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藝花蹊 張謂在唐代,雖不算是很出名的詩人。但他能在盛唐詩壇上留名,已然算是名人了。 他寫的《早梅》,寫得很好,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張謂《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這是一首構思奇巧的詠梅詩,古往今來,“詠”梅的詩詞很多,但張謂沒有著重描寫“梅”的高潔,反而另辟蹊徑,用“爭先綻放”來側面抒發“梅”之品格,巧妙地刻畫了早梅凌寒傲雪的高貴品格。 首句:一樹寒梅白玉條, 這一句是對梅花外在特征的描寫。“一樹”應理解為“滿樹”,形容花開得密,開得多,“寒梅”一詞意在突出一個“早”字,與題目中的“早”扣題。“白玉條”既寫出梅花的顏色、質地,也描繪出了梅花枝杈的姿態和神韻。 第二句:迥臨村路傍溪橋 這一句是對梅的生長環境的具體交代。交代是有用意的, “迥臨村路”,迥jiǒng:遠。遠離喧囂的塵世(村路),“傍溪橋”,傍水臨橋,從此句可看出,詩人在景物中有意融入人的思想意念,突出早梅不與世俗同流的高貴品格。 尾聯: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這兩句抒發了詩人初見橋邊梅花近水早發的驚喜之情。 因為“不知”才“疑”,因為梅花潔白如玉才“疑是經冬”“未銷”的“雪” 似乎詩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梅花,而懷疑是不是未化盡的冬雪壓在枝頭上。尾句意境橫生,不僅與首句的“白玉條”緊密呼應,也不經意就把“梅似雪”的品質表達出來了。使詩的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喚起了人們對早梅的傾慕之情。 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梅花》),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這首《早梅》意境可謂異曲同工。 張謂在唐朝的官職并不低,他32歲中進士,獲封尚書郎,后升潭州刺史,并累官至禮部侍郎。并且,他和大書法家懷素,以及李白,都是有過交往的。 之所以他的詩沒有那么出名,也與他淡泊名利有莫大的關系。 早年,他曾隱居嵩山苦讀,清才拔萃,泛覽流觀,亦不屈于權勢,曾因得罪某個將軍而獲罪。出任潭州刺史后,張謂開始醉心于山水,疏遠于世俗。宦海沉浮給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故他對人情世故相對比較“消極”,尤其是在交友這一點上。 他晚年曾寫一首題為《題長安壁主人》的詩,是受邀做客于一個富豪家時所作,并把詩題在了主人的墻壁上。 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晚年時,張謂已官至禮部侍郎,求他墨寶的人很多。張謂酒后在主人的墻壁上敢直言不諱題這首詩,足見張謂的為人。 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揭露出金錢對人情世態的“污染”。金錢換“友誼”的事情無論古今都不乏其例。 縱令然諾暫相許,終是悠悠行路心。 縱然口頭上暫時承諾了什么,實際上他的心就如路人一樣冷漠。 此聯形象地勾畫出長安壁主人虛情假意的笑臉和冷漠無情的心。“然諾”是信義的標志,金錢是欲望的化身,道德和欲望之間的溝壑永難填平。 “悠悠行路心”正指向這個本性,用“悠悠”兩字來形容“行路心”,十分恰當地表現出這份本性長久而自然地生長于世人心中。這樣一種看似平淡的口氣,對人的譏刺不露骨而能達到鞭撻入骨的效果。 這首詩言淺意深,富有哲理意義,反映了唐代社會世態人情的一個側面。 當然,主人能得到張謂的提點,自然也是很開心的。盡管這首詩,有暗示他身為富賈,要真誠待人之意。 即使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這首詩依然很現實,滿是“交友之道”,深諳人情往來。 “世俗的人結交朋友,多是以金錢為紐帶,沒有金錢的加持,朋友就很難深交,雖然口頭上應允了許多事情,但他的心和路人一樣淡漠,并不會關心你過得好不好” 幾百年后,北宋詞人朱敦儒也寫過這樣內容個一首詞: ![]() 朱敦儒《西江月》 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云。不須計較苦勞心,萬事原來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況逢一朵花新。片時歡笑且相親,明日陰晴未定。 意境所指,朱敦儒這首詞與張謂這首詩,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對人情世故的厭倦疏離,不愿過多地去交際不值得的人。 事實上,人生能有三五好友,便已足矣。 現在很多人,都是把朋友當成人脈,有一天,你沒有了可榨取的價值,便是人走茶涼。尤其是在職場,更是如此。 每個人都有許多所謂好友,可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肯站在你身邊,與你一起扛事兒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數時候的大部分人都是點頭之交。 而這些“無效社交”必定會消耗你的精力,耽誤你的時間,那不如用真誠的心,好好維護三五個知心朋友,交往了就是一輩子。 讀古詩詞,有時也是在讀人世間。古人用了幾千年的智慧,總結成幾句詩詞,后人若能用心去領悟,定會受益匪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