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三伏天又要來了(7月16日入伏)!這天氣那是又悶又熱,人著實是難受!天氣一熱,人就啥也不想吃,對什么都提不起胃口,更別說是吃魚吃肉了。魚和肉可以不吃,但水果還是要吃的呀。黃色的龍眼、芒果,紫色的葡萄、桑葚,紅色的荔枝、西瓜......它們看起來既養眼又誘人,吃起來不香嗎?但今天呢,小編不想走尋常路,想給大家推薦2種入伏前必吃的“黑色果”,它們既可生吃又可熟吃,還兼備不錯的養生作用—— 入伏前必吃2種“黑色果”,養脾胃又祛濕! ![]() 菱角:健脾胃又不傷陰菱角,又名腰菱、水栗、菱實,味甘,能健脾胃又不傷陰,故又被人視為“養生之果”。別看菱角長得黑不溜秋,但它皮脆肉美,有清香之味,既可作水果生吃,亦可蒸煮后剝殼食用,或熬粥食。 菱角不僅吃法多樣,且其藥用和食療價值也值得一提。據《本草綱目》記載,“菱性甘平,能解暑氣積食,消渴”。菱角生吃脆甜,但其作為水生植物,菱角表皮可能會吸附上寄生蟲——姜片蟲。不經處理直接生吃,便可能吞入姜片蟲的囊性幼蟲,導致姜片蟲病,從而產生腹痛、腹瀉、食欲不振等不適,嚴重者可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甚至死亡。所以,菱角最好還是煮熟了吃。 煮熟后的菱角,口感軟糯,且如糖炒栗子般甘甜,經常食用能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老人小孩都可以放心吃。 ![]() 荸薺:消熱利濕又消食荸薺,又名馬蹄,皮色紫黑,肉質潔白,爽甜多汁,有“地下雪梨”之稱,是夏日消暑的又一選擇。中醫認為,荸薺味甘、性微寒,有清肺利咽、化濕祛痰、開胃消食等作用,對咽喉不適、口干欲飲等癥有一定效果。 大夏天,很多人就愛去宵夜攤吃點燒烤、鹵肉,但肉類吃多了,就容易引起上火或消化不良。此時不妨吃些荸薺,既能清熱開胃,又能解肉膩。但要注意的是,荸薺長期生長在淤泥中,容易感染姜片蟲,建議大家還是熟吃為妙。 既然“黑色果”都安排上了,那“白色菜”不也得走一波?它們就是—— 伏天寧可不吃肉,也要吃3種“白色菜”! 茭白:清熱氣、通二便茭白,即茭筍。中醫認為,茭白性味甘寒,能解熱毒、除煩渴、利二便。夏季暑熱正旺,熱邪易傷人,而茭白生于水邊,自帶“清涼感”,能清熱除煩,且“熱氣暑氣”可隨二便而去。如此可見,茭白實為夏日平補之佳品。此外,茭白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起到健壯機體的作用。 但要注意的是:茭白草酸含量較高,最好焯水后再烹飪;尿酸高的人最好不吃,脾虛、易腹瀉之人也不宜多吃;茭白同樣容易感染姜片蟲,建議徹底煮熟再食用。 蓮藕:健脾養胃、益氣補血炎炎夏日,很多人恨不得時時刻刻都待在空調房里,再吃點冰凍飲料、生冷食物,堪稱“避暑最佳套餐”。然而,人是爽了,但腸胃卻要遭受不住了。這時候,調補脾胃的蓮藕,就派上用場了。 中醫認為,蓮藕生吃時,性味甘涼,可清熱生津、潤燥潤肺、止煩渴。而經過烹煮,蓮藕的性味會由甘涼變甘溫,有健脾養胃、益氣補血、滋陰潤燥等功效。用蓮藕來煮湯,可以通利小便、清熱潤肺,有“活血而不破血,止血而不滯血”的特點。用藕制成粉,還能消食止瀉、開胃清熱。 注意:購買時,蓮藕若是看起來太白凈、有光澤,就要聞一聞有沒有酸味、化學試劑味,以防是漂白藕。蓮藕含有較多的淀粉和粗纖維,一次吃太多容易消化不良,建議一周最多吃2次,每次100~200克。 ![]() 冬瓜:清熱祛濕、利水化痰夏天是吃瓜的最佳季節,這怎么能少的了白嫩嫩的冬瓜呢!冬瓜性味甘淡而涼,具有清熱、解毒、利水、化痰等藥用功效,尤其適合暑濕并存的夏季食用。 此外,冬瓜含水量高達96%,清淡易消化,不僅能補充人體所需水分,還是消暑解渴的佳品。值得稱道的是,冬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是一般稻米的1/40,對糖尿病餐后血糖影響小,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將冬瓜作為日常食品。最后給大家推薦一道食療方——冬瓜水鴨湯,清暑益氣的冬瓜,加上補中益氣、平胃消食的水鴨,實屬是暑熱天清潤滋補的首選湯水。 食材:老冬瓜(連皮、子)1000克,鮮荷葉1/4塊,蓮子、百合各50克,水鴨1只,豬瘦肉100克,生姜3片。做法:老冬瓜洗凈切塊,蓮子、百合用清水浸泡15分鐘,水鴨洗凈后斬件,豬瘦肉洗凈備用;將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加適量清水,用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最后放適量鹽調味即可。 (養生每日推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