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尼采的「權力意志」觀點來看待人的“充實性”。 人最幸福的時候,不是獲得以后,也不是追求的時候。確切來說,應該是“剛剛獲得”,或者“即將獲得”的時候。 尼采的「權力意志觀」,認為支配事物運動的背后規律是以擴大、力圖遍及為原則。包括人類的欲望、感受,都是「權力意志」的不同階段的反映。 「權力意志」以人類的“痛苦”作為手段,來實現它自己流浪宇宙每一個天涯海角的夢想。 這個時候,人的“滿足”就既是「權力意志」給人類畫的餅,又是「權力意志」在人類滿足之后急于要拋棄的對象。 在“征服與被征服”、“擴大與被擴大”、“滿足與被滿足”、“實現與被實現”的縫隙里,人類艱難地尋找著幸福。 這個時候,按尼采的話說,便是:“人懸在鐵索上,下方是深淵。前進是危險的,后退是危險的,停在原地也是危險的!” 叔本華說,人在無盡的痛苦里翻滾,的確是這樣。 這個時候,【超人】出現了。【超人】不要想得那么復雜,【超人】即是鎖定了自身的“意義感”,不被「權力意志」擺弄的那部分人。哦,準確地說是,那部分人性。 這部分“人性”體現在哪里?即——將自身的“意義感”可無限象征化,將自身的“存在感”可任意擴大化的品質。或者,我們直接說得痛快一點,自由意志! 人的希望來了。 既不要滿足于“滿足”,也不要“滿足”于未滿足,這中間的難以用語言捕撈的真空地帶,就是人們老拿來裝逼的那個字,“道”。 這個“道”不是別的,也千萬不要說得那么復雜,就是你每天做事的充實感和意義感。 就說到這吧,再說,語言也不夠用。 ![]() ![]() |
|
來自: 新用戶49272060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