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失守抗日戰爭勝利之后,國民黨就著手內戰部署。1946年6月下旬,蔣家就決定攻打我解放區。 ![]() 時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的薛岳,也是曾經的抗日名將,他集中50多個旅團的兵力,準備從蘇中,淮南,淮北和山東魯南地區發起進攻。 其中國民黨的王牌部隊,第五師,第七十四師和第一百七十二師第一時間向天長,盱眙方向急行軍,準備攻打我軍駐扎在淮南地區的第三軍分區。國民黨的算盤打得很是精細,他們認為將我軍淮南兵力消滅之后,就可以直接拿下淮安以及淮陰了。 ![]() 而在淮北方向,國民黨同樣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足足有五個師十個旅的兵力。他們分別從夾溝,固鎮和徐州東進,意圖我淮安,淮陰。 總之,國民黨此次進攻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切斷我方華中和山東方面的聯系,想要使用分割戰術,對我軍分而攻之,分而滅之。 國民黨長時間的謀劃并非沒有一點用,他們看準我山東野戰軍以及華中野戰軍的主力都不在兩淮之地上。此刻淮南軍分區的兵力總共只有八個團而已,并且裝備也不是特別好,大戰一觸即發,形勢十分嚴峻。 此時我黨的高級領導意識到雙方到了不得不戰的地步,只是兩軍都沒有率先打響第一槍,于是制定了“敵若進我便進”的對敵方針。 ![]() 6月26日,毛澤東電令陳毅和華中分局,一定做好準備迎接這場硬仗的準備,同時命令劉鄧大軍奔赴豫東,隴海地區;陳毅部奔赴蚌埠,徐州地區;華中分局的主力部隊向西進發,配合陳毅,靈活作戰,以求粉碎敵人此次的進攻。 接到命令之后,陳毅立刻召回譚震林商議。兩日之后,回復中央其作戰計劃:7月15日左右南下,先對蚌埠至徐州之間的津浦沿線地區發動進攻。 ![]() 還未等陳毅部動身,國民黨軍就對淮南解放區發動了進攻。打響淮南第一槍的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第五師,師長是邱清泉。 邱清泉,何許人也?正是那個在抗日戰爭期間駕駛坦克沖向敵人,一戰揚名天下的黃埔將領。邱邱清泉出生于1902年,祖籍浙江溫州,自小他的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秀。在進入黃埔軍校之前,所有人都認為他會成為一個有名的文學家,因為他自小文字功底就很不錯,上大學的時候就在這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才華。 知道他真的進入黃埔軍校,身邊的人才看到他棄筆從戎的志向。 ![]() 從黃埔軍校畢業之后,他又去到德國留學,學習機械化部隊作戰和裝甲兵戰術的相關知識。回國之后,在第五軍任師長。由于在抗日戰爭中表現十分出色,深受蔣介石的賞識。 這次戰役剛剛開始,邱清泉就當上了急先鋒。他的脾氣火爆,性格孤傲,打起仗來有種六親不認的瘋狂勁。這次他率軍攻打淮南解放區,對我軍的守備將士是個非常大的考驗。 ![]() 此刻鎮守淮南的軍區司令員是周駿鳴,政委是蕭望東。他們手底下只有八個團的兵力,總數不過三萬人,他們分別是羅占云的淮南獨立旅,陳慶先的6旅以及成鈞的5旅。 人數最多的成鈞所部剛剛從山東軍區過來,對此次來襲的敵軍知之甚少,這無疑加大了這次保衛戰的難度。 華中軍區得知淮南受襲之后,便指示司令員周駿鳴以6旅牽制敵軍96旅,用淮南獨立旅以及5旅對敵軍的45旅發動突然襲擊,使其知難后退,進而合力消滅敵方96旅。 可是倉促之間,此計劃并未能如愿實施。一則是我軍對地形不夠了解,二來雙方的兵力,裝備懸殊,三是對敵軍的基本情況不了解。 ![]() 7月17日,在對敵發動攻擊之后,受到了敵軍的瘋狂反撲,我軍未能得勝,被迫撤往東旺廟。敵軍趁勝追擊,于三日后到達我軍陣前。 7月20日下午,眼看敵軍即將對東旺廟成包圍之勢,成鈞和獨立旅實施了反突擊。但卻由于獨立旅受到敵軍阻擋,未能及時到達預定位置,致使成鈞部苦戰一夜,傷亡慘重。 此戰過后,嗅覺敏銳的邱清泉發現我軍主力全在東旺廟,于是命令96旅向漢澗進攻,企圖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 淮南軍區司令員周駿鳴得知此事之后審時度勢,立馬命令部隊撤出東旺廟,然后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守在天長縣,另一部分趕往漢澗之北待命,伺機而動。 ![]() 7月25日,邱清泉命令45旅向天長縣進攻,96旅向盱眙縣進攻。經過一天的血戰,45旅分成三路對天長縣發動總攻。 成鈞5旅15團與之血戰兩日,打退了敵多次沖鋒。但最終由于天長縣城位置不利于防守以及敵軍之瘋狂,不得不于27日撤離天長縣。 而5旅的主力部隊則抓準時機,在漢澗張公鋪打起反擊戰,殲滅了敵軍一個營,但最終由于敵我力量懸殊,未能扭轉戰局。 得知邱清泉部逐漸迫近,慢慢占領了淮南大部地區,華中軍區政委譚震林打算將皮定均部拉過去助力淮南打起反攻,但是又考慮到淮南部隊連日苦戰,身體極度疲累,不宜再戰。譚震林便下達了撤退命令。 至此,淮南解放區被邱清泉所部占領。 陳粟意見不同,主席從中調停![]() 1946年6月,當蔣軍的58個旅集結在華中,魯南地區之后,國內形勢便變得緊張了起來。 面對如此境地,我黨軍政首長犯了難。是集中兵力打殲滅戰還是不集中兵力全面守護解放區,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集中兵力是以打擊敵人為主,不集中則是以保護解放區為主。 此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不久,我軍對大兵團作戰還不是很熟悉,兩難之下,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很不容易。 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認為,淮南地區關乎全局的勝利,必須集中兵力保住淮南。于是他電令華中分局以及華中野戰軍,要求兩軍西進,保住淮南。 手拿電文的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很是不解,他堅決反對這一戰略。 在他看來,蘇中解放區同樣重要,一旦抽軍西進,蘇中必然會丟,進而淮南也難以久持。再者說,華中野戰軍到了淮南一沒有群眾基礎,二沒有物資儲備,假若西進,敵軍自然會對淮南加大兵力,勝負更加難以預料。 而陳毅堅持認為淮南的戰略地位比蘇中重要一些,但是粟裕同樣堅持自己的想法,華中野戰軍不得輕易西進。 ![]() 雙方爭執不下,意見始終不能統一,便決定報主席,聽聽他的意見。 沒過多久,陳毅收到主席回電,電文寫到:“一來蘇中人心不穩,二來敵軍亦會西進,故同意粟裕想法,先在蘇中打一仗,進而西調。” 主席的回復讓兩人不再爭執,只是各自面對眼前之敵。 ![]() 陳毅集中山東野戰軍18個團的兵力南下淮北。首戰即殲滅了敵軍69師92旅以及60旅的一部共計5000多人。首戰告捷,這讓陳毅非常高興,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戰略。 可是沒想到的是,就在泗縣戰斗的時候,由于初來淮北,對敵情和地勢不明,導致泗縣戰斗損失了近2000人,部隊的推進嚴重受阻。 ![]() 反觀粟裕的華中野戰軍。在蘇中地區,取得開門紅之后,又連續取得六戰勝利,殲敵5萬余人。 毛主席贊曰:“光輝的殲滅戰。”粟裕備受鼓舞,繼續在蘇中養精蓄銳,以備再戰。 至此,在淮北和蘇中兩個地區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局面。陳毅部在淮北地區陷入苦戰,而粟裕部連戰連捷。如此一來,兩人的爭論也就停止了。 可是正因為山東野戰軍西進淮北,華中野戰軍在蘇中作戰。導致淮南地區兵力空虛,這才讓敵人鉆了空子,導致淮南失守,進而導致淮北難以支持,也敗下陣來。 這一次的戰斗暴露了我軍在大兵團作戰上經驗不足的弱點,重兵集團之間的協同指揮,協同作戰能力都急需解決。 ![]() 于是在1946年9月23日,山東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二為一,任命陳毅為司令員,粟裕為副司令員,雙方協同參與對敵斗爭。 10月15日,主席又發來電令:“陳毅作為領導,共同制定大政方針,而戰役指揮方面由粟裕負責。” 結語:![]() 現如今,很多人認為,兩淮地區的不利戰爭局面皆因粟裕不愿西進,而陳毅也認為雖說華野“七戰全勝”,但是從戰略上來講并不算成功。 可是,我們看歷史不能從主觀角度出發,站在上帝視角的我們其實不應該對已經發生的事情做更多評論。尊重先烈,尊重事實,尊重歷史才是我輩中華兒女應做之事。 |
|
來自: 新用戶88267667 > 《軍情觀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