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學音樂的人雖然能創作出來一首首好聽的歌,但是不一定能搞清楚樂理中所有的彎彎繞繞,不知不覺就跳進了早已挖好的坑;但是有些人沒有學過樂理,不是很懂一些條條框框的基本音樂理論,卻依然能夠學好音樂,甚至創作出非常出色的音樂作品。但是,樂理很重要! 那么到底什么是樂理,學樂理有啥用? ![]() 樂理就是音樂理論基礎,是一門非常基礎、易于入門的學科,無論是演奏吉他、鋼琴、架子鼓或者其他樂器、編曲或者作曲,甚至混音、母帶都需要多多少少了解一定的樂理知識。如果真的想深入的系統學習音樂或音樂相關的專業,那么樂理就是首先需要學習的理論,它就像是打開音樂世界寶庫的一把金鑰匙。學習樂理知識不能純靠死記硬背,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內化理解,并能熟練的運用到演奏、即興和音樂創作中去。那么有人問道:學完樂理就等于我學會創作音樂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學樂理有什么用呢?我們先來了解這四點 (1)樂理是音樂的基礎,學不好樂理知識或樂理知識不扎實,都會影響到后續的理論學習,學好樂理能加快建設自己音樂王國的腳步。 (2)樂理知識對演奏、演唱都有很大幫助,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3) 扎實的樂理知識是深刻欣賞、了解一首歌的基礎,不要僅僅認為會聽、會彈會唱就行了,好聽的旋律與和聲都是有理論基礎支撐的。 (4)編曲離不開樂理、即興演奏離不開樂理、扒帶離不開樂理…… ![]() 我們知道,一首流行歌的創作過程基本可以分為:前期策劃,作詞作曲,確定詞曲后出初版小樣,再根據小樣進行編曲,編曲完成后對真實樂器進行錄音、錄制人聲,混音母帶處理,制作相關MV、宣傳等。在這篇文章中,對于整個制作過程不去做過多闡述,但是會講到一首歌中各個流程需要涉及到的、必須掌握的一些樂理知識。 有人會說,音樂是靠天賦靠靈感,不需要條條框框,的確如此,樂理只是一種規則,并不是框住了靈感,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在理論的基礎上,突破理論,去創造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學習它會比毫無頭緒的模仿、嘗試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會少走很多前人走過的彎路。 下面是我根據李重光的《基本樂理通用教材》整理的入門級樂理知識,希望對喜歡音樂的你有所幫助。 01 “音”從何而來? 音是由物體(發音體)的振動而產生的,發音體振動后在空氣中形成聲波,聲波傳送到人的聽覺器官,從而使人產生了音的感覺。音有四種性質(四要素),即音高(音的高低)、音長(音的長短)、音量(音的力度)、音色(由物體振動方式、形狀性質等各種因素確定)。其中音的高低是由物體振動頻率決定的,振動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類似有關音調高低和振動頻率之間關系的一些物理小實驗應該在初中時我們就已經接觸過了。音長與振動的持續時間有關,音量與幅度大小有關,音色與基頻及其諧波有關。 ![]() 根據物體振動的規則與不規則,音又可以被分為樂音和噪音兩大類,樂音有明顯的音高感,它的振動是規則的,像“琴”、“胡”類,還有“定音鼓”都屬于樂音樂器,還有一個經常搞混的:骨哨,它發出的聲音也屬于樂音;噪音沒有明顯的音高感,它的振動是不規則的,在音樂中,我們主要使用的是樂音,但是噪音也是必不可少的聲音,有時候噪音一出來就會是點睛之筆,像鑼、镲等發出的聲音,是其他樂音樂器所無法代替的。雖然噪音沒有確定的音高,但是它本身還是能區分出模糊的高低感的,例如大軍鼓比小軍鼓聽上去更低沉一些。 02 樂音體系是什么? 音樂體系即音樂中所使用的基本的樂音的總和,樂音體系中的各個音叫做音級。在樂音體系中,音高關系的最小計量單位是半音(即在鋼琴上不論黑鍵還是白鍵,任何相鄰的兩個音都構成了半音的關系),兩個半音相加成為一個全音。現在市面上的鋼琴都是88鍵的,包括36個黑鍵和52個白鍵,其音域是從大字二組的A到小字五組的c,幾乎包括了樂音體系中的全部音,因為總的音域范圍是大字二組的C到小字五組的c。 ![]() 上圖為鋼琴音組 基本音級:是以C、D、E、F、G、A、B7個字母命名的音,也就是鍵盤上對應的7個白鍵。由基本音級通過升降記號變化出來的音級,就是變化音級,例如鍵盤上的黑鍵,需要通過升降號表示。當然有一些白鍵也可以用變化音級表示,例如升B、降C、升E、降F在鍵盤上也是白鍵。標準音: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是第一國際音高,即1939年倫敦會議確定第一國際標準音a=440Hz,也稱為“音樂會音高”。1956年6月中國北京召開的第一次樂器專業會議上決定a=440Hz為我國樂器制造標準音。 但還有一個很少人知道的第二國際音高:435Hz。法國巴黎的音樂家和物理學家會議上,又決定將a 1定為435Hz(a 1 = 435 Hz),被稱為“第二國際音高”。 03 音 律 我們把樂音體系中各音的絕對準確高度及其相互關系稱為音律。熟知的音律有三種,分別是純律、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關于音律這一塊,我們大可不必非要搞清楚它們都是怎么來的,如何推算的,我們只需稍微了解、知道即可。其中比較重要的幾個知識點是: (1)五度相生律是最古老的律法,早在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及其學派就提出了“五度相生律”,因此,五度相生律又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律”。 (2)純律是一種由五度相生律改進而來的律制,它以大三和弦為基礎,為了解決和聲中和弦三音聽起來不“協和”的問題。【小提琴是純律】 (3)五度相生律和純律還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無法轉調,當一首樂曲要轉到其它調上演奏時,聽起來居然和原調有很大差異,這也使得無法寫作轉調的樂曲 (4)十二平均律:將純八度分成十二個均等部分。現在的鋼琴、電子琴、風琴、手風琴等鍵盤樂器采用的都是十二平均律。等音(即音高完全相同而記法和意義不同的音)是十二平均律中特有的現象。由于等音的存在,又產生了等音程、等和弦,即在十二平均律中音響效果相同,在鍵盤上演奏的鍵相同,但寫法、意義、名稱不同的音程、和弦。 04 什么是五線譜or簡譜? (1)五線譜:五線譜是通過不同的音符在五條線的線或間的不同位置記錄音樂。它的發源地是希臘,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有 “固定唱名法”和”首調唱名法” 兩種唱名法記譜。 五線譜主要服務于鍵盤樂器(鋼琴、電子琴),類似于吉他一般會使用六線譜,尤克里里、貝斯一般使用四線譜,顧名思義熟識五線譜是鍵盤手進行出色演奏的基礎。 五線譜不是僅有五條線,還可以進行加線和加間: 下圖是五簡譜中常用的一些元素: 在認每一個音符前,首先要搞清楚它的譜號,若譜號不同,同一個位置上的音就不相同。 ![]() 高音譜號也叫G譜號,表示小字一組的g,記在五線譜的第二線上。 ![]() 低音譜號也叫F譜號表示小字組的f,記在五線譜的第四線上;另外還有記在第五線上的,叫倍低音譜號。 ![]() 中音譜號也叫C譜號,上下是均等的,最中間的部分對準哪一條線,在這條線上標出的音就唱do。以此上下類推。C譜號即表示小字一組的c,可記在五線譜的任何一線上。 (2)簡譜分為器樂簡譜和唱歌簡譜,下圖描述了簡譜中經常會見到的一些元素。 ![]() 05 音符與休止符 06 節奏與節拍是什么? ![]() 節拍:有強有弱的相同的時間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重復。例:列隊行進中的步伐,體現了這特點;左腳強,右腳弱,每一步時間片斷相等,按照一強一弱的次序循環重復。每一時間片斷,叫做“單位拍”就是一拍。帶強音的單位拍,叫做“強拍”。 節奏:用強弱組織起來的音的長短關系(節奏和節拍的區別在于:前者偏重音的長短,后者偏重音的強弱) 節奏型: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 單位拍:節拍中的每一時間片段 單拍子:第小節有兩拍或三拍的拍子。特點是只有強拍和弱拍。 復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單拍子結合在一起。例如,4/4拍(2/4+2/4)、6/8拍(3/8+3/8)。 混合拍子:由單位拍相同的兩拍和三拍的單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結合。例如,7/4拍,可以是(2/4+2/4+3/4)的組合,也可以是(3/4+2/4+2/4)的組合。 變換拍子:各種拍子交替出現,一定要在變換處標記好。 一拍子:是有強拍,沒有弱拍。 散拍子:也是我們通常說的散板,或自由節拍,拍子的強音位置和單位拍的時值都不是十分明顯,也不固定,由表演者根據曲子的內容、風格等自由處理。 拍號:表示拍子的記號。拍號用分數的形式標記。分子表示幾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為一拍。 小節:在樂曲中,由一個強拍到次一強拍之間的部分。 小節線:永遠作為強拍的標記寫在強拍的前面。穿過五線譜使小節彼此分開的垂直線。 弱起小節:樂曲由弱拍部分開始。是不完全小節。結尾一般也是不完全小節,兩個不完全小節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完全小節。 以上內容都是最最最基礎的啦!是李重光《基本樂理通用教材》的前四講濃縮精華!喜愛音樂的朋友們一定不容錯過哦~對于樂理小白來說,趕緊搬好板凳記好筆記叭!你將在音樂(禿頭)的海洋里無法自拔! |
|
來自: 公司總裁 > 《曲譜/樂譜/樂理/歌詞/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