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軍碗,直徑11CM左右,圈足有穿孔,底款鑄8A款。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926年6月,由湘軍第四師與葉琪旅改編成立;從北伐戰爭到解放戰爭中期間,在曾先后組成五次:1926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1年數次撤銷和整編,1950年1月,該軍在云南大部被殲,殘部逃入滇緬邊境地區。抗戰期間先后參加了先后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年冬季攻勢、第二次長沙會戰和緬北滇西作戰,為抗戰勝利立下大功。 以下為武漢會戰中第八軍士兵的檢閱的影像,雖然步伐不整齊,歌聲不嘹亮,場面甚至有點滑稽,但是面對強大的敵人,絲毫未動搖他們抗戰到底的決心。 附錄: 1938年7月以第3師(師長李玉堂兼任)、預備2師(師長陳明仁)和預備11師(師長趙定昌)合編為第8軍。李玉堂任軍長。 1939年第8軍改轄趙錫田第3師和丁炳權第197師。 1940年5月軍長李玉堂調任第10軍軍長,第8軍番號撤消。 第8軍曾直屬9戰區。先后參加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和1939年冬季攻勢。 1941年9月新11軍改番號為第8軍。是時編制為:軍長鄭洞國,下轄5師、103師、榮譽1師。 1942年第5師調出,第82師加入序列。 1943年1月何紹周接任軍長。 1944年1月第82師師長吳劍平升任副軍長,王伯勛接任第82師師長。 1945年1月李禰接任軍長。第8軍到1945年底時下轄第103師(歷任師長為何紹周、熊綬春、梁莜齋)、第166師(師長王之宇)和榮譽1師(師長汪波)。 第8軍先后隸屬軍委會、5集團軍、9集團軍、遠征軍。先后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和緬北滇西作戰。為抗戰勝利立下大功。 1947年11月第8軍整編為第8師(隸屬整編第8軍)。師長李禰。下轄王伯勛103旅、黃淑166旅(1947年11月李盡宣接任)、汪波部(榮譽1旅)。 1948年年底周開成第8軍參加淮海戰役,下轄石建中42師和孫進賢107師。 1949年1月10日第8軍被殲。軍長周開成被俘。 1949年1月第8軍被殲后重建,由陳鐵為軍長(49年3月李禰接任),下轄石建中42師、李彬甫170師和184師(師長不詳)。 1950年1月第8軍在云南南部大部被殲,殘部逃往緬甸,后成為著名的金三角殘軍的核心,李國輝成為殘軍之父,后李彌被臺灣派至金三角,成為金三角之王,殘軍三次重擊緬甸軍隊,后部隊部分撤回臺灣,部分離開,部分留在金三角。 |
|