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中有很多名言警句。 比如“待人要謙遜,做事要嚴謹,遇事不逃避,戒驕戒躁”,還有“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是做音樂家,最后是做鋼琴家。”在《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對于傅聰的人格塑造、品德培養都有很嚴格的要求。傅聰長大后去國外留學,傅雷卻對自己的過分嚴厲感到自責。 《傅雷家書》把深沉而又偉大的父愛展現得淋漓盡致。 傅聰也體會到了父母對他深厚的關愛。可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對父母能像傅雷、朱梅馥那樣以身作則,又有幾個孩子能像傅聰幼時那樣對父母順從?我們本就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只能更加努力學習,豐富知識,充實自己。 親情在教育、批評、贊賞中一一體現。 面對父母的嚴厲批評,我們要么默不作聲,要么嚴詞拒絕。傅聰之所以能坦然接受批評,是因為傅雷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我們的父母時常將我們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但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我們總會因為這種比較而更加“討厭”父母,與之對抗并產生隔閡。 而傅雷則用對朋友般商量的語氣,贊賞的視角,激勵代替批評,表揚代替斥責,心平氣和地跟兒子交流,進而達到好的教育效果,這使得傅聰對父親給予的愛越來越容易接受,順利完成學業且終有所成。 各位父母大人,你們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對子女寄予厚望,作為晚輩的我們都能理解。問題是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時什么都聽不進去,這一道坎不好邁。大人們是否也應該向傅雷學學呢?批評要適度,不然不就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好心不就辦成了壞事? 不過,大多數的我們也不會因批評而放棄追夢的。 老師點評:閱讀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悟。 小作者從《傳雷家書》中,體會到了父母教育的獨特并提出建議,很好。 這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家長們其實更應好好地讀讀《傳雷家書》,學習更好地教育子女的方法,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子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