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義在哪里# 生活其實本無意義,季羨林老先生曾說過,人生一沒有意義,二沒有價值。人生苦短,如同一場大夢,生命虛無,我們什么都留不住。從自然界角度來看,宇宙無窮大,星辰銀河無比璀璨。與之相比,人類及其文明不過是塵埃罷了,毫無價值可言。從社會角度來說,人活著的時候,可以擁有一切。可當人死去之后,一切都會消失,哪怕是財富和名利都會煙消云散。因此,生活是人為了活著而活,并無價值可言,如果要有意義,就是人自己賦予的意義。人活在這個世上,這是自然的選擇,可是,我們怎么去生活,這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境界高度了。正如馬克思把人類發展及自身的需要,把人活著的意義依次劃分為三大層級: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這三個層級就代表了三個不同的意義。 其一,努力生活,維持生存。生存是生活的最低和起碼的底線,但不能說它沒有意義。生存即是“活著”,人只有活著才能進行生命的各種活動。人從來到世上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先生存下來,之后才能想怎樣活著,為什么而活?活著是人最基礎的條件,只有活著,才能更好地感受,感受自己的喜怒哀樂,感受春夏秋冬,感受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如果我們不能活著,那么世界上會失去很多精彩。然而人失去生命的時候就什么都不是了,大腦不會思考,心臟也停止跳動,人如果不能活著,那就和這個社會沒有關系了。只有活著的人才能夠感知世界,只有活著的人才能夠為世界創造出很多東西。同時,人生存的意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還為了家庭和身邊的人。我們不光是要為了照顧自己的父母和孩子而生存,還是他們值得依賴的精神寄托。所以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學會生存,珍惜生命。因此,平凡的人也會有他存在的意義,一個人能很好的生存,為了自己在乎的人和事去努力去奮斗,也能實現其生活的意義。 其二,享受生活,從容淡定。當人已越過了僅能滿足生存需要的階段,就進入了一個較高的生活層次。生存不是人的生活目的,人總是要追求和享受越來越好的生活。那什么才是好的生活或者幸福的生活呢?好的生活,不應當僅僅是物質的豐富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盡管物質匱乏的人也不會充分體驗和享受到生活的樂趣,但是人還需要有精神上的需求,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有位哲人曾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擁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勝過擁有一座金礦。心態對每個人都顯得極其重要,因為心態好壞直接決定這人們的生活質量。有的人身處陋室,但是仍怡然自得;有的人身處豪宅,家財萬貫,但是每天悶悶不樂。金錢誠然可以帶來物質享受,可以買到豪車豪宅,可以買到一些朋友但是金錢買不到真心對你的朋友,買不到真正愛你人的人,更買不到旅游過程中的精神收獲。因此,享受生活的意義,就是擁有積極從容的心態,提高生活質量。 其三,自我實現,為他人奉獻。每個人都有自我實現的愿望,都期望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個人理想與抱負。而我同時希望,自我超越,能夠幫助他人,最大限度地發揮他人的潛能,讓他人也能活出豐盛綻放的人生。人的一生的都在奮斗,在于真心的付出。一個人的成就不在于他賺了多少錢,而在于奉獻。當一個人把熱愛反饋給他人,忘記自己的時候,人生的價值才會不期而遇。人的價值在于奉獻,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人們常常都在追求個人的價值,卻很少考慮到奉獻的快樂。把個人的價值放在奉獻精神上,人生才更加有樂趣。付出是一種收獲,付出會收獲快樂。因此,生活最高的意義在于奉獻,它是一種最美的的體驗。 總之,生活的意義在于人自己怎么去做,不同境界的人活的意義不同。但不管人的生活意義大小,都應當不斷去覺醒和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正如一位哲人所說,人生最終的價值不只在于生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