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 竟然夢到“友荒”了, 近日把一些從不聯系的人刪除, 把一些推銷廣告加進來的人也刪除, 也許是很少去刪除別人吧, 竟然一刪就刪掉好幾百個, 刪上了癮還差點誤刪了好友。 夜里的夢反映著白天的事, 大概就是這樣吧。
即便是好朋友也不一定天天有聯系, 真正感到“友荒”是三個時間段, 第一次是上大學的時候, 雖然小學中學也不見得有多少朋友, 但是到了大學像半只腳踏進社會, 同學們也不再像小時候那種,說句不跟你玩啦! 第二天又是一笑泯恩仇。 大學是“友荒”的, 起碼能算得上的朋友十指可數。
第二次感到友荒是剛剛工作的時候, 那時候最喜歡把同事當成好友, 卻總是磕磕碰碰撞撞, 前輩說職場就是職場, 要區分公與私。 那時候就是不得不去接受, 身邊和你吃喝玩樂得再開心的人, 一旦涉及到利益也是會吹鼻子瞪眼睛。 “友荒”使得本來就不怎么敞開心扉的我更覺得, 友情也是可遇不可求。
第三次感受到“友荒”是失眠的時候, 尤其是在紐約, 那時候全世界都睡了, 就我一個人沒有睡, 我隔著半個地球的朋友們都忙著賺鈔票??, 我像被世界拋棄了一樣, 翻看整個通訊錄再也找不到一個人說一句, 我睡不著的時候。 那真的是徹徹底底的“友荒”。
可是“友荒”就是成長路上的一種孤獨感, 當年我上中學要去補習班, 爸爸軟磨硬泡去找我好朋友的家長們, 目的就是為了我沒有孤獨感, 但是當我走的路越來越遠, 我卻又明白了爸爸苦口婆心的那句, “你要勇敢!大膽! 假如你有本事上北大清華, 我上哪里找個伴給你? 我是不是要去陪著你讀?”
回首過去, 我多次與“友荒”的事實作斗爭, 但是我卻又一次又一次走在了獨自一人的路上, 我很怕黑, 但是在全程都是黑的路上, 我卻又能看到遠方有光。
“友荒”不可怕, 成長的孤獨感也不可怕, 可怕的是缺乏前進的勇氣, 朋友重質不重量, 有三五知己, 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