

    三、遍查歷代舊志,廣西全州境內無九疑之山名

    地方志被稱為一地之百科全書,于山川、氣候等地理要素的記載尤為翔實。“新考”宣稱“九疑山在全州舊志中就有記載”,事實真相如何?明朝初年,全州隸屬湖廣永州府,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編修的《永州府志》是湖南境內現存最早的一部志書,該書載錄境內名山90余座,其中全州9座,即湘山、柳山、三華山、隆城山、鳳凰山、覆釜山、黃華山、永福山、倚石山。據1998年版《全州縣志、附錄》“歷代修志紀略”,全州縣明清至民國時期九修全州志,現存志書四部:清康熙二十八年《全州志》、乾隆二十一年《全州志》、嘉慶四年《全州志》和民國24年《全縣志》。經查閱,康熙《全州志》記載有柳山、湘山、完山、筆架山、覆釜山、金峰嶺等37座山,沒有九疑山;乾隆《全州志》所載山嶺與康熙《全州志》稍有不同,亦無九疑山;嘉慶《全州志》所載65座山、民國《全縣志》記載54座山,都不見有九疑山。需要指出的是,舊志書在記述山川形勢時常有諸如“脈連”某名山、“襟帶”某要樞之類的話,這是借他方名山、要樞來裝點本地名勝的慣常表述,是溢美之詞。脈連者余脈之謂也。“脈連”某名山,恰恰表明此名山不在本邑范圍。民國《全縣志·地理篇》有一則附錄稱:西北部山地“在縣屬西北,南接興安,北界湖南,西至寨墟、咸水墟一帶,崇巒疊嶂,面積廣闊,為越城嶺之支脈。其中有夫夷水穿過群山,北入湘省,匯于資水,其主要高峰如禮山、覆釜山、謝花峰、靈家山、祝融山、九疑山等,普通海拔七百余公尺”,這段話的大意是,西北部山地屬越城嶺支脈,其中有夫夷水北入湖南,匯于資水,在這一地帶有禮山、覆釜山、謝花峰、靈家山、祝融山、九疑山等,一般海拔達700余米。既然點明是“北入湘省”,就不能認定此處所指祝融峰、九疑山在全州境內。聯系編纂者在該篇覆釜山之下的按語,其意思更為清楚:“覆釜郡境第一大山,遠近諸峰視若?嶁,脈連九疑祝融,橫界夷夏,為南條之首。史稱南岳八百里,茲蓋岳之發軔處也。況郡西諸水多濫觴于山,足與昆侖、岷、峨何異?”這里,不僅說覆釜山脈連九疑、祝融,還說覆釜山是南岳衡山的發軔之山,甚至可與昆侖山、岷山、峨眉山相媲美!美化本縣山川,僅此而已。而“新考”作者據此作為全州有九疑山的依據,未免荒唐可笑。果真如“新考”作者所言,全州縣其后于1998年、2018年編纂出版的兩部新縣志,對九疑山豈有不載不敘之理!

    全州舊志上沒有九疑山,現實中有沒有九疑山呢?按照“新考”全州大西江鎮境內有九疑山的說法,筆者于2021年10月下旬專程赴大西江鎮進行實地考察,在大西江鎮政府、大西江街道上、西美村等處,訪問當地教師、鋪面老板、鎮機關干部及兩位蔣姓老者,當問及大西江境內有沒有九疑山時,受訪者都答道沒有聽說有這么一座山。一位女干部對筆者說,大西江鎮只有一座叫“九條脊”的山,在鎮政府的后面。筆者順著這位女干部的指引驅車來到“九條脊”的山腳下,只見這是一座寬僅千余米、高不過七八百米的荒山。“新考”作者煞費苦心,竟然把這座名不見經傳的荒山說成是九疑山,把山水沖出的壕溝說成是“九龍歸位”,把上世紀七十年代開荒留下的簡易工棚說成是“零陵屋”(村民叫林鄰屋,與林為鄰的意思)。此次調查有全程錄音資料備存。由此可以斷言,所謂“全州大西江境內有九疑山”,完全是子虛烏有之事。

    四、《山海經》所載蒼梧、九疑與全州無涉

    自《山海經》面世以來,歷代產生過許多注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東晉郭璞和清代的郝懿行。“新考”言之鑿鑿,說“《山海經》中有四卷都講到舜帝葬于全州九疑山”。我們不妨列舉數例,看看《山海經》注釋大家們是怎樣解讀的。

    之一,《海內南經》[10]:“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葬于陰”,東漢高誘《淮南子·注》載曰,“蒼梧之山在蒼梧馮乘縣(今江華)東北、零陵之南。”郝懿行按說“《史記·五帝紀》注引《皇覽》云:'舜冢在零陵營浦(道)縣,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

    之二,《大荒南經》:“赤水之東,有蒼梧之野,舜與叔均之所葬也。”郭璞的注釋是:“赤水出昆侖山”,“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蒼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今在九疑之中。”郝懿行按“'基’當為墓字之訛”。

    之三,《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郭璞注釋為:“山今在營道縣南,其山九溪皆相似,故云九疑,古者總名其地為蒼梧也。”

    要之,先秦時期的蒼梧地望是明確的,無論蒼梧之野、蒼梧之丘,還是蒼梧之淵,都是指今寧遠九疑山周邊一帶地區,這是學術界的共識。民間人士對《山海經》想入非非的曲解,只會貽笑大方。

    戰國楚越地圖(局部)中九疑塞位置

    此外,“新考”張冠李戴,稱秦置“'九疑之塞’就位于越城嶺下的湘漓走廊之上。”歷史事實是,秦掃六合后,秦始皇令屠睢率兵五十萬,分為五軍:“一軍塞鐔城之嶺,一軍守九疑之塞,一軍處番禺之都,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馳駑。”五嶺之戌中,鐔城之塞在今湖南靖縣境內,位于越城嶺北麓。九疑之塞在九疑山南至今廣東連州北一帶,位于萌渚嶺與騎田嶺之間,這里是南嶺山地的一個大豁口,地勢低平開闊,且水資源豐富,是溝通嶺南的重要水陸通道。由譚其驤主編、全國上百位知名學者參與的《中國歷史地圖集》[11],其“戰國楚越圖”明確標繪出“九疑塞”在今寧遠之南、臨武之西。該地圖集是劃時代的歷史地理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學術水準。可見,“新考”的說法絕不可信。

    寧遠九疑山舜帝陵

    綜上所述,舜帝葬于寧遠九疑,是千古不刊之論。“新考”一文,在毫無史實史料依據的情況下,編造舜帝葬于廣西全州九疑山的神話,這絕非歷史研究應有的態度。該縣為發展旅游搞“無中生有”,在縣城新立舜帝巨型塑像,公然宣稱舜帝葬于全州,這種做法是極不可取的。

    注釋

    [1]見《淮南子·修務訓》

    [2]蔣波《“零陵”的得名及其區域中心的變遷》,載《湘漓文化》第二輯(湖南人民出版社)

    [3]陳建明主編《馬王堆漢墓研究》(2013年岳麓出版社)

    [4]王際桐主編《地名學概論》(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年4月)

    [5]嚴耕望《漢書地志縣名首書者即郡國治所辨》,載《嚴耕望史學論文集》上(中華書局2006年12月)

    [6]史念海《秦縣考》(《禹貢半月刊》第七卷)

    [7]李學勤《舜廟遺址與舜帝傳說》(光明日報2005年8月17日11版)

    [8]出自《左傳·成公十三年》

    [9]北魏酈道元《水經·湘水注》(《水經注校正》中華書局2013年1月)

    [10]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箋疏、沈海波點校本《山海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

    [11]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一冊(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 性欧美VIDEOFREE高清大喷水|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精品国产丝袜自在线拍国语|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文字幕文字幕亚洲色|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免费一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日韩在线看片免费观看软件| 日韩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久女女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亚洲国产在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一卡二卡|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中文字幕精品喷潮| 日本55丰满熟妇厨房伦| 国产精品有码在线观看| 无码少妇高潮浪潮AV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午夜福利|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2019久久久高清日本道| 无码乱码AV天堂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脚玉足脚交欧美|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宅男666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在线高清免费不卡全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99|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A| 国产成人精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A视频免费福利| 换着玩人妻中文字幕| 91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三级网站视频在在线播放| 丰满无码人妻热妇无码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