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因為反復接觸性出血就診于當地醫院,醫生詢問病史后發現王女士既往有HPV感染史,進行了相關檢查后發現,細胞學檢查提示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PV 31陽性。進一步做了陰道鏡檢查和活檢,病理結果提示“宮頸高級別病變”,也就是我們說的“宮頸癌前病變。癌前病變如果持續進展,有發展為宮頸癌的可能,醫生建議王女士行宮頸錐切術。經歷一個門診手術后,兩周后,焦慮不已的王女士拿著病理報告復診了,但她的病理結果卻是慢性宮頸炎。 王女士很開心,開心的是宮頸錐切病理正常,但同時也很困惑,為啥陰道鏡的活檢結果和錐切的病理結果不一致?這個宮頸錐切術是不是原本可以不做的?難道是切了個寂寞?別著急下面敬善生物為您具體介紹! 宮頸上皮內瘤變分為3級(CIN I 、II 、III),宮頸低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即CIN I;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即CIN III和CIN II。其中“高級別病變”(HSIL)屬于癌前病變,多為HPV高危亞型的持續感染所致,如果進展下去約20%可能10年內進展為子宮頸浸潤癌。 因此,美國陰道鏡檢查和宮頸病理學會推薦對于所有HSIL的患者首選切除治療,就是大家熟知的“LEEP刀”。 陰道鏡活檢是“高級別病變”,但宮頸LEEP術后切除樣本完全陰性,可能是這些原因。 一、與病灶局限有關,也就是病灶很小,做陰道鏡活檢的時候已經取出來了,那么錐切后病理確實可能為陰性。 二、宮頸CIN III患者的自發消退率為32-47%,也就是說,有可能在宮頸錐切時,原本的病變已經自發消退了。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錐切對宮頸本身有一定的傷害,特別是未生育的女性來說,錐切手術容易造成一定的流產風險,那么如果患者在錐切時病變就已經在消退豈不是白白挨了一刀,還造成宮頸不可扭轉的傷害。 不得不說這個問題是確實存在的,特別是CIN2級別的病變“切了個寂寞”的患者大有人在。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避免這種不必要的手術呢,當然有。那就是宮頸癌甲基化篩查技術。 宮頸癌前病變有一定的逆轉性,CIN2級別有50%左右的可能性是可以自行消除的,我們可以通過宮頸癌甲基化篩查技術檢測抑癌細胞的活性,提示患者和醫生具體的癌變狀態值和是否有扭轉的可能性,減少不必要的手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