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身體是否健康長壽,一些身體健康指標的數值是最直接的判斷。各項指標維持在正常值,那么才有可能健康長壽。 以下這8項“硬指標”,每個人都應該知道!趕緊自己對照一下! 1. 兩圍不超標,疾病少來找 腰圍標準: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① 頸圍標準: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② 俗話說:腰圍越長,壽命越短。2018年北京大學公衛學院呂筠、田園等研究人員發表在《中華流行病學雜志》上的一項涉41萬人的研究分析發現,腰越粗,發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風險越高。③ 此外,頸圍過大也暗藏多種疾病風險。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李文慧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談到,曾經有一個研究把調查對象分成兩組,糾正了年齡、性別后,一組頸圍平均32厘米,一組35厘米。結果發現35厘米組的血糖值明顯高于32厘米組的,血壓血脂也是如此。② 那么,怎么量腰圍呢?站立,皮尺沿肚臍上緣和肋骨以下的部位圍繞腰部1圈,在常態呼吸下進行測量。④ 那怎么量頸圍呢?微微張口呼吸,請他人幫助,用軟尺經過頸后較為凸起的隆椎(第七頸椎)上緣和喉結下緣繞一周,即為頸圍。② 2. 三大指標正常,慢病遠離 血壓標準:收縮壓<120毫米汞柱,舒張壓<80 毫米汞柱⑤ 血糖標準: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同時餐后2小時血糖<7.8毫摩爾/升⑥ 低密度脂蛋白標準:正常值為<3.4毫摩爾/升⑦ ![]() 圖片來源:《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⑤ 《中國高血壓患者教育指南》指出,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70%的腦卒中患者有高血壓⑧。此外,2016年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等五家機構聯合發布的《正確認識膽固醇科學聲明(科普版)》明確指出,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關鍵因素,其增高與心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而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都是需要長期用藥的疾病,控制不好影響壽命和生活質量⑨。 河北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臟科主任郭藝芳2019年在健康時報提醒,老年人中“三高”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按照“嚴、中、松”原則治療。 (1)膽固醇控制嚴格。高膽固醇血癥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重要前提,而粥樣斑塊又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基礎。 (2)血壓控制要適中。80歲以下的老人可先把血壓降到150/90 毫米汞柱以下,若無不舒服的感覺可降到140/90 毫米汞柱以下;80歲以上老人,降到150/9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以了。 (3)血糖控制要寬松。一般糖友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爾/升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爾/升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老人可以適當寬松一些。⑩ 3. 走路速度快,心肺功能好 步速>0.8米/秒 北京老年醫院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研究室主任宋岳濤2015年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指出,健康成年人的步速大約為每秒鐘1.3-1.4米,老年人隨著身體狀況的下降,步速大約在每秒鐘0.8米。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可以說“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過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2021年發布的一項《湖南麻陽長壽鄉老年人長壽的體質學特征研究》就發現,麻陽長壽鄉各年齡組男女老年人步行速度均顯著大于1米/秒。? 其實,走路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是有一定道理。走得快特別能說明心肺功能好,肌肉和骨骼健康。 那么,如何判斷或計算步速?老人可以在地板上畫一條4米線,以正常速度從起點走到終點,記錄下所用時間,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老人最好每年自測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后記錄下來與上一年的數據進行比較。? 4. 握力越好,心臟更健康 握力體重指數>50 握力是成年人健康指標之一。握力不足,表示上半身血管功能下降,血管彈性不好,容易得高血壓,也反映了心臟功能下降。另外,握力不足還標志著人體的松擴力量不足,對肺不利。?而握力好的老人,也證明本身的肌肉水平良好。在日常生活行動中,也更靈活。 航空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董鵬2015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 握力體重指數=握力(千克)÷體重(千克)×100,一般正常握力指數應大于50。 一般來說,40歲左右男性握力在43-50千克為合格,女性27-31千克之間為合格。一旦發現握力下降,就該考慮是不是心臟功能下降,或者出現了全身性的動脈硬化,應去醫院心內科做個檢查了。? 5. 心率正常穩定,心臟更健康 正常成人的心率正常值為60-100次/分。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鐘赟2019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心率過快或過慢,都容易造成血壓波動。不僅如此,如果心跳過快,還會導致心臟做功增加,造成心臟肥厚、心力衰竭等嚴重問題。? 適當增加運動,保證規律作息、減少熬夜,少動怒、保持心態平和等都有助于心率穩定。 6. 80歲牙齒多于20顆,癡呆幾率小 口腔健康的標準,首先是沒有炎癥,沒有牙齦出血、異味、腫痛等癥狀。除此之外,八十歲人的嘴里至少還有20顆能夠正常咀嚼、保證生理需要的功能牙,也被稱作“8020”。 美國肯塔基大學和萊克星頓牙科學院的研究人員曾證實,掉牙可能與老年癡呆癥有關。通過對144名75-98歲老人進行長期調查后發現,以往沒有老年癡呆癥癥狀的老人,如果能保有10顆或更多牙齒,就會比只有9顆牙或更少牙齒者患上老年癡呆癥的幾率小。? 中華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王興教授2014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談到,“牙齒的咬合活動,對腦組織的血液供應有重要的生理刺激作用,如果沒有這種正常的生理刺激,很多重要的腦功能區的血液供應就會逐漸減少,導致腦組織萎縮,一些重要的腦功能喪失,老年癡呆及一系列神經、精神系統的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所以,每天好好刷牙,掉牙后及時補牙非常必要。 7. 肺活量高,器官活力好 一個成人肺活量標準為男性>3500毫升,女性>2500毫升。 北京博愛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李壽霖2016年接受健康時報采訪時表示,人體內部的氧供給全部靠肺的氣體交換來獲得,肺活量大就說明每次呼吸在肺部進行氣體交換的量就大。而人體的各器官、系統、組織、細胞每時每刻都在消耗氧,機體只有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才能正常工作。肺活量下降,內部機體活力也會隨之下降。? 堅持運動,如游泳、慢跑、騎車、爬山等,對肺活量保持很重要。 8. 尿酸不超標,關節損害少 男性<420微摩爾/升,女性<360微摩爾/升 尿酸高被稱為“第四高”。《中國高尿酸血癥相關疾病診療多學科專家共識》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微摩爾/升,女性>360微摩爾/升。?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華東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高尿酸血癥會引起痛風發作和關節損害,還會導致血管內皮和腎臟的慢性損害、加重胰島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和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發生的風險。? 建議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每日保證足夠飲水攝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