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國內幾個存在感不是很強的省級行政區,寧夏經常上榜。寧夏的存在感不強,和寧夏的面積小、人口少有一定的關系。 面積約6.6萬平方公里的寧夏的形狀像一只正在翩翩起舞的鴿子,頭在上腳在下,兩只翅膀虎虎生風。 ![]() 有意思的是,寧夏只有三個鄰居,內蒙古在北邊幾乎把寧夏的北部包起來,甘肅在南邊又幾乎把寧夏的南部包起來,只有東邊與陜西有很短的接壤。 寧夏的地形非常有特點,也簡單明了:南高北低。南邊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大名鼎鼎的六盤山就在寧夏南部的固原市。約以同心縣為界,北邊則是著名的寧夏平原(也稱銀川平原),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是寧夏最重要的糧食產區。寧夏平原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塞上江南,有大量的稻田,所產大米全國聞名。 寧夏平原的氣候非常適宜,這和平原西北部的賀蘭山有很大關系。賀蘭山桓在寧夏與內蒙古之間,有力地阻擋了騰格里沙漠。騰格里沙漠就在賀蘭山西麓,如果沒有賀蘭山,騰格里沙漠早就把寧夏平原給吃掉了。 ![]() 而且,來自西北的寒流也被賀蘭山擋了下來,保護了寧夏平原。 雖然有肥沃的寧夏平原,但寧夏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滯后。2021年的省級行政區GDP,寧夏排倒數第三,僅高于青海和西藏,4500多億元。對比一下江蘇昆山,面積 平方公里,GDP4700多億元,人均約22.6萬元。當然,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昆山,又緊鄰上海,這樣的條件是寧夏不具備的。這樣的對比,對寧夏來說并不是很公平。 寧夏對外的地理條件并不是很好。不沿邊,如果能像內蒙古滿洲里一樣,黑龍江綏芬河擁有對外貿易口岸,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是可想而知的。 ![]() 至于沿外蒙古的邊,沿不沿邊并不影響經濟,外蒙古只是一個過境地區而已。 寧夏不沿海,沒有港口直通海外。 寧夏不沿江,雖然有黃河水對寧夏平原進行灌溉,但卻沒有航運。 寧夏不沿經濟發達地帶,既遠離京津唐,又遠離長江三角洲,距離珠江三角洲更是海角天涯。 寧夏的鐵路網也不是很發達,真正意義的干線鐵路只有從包頭到蘭州的包蘭鐵路。 ![]() 但是,包蘭鐵路包括起始點和經過地區,經濟也都不發達,很難起到經濟帶頭作用。 關于寧夏經濟滯后,有這么一個觀點,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寧夏太小了,經濟縱深不夠。不和沿海的陸地面積較小的江蘇、浙江、福建比,這些省雖然地理縱深不夠,但經濟縱深和地理縱深不是一回事。你看上海,面積不過6000多平方公里,但經濟縱深稱為全國首位也不為過。 ![]() 怎么辦呢?有些人認為應該給寧夏多增加一些管理面積。寧夏要多一些面積,意味著其他省區就要少一些。從哪增減呢?內蒙古的西部。 內蒙古堪稱是我國最狹長的省份,從最東端到最西端,差不多有2400公里,而從北京到廣州,也不過約2200公里。從東北部的呼倫貝爾主城區到位于中部偏西的呼和浩特主城區,也有1100公里的距離。 一般意義上講,內蒙古分為三個部分。 ![]() 七老圖山以東為東部,包括赤峰、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市。七老圖山以西至烏蘭布和沙漠以東,是中部,包括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以及面積非常小的烏海市,位于黃河幾字型西段的東岸。而內蒙古西部,一般來說只有一個阿拉善盟。 阿拉善盟是典型的地廣人稀。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26萬。阿拉善盟地形不算太復雜,除了沙漠就是山。阿拉善盟幾乎被沙漠覆蓋,北有阿拉善沙漠,西南有巴丹吉林沙漠,南有騰格里沙漠,東有烏蘭布和沙漠。因為人口少,阿拉善盟只有阿拉善左旗(縣級)、阿拉善右旗、和以旅游聞名的額濟納旗。 ![]() 阿拉善盟被卡在外蒙古、甘肅、寧夏和黃河幾字型西段之間,交通很不便利。 有人認為,如果把和內蒙古主體“幾乎隔絕”的阿拉善盟劃給寧夏,寧夏就有了巨大的地理縱深,并在此基礎上發展經濟縱深。實際上,寧夏在建國前是管著阿拉善盟的,當時稱為寧夏省,為塞外四省之一,另三個是綏遠省、察哈爾省、熱河省(有時也算東四省)。1954年,寧夏省被并入甘肅省。隨后,阿拉善盟劃給內蒙古,但在1969年又劃回了寧夏,1979年再回到內蒙古。 如果寧夏得到阿拉善盟,可以和賀蘭山以西的阿拉善左旗(盟駐地)連為一體。阿拉善左旗和銀川主城區相距不過三十多公里,兩地如果同屬一個省級行政區,同時可以合力打造賀蘭山風景區。 ![]() 更遙遠的阿拉善右旗和額濟旗和作為首府的銀川之聯系,顯然要比和呼和浩特更為方便。額濟納旗的胡楊林天下聞名,還有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際上也在額濟旗,寧夏圍繞喀濟納旗重點打造旅游品牌,效果應該比留在內蒙古更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