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高家堡鎮石峁村的禿尾河北側山峁上,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北部邊緣,中國已發現的龍山晚期到夏早期時期規模最大的城址。其核心區域—皇城臺的建造年代,大約是在公元前2200年~1900年之間。 ![]() 石峁遺址令人震撼之處首先在于城址規模之大實為罕有。石峁遺址由'皇城臺'、內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對獨立的石構城址組成,內城墻體殘長2000米,面積約235萬平方米;外城墻體殘長2.84千米,面積約425萬平方米。其規模遠大于年代相近的良渚遺址、陶寺遺址等已知城址,為已知史前城址中最大的一個,而且門址、石城墻、墩臺、“門塾”、內外“甕城”等建筑遺跡體量巨大、結構復雜、構筑技術先進。 石峁城址外城東城門附近還發現了馬面1號和角樓1號兩處遺址,它們是土石結構,石頭包裹土層,不僅規模大而且保持完整;在石頭圍墻上發現木架構高層建筑,功能猶如長城的烽火臺,專家推測,它可能就是四千年前的“哨所”。說明早在 4000 多年前,石峁遺址就有了較為完整的城防體系。 ![]() 石峁城址外城東門發掘鳥瞰圖 遺址還在外城東門附近發掘出一處規模較大、保存較好的錯落有致院落,其窯洞式住房、高處庫房、禮儀性廳房及石鋪地坪和院落門址等結構基本清晰,這一發現令人稱奇。這對于研究龍山文化晚期較高等級人物的居住條件和早期國家等具有重要意義;外城東南方向,距離外城城墻約300米的地方發掘出樊莊子祭壇、祭祀遺跡。 石峁遺址出土了4000年前大型陶鷹,其殘高達50~60 厘米。類似的陶器,遺址出土多達10余件,顯示石峁人對鷹的崇拜,石峁人的圖騰可能就是鷹。 ![]() 石峁遺址出土的大型陶鷹 石峁遺址令人驚嘆還有玉畫雙絕。石峁遺址散失在外的玉器就達4000件,其玉器之多可見一斑,而且制作精細、造型精美,其中尤其以現藏陜西歷史博物館的玉人頭像價值最高,是中國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唯一一個以人為雕刻對象的玉器;遺址還在外城東門發現了100余塊成層、成片分布的壁畫殘塊,壁畫以白灰面為底,以紅、黃、黑、橙等顏色繪出幾何形圖案,最大的一塊約30厘米見方,這是龍山時期遺址中發現壁畫數量最多的一次。 ![]() ![]() 石峁遺址出土的壁畫 石峁遺址還發現了金字塔式建筑—皇城臺遺跡。皇城臺,就是統治階層或者王族居住和宴飲的場所。石峁遺址皇城臺門址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處上下皇城臺的城門遺址,主要由廣場、外甕城、南北墩臺和內甕城等四部分構成。考古學家們還發現了一條“皇城大道”,它是一條用石頭砌出的通向內外城的主干道,在通向皇城臺頂部前有相對隱蔽的空間,可以增強皇城臺防衛能力;皇城臺大臺基南護墻處發現70余件精美石雕,雕刻內容分為符號、人面、神面、動物、神獸等,有的以正臉的神面為中心,兩側對稱雕出動物和側臉人面,體現出成熟的藝術構思和精湛的雕刻技藝。另外,皇城臺的頂部還存在加工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骨器。 ![]() 石峁遺址皇城臺發掘現場 ![]() 石峁遺址皇城臺復原圖 ![]() 石峁遺址出土的石雕 石峁遺址還出土了大量的龍山中期至夏時期的典型陶器,以及苧麻類纖維的紡織品、銅器等。 ![]() 石峁遺址出土的陶鬲 ![]() 石峁遺址出土的銅刀 從城址面積和規模及出土的遺物、遺跡以及她所顯示的無比豐富的內涵看,石峁城在4000年前絕對稱得上這一區域內的王城。專家稱石峁遺址為皇帝的都城似乎并不為過!隨著石峁遺址的不斷發掘,定會帶給世人更大的驚喜。 |
|
來自: hy01 > 《博物院/考古/文物/古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