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仙人峰

文瀾閣雖為皇家建筑,卻具有江南園林的雅致清新的意境。文瀾閣在總體布局上順應地形高低布置亭臺、游廊、水池和假山,并通過游廊使之互相貫穿。



文瀾閣空間布置錯落有致,花蟲魚鳥散布在庭院內,動靜結合,花香融書香,頗有一種人間仙境的韻味。在御座房的后方,有一方池。方池四周以假山圍砌,花木點綴,大家叫它假山水池。



池塘中,一峰奇石直抵青空,石形似人,造型優美,得名“仙人峰”,又稱美女峰。仙人峰是西湖假山疊石中的精品,與杭州曲院風荷名石苑的“縐云峰”、蘇州留園的“冠云峰”合稱“江南三名石”。





假山水池的西側有游廊,游廊一側靠圍墻,為裝飾典雅的木結構,沿水池側設美人靠。美人靠上靠一靠,可觀賞池中游魚。中部有飛檐翹角的軒亭。

游廊北端與文瀾閣主樓藏書樓前的檐廊相通,通過游廊可直達藏書樓。

【6】藏書樓
水池的正后方是文瀾閣的主樓藏書樓。

藏書樓建筑仿浙江寧波天一閣形式,為六開間閣樓,重檐硬山頂建筑,外觀二層。閣頂為黑色筒瓦,閣脊兩頭為龍頭,檐端前后各有兩尊神像。窗扉皆為綠色,意取水色克火。

藏書樓前設平臺,閣樓建在高56厘米的臺基上,東西24.5米,南北13.8米,建筑面積約826平方米。平臺四周,有制作精美的漢白玉石雕圍欄。


平臺上安置二鼎、二鹿,皇家建筑裝飾的氣派。

二鼎二鹿均為青銅制作,石刻底座,造型優美。


墻角有一對體型高大的石頭制品,像是出土文物,樣子像花瓶,石瓶上雕刻花卉,沒有看到介紹,不知為何物。

藏書樓正中高懸光緒御書“文瀾閣”匾額,滿漢二種文字。文瀾閣原匾額為清高宗御書,已毀,今匾字本請光緒御書,結果由南書房代筆,由京制好送杭。

藏書樓外觀二層,中間有一夾層,實際上是三層樓房。頂層通作一間,取“天一生水”之意,底層六間,取“地六成之”之義。藏書樓前設檐廊,檐廊通過池塘西側游廊與御座房相連,檐廊東側可達太乙分青室。

進入文瀾閣一層,正中是御座。御座、案幾、屏風以及地毯都極為華貴與講究。御座兩側柱聯:“鴻去燕歸往事如煙靄,星移斗轉翰墨猶似芝蘭。”

御座上懸掛“敷文觀海”匾額。乾隆四十九年(1784),高宗第六次南巡到杭州時,文瀾閣已建成。高宗親覽其地,賜題“敷文觀海”匾額。

藏書樓一層到三層,整整齊齊地排放著黑色書柜,雙門,插銷銅鎖,總共有108個。書柜的門上,左右兩豎排燙金字“文瀾閣尊藏,欽定四庫全書”。
這些書柜都是光緒年間重建時的原件,雖歷經風雨百年,風采依然不減。

藏書樓的規制為明二層暗三層。由于《四庫全書》的藏書量大,匠人們創造性地在腰檐處增加夾層,內為上、中、下三層,擴大了藏書空間。藏書樓夾層上方井口的運用則更有利于書籍的搬運、通風和采光。這些設計體現了古代工匠構思精妙的聰明才智和中國古代木構建筑靈活多變的結構特點。

《四庫全書》按照子、史、經、集分類、歸納。藏書樓里的書按《四庫全書》的分類次序排列在各層,既不能次序顛倒混亂,也不許高低不齊,藏書頗為繁復。

藏書樓第一層,存放經部。文瀾閣初建時,一層明間設御座和書案,兩側藏《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經部,重建后,又增儲《勸善要言》《全唐文》《剿平粵匪方略》等。第二層,存放史部。第三層,存放子部與集部。文瀾閣《四庫全書》排架貯藏后,由浙江鹽政管理,對外開放。

(未完待續,照片拍于2022年4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