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開暮合 幽香縷縷 ——六月龍湖的荷色風光 進入六月份,龍湖公園的荷花一天比一天開得多,開得艷。夏至過后,走近龍湖,立即使人想到宋代楊萬里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龍湖六月的風光“畢竟不與四時同”。 早晨把嘟嘟送到幼兒園,坐在樹蔭下綠地里的長凳上,背北面南欣賞這一池荷花。看小橋上的游人頂著烈日全神貫注地拍照錄視頻,他們拍錄盛開的荷花,拍錄羞澀欲開、半開未開的紅蓮,拍錄含苞待放的荷花箭。 看碧綠的傘形大荷葉,不禁想起作家孫犁的小說《荷花淀》:“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水生嫂”們在荷花淀里機智地與日寇周旋,“水生”們掩藏于大荷葉下痛快地伏擊敵人,守護家鄉,保衛親人。 微風陣陣,送來了荷花的香氣,又讓人想起白居易的古詩《池上》:“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想著李清照是怎么“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呢?哦!李清照和她的小伙伴們在碧綠的荷塘上架船采蓮,一定是被這藕花所迷,與凌波仙子嬉戲…… “看荷花入迷了?好熱,這里正好看荷花,沒別人吧?我坐了啊——”一中年女聲把我的思路叫回。 “坐吧,這里涼快,看,這荷花真好看!” 有點肥胖的中年婦女一手快速扇著小扇子,一手用紙巾擦著脖子上的汗水。 “這會兒是荷花開得最好的時候,過了十二點荷花花瓣就開始合上了,下午三四點鐘就合成花苞了。” “真的嗎?荷花還有這習性?” “是的,前些天,也就是最熱那天,聽說南湖的荷花開得特別好,我吃過午飯沒顧上休息,坐車去了南湖。兩點多到地兒,我一看傻眼了,你猜怎么著?大太陽底下那滿湖的荷花都合上了,沒一朵開放的。熱得我呀,都喘不過氣來。旁邊樹蔭下有一群老太太打撲克,我湊過去和她們打了一下午撲克。晚上七點才往回走,最后看了看合著的荷花,就是那種花苞。” 她望一眼龍湖繼續說道:“看荷花就得早上7點到10點這段時間,荷花開得最好,能看到花蕊。那花蕊太好看了,絨絨的,密密的,又嫩嫩的,哎呀!我不會說,走看看去。” 說著,把我拉到太陽底下的水邊。她用手中的扇子撥拉過一朵盛開的粉色荷花,一手輕輕地斜拉過花桿,一手剝開里邊的花瓣,荷花那金色燈籠似的花蕊展現在眼前。 花蕊像剛出殼的小雞絨毛,密密柔柔,軟軟潤潤的,一層層的成燈籠狀。密密的“絨毛”上是白色的繡花針似的倒勾,點綴著金色燈籠似的小蓮蓬。嗅一下鼻子,一股淡淡的清香直沖腦門,頓感頭清眼亮。 第一次看到荷花的花蕊,驚艷它的自然大氣,雍容華貴,明亮鮮麗,深深觸摸到了荷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體會了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品質。 下午四點鐘,路過龍湖公園,想起那中年婦女說的話,于是又到荷塘一看究竟。果然多數盛開的荷花收起了花瓣,合成了花苞。只有極個別荷花沒有再收起花瓣,大概是因為那嬌嫩的花蕊已經長大,小小的蓮蓬要脫離母體,獨自經歷風雨,吸收日月精華,荷花母親把最后的力量輸送給蓮蓬,已無力懷抱。之后,荷花會帶著自己的芳顏一瓣一瓣地落下,它們會“化作春泥更護花”。 2022年6月。 作者:然后 ◆然后:維權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