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問我四川哪里人少好玩,我總是首推安岳,可是遲遲不想寫,因為安岳縣內(nèi)的石刻造像實在是太多了,每一個都是心頭愛。安岳是中國古代佛教造像遺址最集中的縣,目前已發(fā)現(xiàn)歷代石刻造像200余處,共10萬余尊,如漫天繁星散落在山谷溝壑、鄉(xiāng)野田間之中,幾乎鄉(xiāng)鄉(xiāng)都有造像,其中又尤以唐代造像的宏偉和宋代造像的精美著稱于世。 安岳塔坡在全國石窟造像中名不見經(jīng)傳,甚至在百度搜索安岳塔坡也僅顯示5頁內(nèi)容。可是在眾多石窟愛好者心目中塔坡摩崖造像卻并不陌生,更是許多訪古愛好者心心念念的白月光。(注:塔坡造像由塔坡、侯家灣、大通寺組成,是岳南較大的一處石窟群。造像從唐到明。本文主要寫的是塔坡摩崖造像。) ![]() 四月底的安岳風和日麗,光影婆娑,搖曳在覆滿青苔的石階上。塔坡原是因山頂有一座清代的塔而得名,現(xiàn)在塔已不存,這座山有一個極美的名字——云鷲山。感謝村村通工程,現(xiàn)在看石刻方便很多,車子可以直接開到階梯口。 ![]() ![]() 推開這四扇吱吱呀呀的木門,陽光透過木窗灑在呈結跏趺坐的華嚴三圣上,他們就安靜祥和地坐在這里,等待了千年。除了驚艷動人,我想不出其他詞來概括此刻的心情,這應當是我在安岳見過最美的華嚴三圣,沒有之一。 ![]() 中間為主尊毗盧舍那佛,左側(cè)是文殊菩薩,右側(cè)普賢菩薩身體塌成三塊,頭部為清代庸手補塑,頭冠更別提有多糙了,放在這里仿佛是為了告訴我們,看,宋代的工匠水平是多么精湛! 不同于大足石刻和毗盧洞佛祖寺等處的繁復,華美的寶冠與簡練流暢的衣紋對比,簡繁得當,將宋代的素雅審美體現(xiàn)到極致。 ![]() 主尊毗盧舍那佛,頭冠精細繁復,面部圓潤,彎眉細目,垂簾下視,鼻頭飽滿,雙手在胸前挽智拳印。 ![]() 寶冠上有一尊化佛,頭部已毀,可以看出是柳本尊,雖然柳本尊從未到過安岳,但他死后至宋朝,他的造像在大足和安岳地區(qū)卻常以佛的形象,出現(xiàn)可見川密教輻射范圍之廣,民間信眾之多。 ![]() ![]() 開臉是人物雕刻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往往關乎著作品的價值和表現(xiàn)美感。這兩尊造像開臉私以為是安岳所有的華嚴三圣中最精美的,工匠如此準確的刻畫表達了人之神韻,還不失佛性。僅驚鴻一瞥,細眉鳳眼間卻是無限悲憫。于蕓蕓眾生,這是慰藉心靈的力量。 ![]() ![]() ![]() ![]() 左側(cè)文殊菩薩,右手舉經(jīng),左手撫膝,頷首低眉,與毗盧遮那佛的完全是不同的神態(tài),多了份溫婉端莊,卻同樣充滿悲憫慈和。 ![]() ![]() 塔坡摩崖造像精彩絕倫,絕對稱得上是川渝乃至同期全國石窟造像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 ![]() ![]() ![]() 真人般的膚質(zhì)感,嘴唇線條自然。 ![]() ![]() 宋代工匠登峰造極之技藝令人嘆服。 ![]() ![]() ![]() 在三尊主像后的巖壁上,還鑿有不少圓龕,每個圓龕里面有一尊小的坐佛,只是有些風化了,面目已經(jīng)模糊。 ![]() 衣衫垂落,流暢自然,瓔珞隱入其中。 ![]()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贊美辛苦勤勞的文保員。 ![]() ![]() 不舍離去,只一眼,便驚為絕世。安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