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分別位于頭、胸、腹三個部位。三田學說是傳統養生學的重要理論,被認為是精、氣、神能量轉化的重要場所。《黃庭經·黃庭章第四》:“玄泉幽闕高崔嵬,三田之中精氣微。”三黃庭指腦中、心中、臍中。上中二丹田同上中二黃庭,下丹田則指關元。 九宮是道教對頭部的人為劃分,包括明堂宮、洞房宮、丹田宮(泥丸宮)、流珠宮、天庭宮、極真宮、丹玄宮、太皇宮共九種。此說始于《黃庭經》。《黃庭經·至道章第七》:“一面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非各別住居腦中,列位次坐向外方。”腦中有九真(神),所居之“宮”各徑一寸,神皆面向外坐。按《大洞真經》的說法頭部共有十一宮十六真。 《黃庭內景經》本文及各家注釋,對腦部諸宮、諸神之說皆僅指陳大意,并無具體內容,而陶弘景《登真隱訣》一書中則詳載存思九宮神之具體方法。按陶氏理論,守頭部九宮神法稱守寸或守一。 頭部九宮的位置依次為:自眉間入一寸為明堂宮,二寸為洞房宮,三寸為丹田宮,四寸為流珠宮,五寸為玉帝宮,明堂上一寸為天庭宮,洞房上一寸為真極宮(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 這九宮之中,每宮各有一神,守一即存思宮中之神。在《登仙隱訣》中以詳述守明堂法為主,僅此一法就可以有祛除恐懼、思渴得飲、思饑得食、卻惡辟兵、命危得生、還童不死等作用。宋代《云笈七簽》卷四十三亦載有思修九宮法。其他道書中亦有類似記載,但內容互有出入。 因此有人說九宮開竅是說頭頂上有九個凹坑,那純屬胡說八道,連九宮在哪都沒搞清楚,就妄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