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是被寫進初中歷史教科書的偉大道醫。除了醫術高明以外,孫真人尤善養生,關于他的壽命,中國史學界有5種說法:享年101周歲、享年120周歲、享年125周歲、享年141周歲、享年165周歲,不過即使最少的說法也是101周歲,完全稱得上長命百歲。除了豐富的學術著作以外,孫真人還留下了養生保健的十三個小方法,稱為“養生十三法”,常做這養生十三法,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下面,為大家作個簡要介紹: 1、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向后腦梳頭。早晚各做10次,多做效果會更好。常梳頭能防治脫發和白發,能夠刺激頭部穴位,疏通經絡,宜通氣血,活血祛瘀,使頭部毛孔開瀉, 濁氣外排,從而延緩衰老。 2、目常運 眼珠左轉五十下,右轉五十下,交替進行,也可以先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轉動眼珠,重復數次。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這動作可以鍛煉眼部的六條肌內和三條神經,糾正近視和弱視,使眼睛靈活自如。 3、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松松慢慢做36下。扣牙齒能活動上下顎經絡,使頭腦保持清醒,加強腸胃收,強固牙齒。 4、漱玉津(玉津即口水) 口微張,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逆時針轉十二圈,再將唾液吞下去,接著反方向再做一下。中醫認為:“津血同源” ,孫思邈也講“人當朝朝食玉泉,叩齒使人丁壯有顏色”, 漱玉津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 5、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后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壓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后腦風池穴10下。耳常鼓能增強記憶和聽覺。 6、面常洗 面常洗講的不是指用水先臉,而是干洗,常用手按摩臉部,臉部有眾多穴位,常按摩能使進面部血液循環,使皮膚細膩,臉色紅潤有光澤,動作也很簡單,搓手36下,手搓熱以后,以后上下搓臉。 7、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復。頸部是個重要的樞紐;活動頸部,可以刺激頸部動脈血管,放松頭、頸周圍肌群,恢復肌肉的彈性,預防頸椎病,促進腦部血液循環。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8、腰常擺 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腰常擺,能強化腸胃、固腎氣,中醫說“腰為腎之府”,擺腰可以加強腰部氣血流通,起到固護腎氣的作用。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中醫認為腹部為“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經常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陽生新,充實五臟,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慢性結腸炎、便秘等疾病,對于患有動脈硬化、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起到捕助治療的良好作用。 10、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氣放松。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攝谷道可預防痔瘡、前列腺炎等疾病,有助于延年益壽。 11、膝常扭 12、常散步 民間有說法:“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散步能增強五臟六的的功能,強健筋骨,是很好的減肥鍛煉和有氧運動。 13、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常搓腳,能調節機能平衡,恢復器官功能,排除積聚在體內的廢物或毒素,使新陳代謝作用旺盛,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等疾病,對肥胖者也有一定的療效。 所謂“真傳一句話”,真正的養生方法通常并不復雜,也未必就需要到養生機構花大價錢請專人指導,“藥王”孫思邈的養生十三法簡單、實用、也不需要特定場地,隨時可做,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其養生之法相信會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 文字整理/華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