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不會羨慕這樣的人? 完全相同的溫暖陽光,完全相同的忙碌清晨。你感到滿是疲憊、懊惱和挫敗,而她卻快樂、高效并充滿活力。 相同的負債百萬,貸款買了二手房。你每天被巨額還款壓得直不起腰,她卻總是笑得沒心沒肺,還能在生活和工作中發現許多賺錢的好點子。 同樣有個7歲調皮的兒子,你每天頭疼小朋友學習、生活問題,她卻帶著小孩兒在花園開心地玩起了貓抓老鼠。 
最不可思議的是,她并不比你更富有,也并不比你更智慧,可她總是能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為什么呢? 其實真正造成差異的不是外在條件,而往往是積極情緒在起作用。 斯坦福大學心理博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2位心理學家之一的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曾在書中寫道: “積極情緒并不是說人們應該遵循“逆來順受”或是“樂而忘憂”的格言,那些只是簡單膚淺的愿望。積極情緒要更為深入——從欣賞到熱愛,從歡快到喜悅,還有很多很多。”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博士 她還向人們指出,積極情緒能讓人們的思維更開闊,人在放松和愉悅的狀態下,能使思維更發散并激發出更大的創造力。同時,思維的擴展帶來的益處是隱含的、長期的,能為日后的生活儲備資源,從而提升一個人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那么,如何才能像文章開頭的她一樣,用積極情緒面對生活,讓每一天都有滋有味呢?這里有3個日常就能用起來的方法,用起來就能幫助到你。 1、奪回生活的主動權 古川武士曾說,“要想擁有積極的情緒,就要奪回生活的主動權。” 如何奪回生活主動權呢,在此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一個人所擁有的的3種狀態。 第一種狀態,兒童狀態。兒童狀態是由我們童年殘留的遺跡搭建而成,包含我們小時候體驗過的所有情感。在我們剛出生時,其實只具備幾種最基本的情感,包含快樂和深情、憤怒、悲傷和恐懼。 當我們長到幼年時,這些基本情感逐漸發展演變成更微妙、更復雜的行為模式,這些行為模式成為自我的核心,融為我們自身的一部分,定義了我們一生的行為。 
正因為這樣,當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場景發生時,就會激發我們的基本行為模式,讓我們自動做出反應,所以我們會和小時候一樣去行動和感受。 第二種狀態,父母狀態。父母狀態包含了自出生起,我們從父母那里學到的所有價值觀和道德觀,還包含了對生活的評判標準,讓我們借此判斷是非對錯。當我們處于父母狀態時,常常表現的就像我們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在你幼時常常表現的嚴厲和挑剔,當你處于父母狀態時,就會表現出嚴厲和挑剔他人的狀態來。 第三種狀態,成人狀態。成人狀態時,我們會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它讓我們能應對此時此地正在發生的現實狀況。 可以說,兒童狀態、父母狀態和成人狀態3種狀態形成了自我狀態的三位一體,也代表了人格的結構。而這3種狀態中,只有當我們處于成人狀態時,才會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多的主動權。也只有在成人狀態下,我們百分百對自己的思維、行為,以及生活里發生的事情負責。 所以,第一個方法就是,認知我們的3種狀態,在生活每一件事情發生時,每一個情緒升起時,多問問自己,我此刻在哪個狀態?我是否百分百為發生的情況負責,為自己現在的行為和情緒負責? 同時,為了奪回主動權,我給大家一個建議:請你仔細回憶并寫出自己升起負面情緒的場景,想象一下,這件事情有什么積極的方面,制定一份積極情緒下你會有的思維和行為,在下一次嘗試用上面的方式去面對。 這樣做的話,你的情緒就會發生改變。 2、接受真實的自己 除了身處兒童、父母狀態容易產生的負面情緒,其實在比較中,也常常會產生大量的負面情緒。 暢銷書作家古川武士曾在書中分享,“性格內向的我在做講師的時候,必須給自己打氣才能盡量不怯場。相反,同樣做講師的朋友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性格外向的人,據說他和別人聊上24小時也不覺得累。我非常羨慕他那種開朗的性格。” 
你看,即使是暢銷書作家,也依然會因為比較而羨慕。那么如何消除因比較產生的負面情緒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接受真實的自己。 接受真實的自己就是在與別人相比時,要把認為是“差距”的東西理解為“不同”。 還是以古川武士為例,雖然他在做講師的時候容易怯場,但是同為講師的那位朋友聽說他出了書后,卻驚嘆道:“你可真行!居然能堅持寫這么多內容!我要是在家里創作一個星期就會瘋掉!” 事物常常是一體兩面的,當你看到陰影的時候,往往代表著,它還有光芒的一面。 重點是,接納本身的自己,發現自己的閃光面。奧斯卡·王爾德曾說:“愛自己,那是持續一生的浪漫愛情故事。”接受真實的自己就要持續一生,而并非一時。 3、和恐懼做朋友
恐懼也是積極情緒殺手。在我使用另外一個身份——熱情測試負責人時,我常常能感受到恐懼的力量。 因為熱情測試的緣故,我接觸到很多想找到熱情的人。其中不乏是已經工作,甚至已經工作多年的人,但他們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工作,過怎樣的生活。 如果你問她,你想做什么樣的工作,或者過怎樣的生活呢?大多時候都能獲得一兩個答案,但是當你推動她去行動時,她又能找出很多不能做的理由。 舉個例子,有位同學想成為心理咨詢師,于是我鼓勵她,現在就行動。然后她反駁說,可是我沒有學過心理咨詢。 我繼續鼓勵說,那么你可以在工作之余,用業余時間去學習和考取心理咨詢師證書。但她又表示,心理咨詢好像不太賺錢,我擔心投入了時間,卻收入不如意。 其實,這些阻礙都是借口。人在面對未知時,天然會感到恐懼,借口雖然能讓我們一時免于面對恐懼。但是真正的成長,卻是要習慣和恐懼同行,帶著恐懼向前。 如果你想用一個技巧來面對恐懼的話,那就是踏出第一步,并欣賞自己每一個小進步。 
如果想成為作家,積極情緒的力量就是開始寫,對每一篇的達成給與欣賞; 如果想擁有財富,積極情緒的力量就是對自己銷售出的每一件商品,達成的每一次交易給與欣賞。 這些都是積極情緒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